时间:2024-05-14
9月14日,记者从榆林市神木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3月初,经十四运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部评估组以通过听取汇报、组织座谈、查阅资料、现场审核的方式,最终确定神木市旺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神木市长青健康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神木市恒景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家企业为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羊肉、牛肉专供企业。
自专供监管工作开展以来,神木市农业农村局在神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确保“两个零发生”,实现3个全覆盖和两个100%为目标,全面开展各项保障工作。落实了6名驻场监管人员实行24小时驻点监管制度,严格按照“专场专供、专圈饲养、专人监管、专线屠宰、专库存放、专车配送”的“六专”要求,实现了从养殖场及周边环境净化、幼崽来源、投入品使用、日常消毒、程序化免疫、宰前宰后检疫、屠宰分割、品质检验、存放及运输管理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
截至目前,首批2 300只肉羊分别由神木旺洋公司、长青公司屠宰分割包装;51头肉牛活体由陕西秦宝公司屠宰分割包装,经陕西省质检院按照“批批检、头头检”的总体要求,分24批次对食源性兴奋剂48项指标进行了全面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现已经全部配送至十四运西安食品总仓。后续新增2 000只肉羊的供应任务,目前已完成1 000只屠宰工作量,待检验合格后再配送至西安总仓,剩余1 000只任务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来源:中国食品报)
近日,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交流培训班在松原市举行。来自省农业农村厅及全省各地致力于粮食增产增效研究实践的专家学者和农村一线科研工作者、种粮大户等百余多人参加。
在吉林省双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内,与会人员实地观摩稻田养蟹。据介绍,中华绒毛蟹能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减少病虫害,且蟹肉黄肥嫩鲜美、营养丰富,是餐桌上的高端食材。一只蟹苗从春天投放到秋天收获,在稻田中体重增加130~150倍,是水产养殖中增重最迅速的种类之一,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中华绒毛蟹是远胜于人工除草的‘清道夫’,在稻蟹共生种养的环境中,蟹清除田中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用以肥田,既改善了水质条件,又大幅度提高稻谷的质量,一个生态农业圈就此形成。”双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松原市一直高度重视渔业发展,提出以生态保护和农业多功能开发为重点,加快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转型升级,倾力打造具有松原特色的渔业产业发展思路。目前,全市共有国营渔场4家,水产养殖企业156个,共建成农业农村部健康养殖示范场27家,查干湖现已成为全国高知名度的大水面生态渔业与生态旅游发展典范。松原市渔业产量和产值多年来一直居全省前列,202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08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11.5亿元。松原市现有稻田162万亩,水利设施和田间灌溉工程配套完善,适合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近年来,在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下,松原市积极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年推广面积7.2万亩。实践证明,稻渔综合种养是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经济的有效载体,是创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重要途径,是增加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依托资源优势,将稻田中养殖中华绒毛蟹纳入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渔、粮渔双赢”的良好效益。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报讯(记者周岩)2021年9月14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孔亮在2021肉类产业发展大会上强调:“畜禽屠宰,一头连着养殖,一头连着消费,加快推进畜禽屠宰行业现代化、促进屠宰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对维护养殖业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肉食供应和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孔亮表示,对畜禽屠宰行业而言,发展是第一要义,质量安全是底线,守住质量安全底线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进而实现优质优价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保安全与促发展并重。孔亮说:“今年生猪屠宰行业的一件大事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新的条例共5章45条,注重于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进行了衔接。在生猪屠宰行业全过程管理、各项制度、屠宰环节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及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强化。对保障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促进屠宰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孔亮在会上提出“十四五”期间畜禽屠宰行业发展的整体思路。他表示,要以促进屠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加快完善现代化的屠宰加工流通体系,构建生产高效、布局合理、质量安全、产销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着力完善法规标准体系,为屠宰行业高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制保障;全力配合全国人大修订畜牧法,明确畜禽屠宰管理的主要制度、企业基本条件的解决畜禽屠宰上位法问题,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推进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生猪屠宰厂厂场分级管理办法》《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定》,指导地方及时自修订畜禽屠宰地方性法规,完善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设置,健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畜禽屠宰管理,印发“十四五”畜禽屠宰行业标准及修订计划,加强重要的标准自修订,建立畜禽屠宰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2)着力强化行业规划和引领,为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落实“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规划,以需求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畜禽屠宰产业布局,延长肉类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解决畜禽养殖主产区和屠宰加工企业分离,产业链配套设施不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屠宰行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指导各地按照科学布局、集中屠宰、有利流通、方便群众的原则,结合生猪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和生猪产品消费实际情况,制定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严格限制活猪的长距离调运,实现运猪向运肉的转变,鼓励和支持主产区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改造屠宰加工、冷链储藏和运输设施,推动主销区屠宰加工企业改造提升低温处理中心、冷链集配中心、冷鲜肉配送点,促进产销衔接。倡导畜禽产品安全、健康消费,逐步提高冷鲜肉制品的消费比重。
(3)着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为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发展动力;鼓励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发展,推行标准化屠宰,遵循财政部继续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建设生猪、肉牛、肉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强生产基地、仓储保鲜初加工、精深加工、现代流通和品牌培育,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继续清理关闭不符合条件的生猪屠宰企业,加快小型屠宰厂点的撤停运转,进一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严格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鼓励新建改建大型生猪屠宰自营企业,加快屠宰装备加工技术、产品质量控制等技术创新,提高屠宰行业的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逐步解决畜禽屠宰业普遍存在的三低一高问题,在已公布的98家全国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示范厂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十四五”期间再创建100家左右的标准化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行业转型升级。
(4)着力加强畜禽屠宰监管,为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及食品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定位。督促畜禽屠宰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生猪入厂查验、肉品品质检验、生猪产品出厂、问题产品报告召回、无害化处理、动物疫病检测等制度,实施生猪屠宰行业信用档案和行业记录制度,建立健全的屠宰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早期发现、预警能力,创新畜禽屠宰监管机制,将质量安全风险检测结果与日常的监管和生猪屠宰企业分级管理相结合。健全跨部门屠宰监管联合执法机制,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瘦肉精、屠宰加工注水注药的等违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落实处罚到人。
孔亮最后指出,当前,非洲猪瘟等重大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肉类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屠宰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推进屠宰行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全行业的永恒追求。全行业要共同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食品报)
麦芽糖醇做成的月饼被认为“更健康”,是因为其本身不是糖,而是一种代糖,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产生的热量较低。麦芽糖醇作为代糖使用的优势和特点已被世界公认,并广泛应用于糕点、糖果、乳制品等食品配料中。
在我国,按照相关条例,麦芽糖醇也可以添加在食品中。
对此,知乎月饼的供应商中粮丰通负责人表示,代糖已长期在食品行业中使用。其中,麦芽糖醇在面包、糕点、饼干等食品中的添加量目前按国标规定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并没有限制添加的量。
那么为什么知乎的月饼会出问题呢?很显然,知乎和中粮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使用糖醇作为替代甜味剂有一个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增加胃肠道症状,摄入足够量的代糖会导致明显的腹泻,或轻微的腹部症状,如腹胀和肠胃胀气。而这些均为正常现象,所以只要控制食用量或有几天到一周的适应期,肠鸣腹泻会自行消失。
那么在知乎的月饼配方中麦芽糖醇用了多大的量呢?据一位收到知乎月饼的科普博主测算,一块75 g的知乎桂花月饼包含了近50%的麦芽糖醇。而对于敏感人群,20 g就能导致腹泻。所以这款月饼的主要问题在于配方,供应商不仅没有仔细斟酌糖醇用量,同时也没有进行额外提示。但是,在我国法规中也并没有要求提示的规定。
事实上,目前在国外有些法规已经要求糖醇产品标注警示语,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法规显示:较高耐受度人群以每100 g食品含有25 g以内的糖醇比较适宜(山梨糖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葡聚糖);较低耐受度人群以每100 g食品含有10 g以内的糖醇比较适宜(乳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甘露醇)。该规定表明,只要麦芽糖醇超过10%的添加量,就需要标识:“本品吃多了可能会导致腹泻”。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麦芽糖糖醇产品标注警示语条例,希望此事能引起行业关注,并推动麦芽糖醇添加限量相关标准的设立。毕竟,食品研发不是加加减减的文字游戏,也不是把健康的元素捏在一起就是健康的食品。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周岩)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牛羊产业的转型升级之年,随着我国4亿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经济内循环加速和后疫情时代“聚焦健康”引发的消费升级,为牛羊产业升级发展打开了上升的渠道和空间。中国牛羊产业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如何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021年9月14日,大庄园肉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希滨在2021肉类产业发展大会上直言:“中国肉类行业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才能构筑牛羊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方合力,实现价值新探索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这为我国牛羊肉产业提供了明确定位和发展方向。
陈希滨说:“我国牛羊产业已经发展为一个超过万亿的产业,但我国人均牛羊肉消费量还比较低,行业集中度和集团化程度也不高,生产工艺和食品安全等各方面的标准也不够成熟,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如何引领中国牛羊肉产业走上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之路?近日,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健全投入机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此外,中国肉类协会今年也创新了理念与方法,在全国开展生态地区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的探索。2021年7月19日,中国肉类协会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举办了2021年首届生态羊产业峰会,对如何实现“生态产业化、生态价值化”进行了交流。
通过政府、协会、企业三方合力,我国牛羊产业在价值实现路径探索上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陈希斌指出,“但这只是中国牛羊肉生态建设的一次尝试,未来的路还相当漫长。”目前,我国牛羊产业普遍存在生态产品价值概念不清晰、界定不明确、标准不统一、价值难实现等问题,这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加大扶持引领政策,同时推动绿色生态标准化建设、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品牌培育,加大市场监督管控,真正将中国牛羊产业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引领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直面问题,提升国际竞争力
对于以上牛羊产业的现存问题,社会各界该如何有效应对?陈希斌提出3点建议。
(1)针对优质的生态地区和优良牛羊品种,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牌培育和保护,提升生态牛羊肉产品的溢价能力,同时带动生态地区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产业化。
(2)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培育规模化养殖的生态实现模式,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生态标准化养殖水平和工艺控制水平。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促进规模化养殖生态实现模式的发展,提升中国牛羊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水平,实现产业生态化。
(3)建立和规范生态产品认证评价标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中国肉类协会近年来始终也一直在行动,始终将加强肉类产业团体标准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很好地发挥了引领作用,接下来,中国肉类协会还需要积极探索牛羊肉产品的结构调整、分级标准引领,为中国牛羊产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搭台,为中国牛羊产业转级升级提供技术引领和解决方案。
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制定了《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这表明,未来几年,我国牛羊肉市场至少仍然有15%的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补充。
牛肉进口面临的问题是缺口持续扩大。2020年,我国牛肉进口量212万t,创历史新高,较2019年增长27.7%。尽管国内牛肉产量始终保持上升势头,但增长量要低于因消费升级而同样逐年提升的消费量。而进口增速逐步趋缓,这就要求行业以更加开放、共享的姿态去整合全球优质牛肉资源,在稳定原有进口来源国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为科学的多元化进口格局。
羊肉进口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进口来源国过于集中。目前我国主要羊肉进口国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2020年合计占比将近97%。2020年,受疫情和其他一些因素影响,澳大利亚羊肉的进口量同比下滑12.2%,导致全年进口量(36.5万t)较2019年下降7%,近4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陈希斌认为,鉴于目前羊肉自给率水平较高的情况,行业还要继续“走出去”,向澳新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学习发展经验,改变目前国内羊产业养殖水平低、屠宰加工规模小、食品安全标准不高等现状,缩短与发达国家间的距离,逐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跨界融合,构建产业新生态
“新发展理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共享和创新。”陈希斌认为,作为肉类企业,应该让共享理念融入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从上游养殖到中游生产加工,再到下游销售,以及场景共享,应展示企业的工艺、品质,确立消费者对中国牛羊产业的信心。
作为企业,还要为牛羊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积极协调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校企、院企合作,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逐步提高牛羊繁殖效率、研发出优良品种、实现科学饲养,打造中国特色牛羊圈养模式,加快推动我国畜牧产业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解决牛羊产业供应链上游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等问题。
同时,以创新思维为牛羊产业装上数字化的引擎。过去两年,在非洲猪瘟和疫情面前,数字化技术的强大功能和重要作用已经凸显出来,远程监控、线上培训、在线交易等数字经济的新模式和新工具得到广泛应用,让中国肉类企业看到了数字化革新在牛羊产业的应用前景以及带来的巨大商机。陈希斌说:“通过数字化革新,可以将既有的牛羊饲养、生产加工、销售等通过数字化方式呈现,更可以通过全环节的数据收集分析、内外信息打通、即时通信反馈,实现生产方式变革和效率效益的飞跃”。
后疫情时代,中国牛羊产业升级的序幕已经拉开,中国肉类企业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引领中国牛羊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住新时代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构筑中国牛羊产业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食品报)
连日来,黑龙江省虎林市市场监管局在防疫巡查时对大型餐饮经营单位进行复工宣传指导。其要求各大型餐饮经营单位继续严格落实“防疫三宝”,并全面实行“健康码”“行程码”二码联查,对扫码发现未接种疫苗人群进行积极引导并及时上报,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在疫情防控期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据悉,黑龙江省虎林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电话、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方式以及深入辖区开展日常巡查等实地指导,主动与辖区内的大型餐饮企业沟通联系,宣传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传达省、市关于大型餐饮业恢复经营的工作精神,了解餐饮企业的相关需求,及时解答企业负责人提出的问题,帮助消除顾虑,建立企业经营信心。
同时,针对部分企业对文件要求、复工标准理解掌握不够透彻等问题,安排人员上门面对面开展工作指导,结合各经营单位实际情况,对餐桌位置安排、消毒工作、健康监测工作等给予指导。恢复营业前,各大型餐饮企业需对自身食品进行自查,确保无过期、发霉等食品。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开展大型餐饮专项督导检查,保障食品安全。同时,要求已恢复经营的大型聚餐经营单位要做好经营场所的消毒及消毒记录,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档案记录,进店人员的体温检测,倡导使用公筷公勺,防范和减少交叉感染及食源性疾病传播。
(来源:中国食品报)
日前,2021年第二季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情况发布。
据了解,今年二季度全国共测定1 168个奶牛场的97.6万头奶牛,上报中国奶牛数据中心的测定记录达到210.2万条,参测泌乳牛数量同比增加15%,环比增加14%。测定场平均泌乳牛规模达到835头,同比增加11%,环比增加9%。
参测奶牛测定日平均产奶量达到33.6 kg,同比增加2.8%,环比增加1.2%。
参测奶牛测定日平均乳脂率为3.87%,同比上升0.5%,环比下降3.0%;平均乳蛋白率达到3.30%,同比上升0.3%,环比下降1.5%。
奶业主产省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宁夏、新疆的参测牛数76.4万头,占全国总参测量的78.3%。
根据奶牛养殖地域的不同,全国划分为东北和内蒙古产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华北产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西北产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南方产区: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大城市周边产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五个区域中,华北产区的参测泌乳牛数最多,达到44.8万头,占总参测比例的46%。
测定发现,城市及周边产区的测定日平均产奶量最高,达到35.2 kg;东北和内蒙古产区测定日平均乳脂率最高3.90%,乳蛋白率居首,达到3.34%,平均体细胞数控制最好,低至20.5万个/mL。
从参测场泌乳牛群规模分析,在全部参测场中,今年二季度泌乳牛群规模集中200至499头的参测场占总参测场数的35.4%,其参测泌乳牛数占总参测牛数的12.7%,排名第四;泌乳牛群规模在1 000至2 999头的奶牛场占19.1%,但参测泌乳牛数占总参测数据的34.7%,位居第一。
泌乳牛规模大于等于3 000头的奶牛场平均头日单产最高,达到35.6 kg,测定日平均体细胞数控制最好,保持在20.4万个/mL,泌乳规模大于等于1 000头的测定日平均乳蛋白率最佳,达到3.31%;泌乳规模在1 000头至2 999头的奶牛场平均乳脂率最高,达到3.92%;泌乳牛规模大于500的奶牛场平均头日单产均高于33 kg,平均体细胞数低于25.1万个/mL,控制在较低水平。
(来源:中国食品报)
9月10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在北京发布第13届华樽杯中国酒类品牌价值200强研究报告。按照行业和国际惯例,今年的品牌价值以2020年财务数据为主要计算依据。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我国正在从数量时代走向质量时代。国家明确,要加强企业的品牌建设,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这给中国酒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酒业的品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员表示,中国酒业背靠大市场,有相对较高的收入和丰厚的利润,只是在全球的知名度不足。对于中国酒业来说,当前正值机遇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酒类产销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抓住机会补齐短板,中国酒类品牌美誉度将再上台阶,全球影响力将不断扩大。
中国白酒三强再易主 非酱香型品牌增幅趋缓
多年前,白酒行业排列座次时有“茅五剑”的说法,指的是茅台、五粮液、剑南春。2010年,在第二届华樽杯中国白酒价值评测中,洋河的品牌价值位居白酒第三,“茅五洋”的说法开始在业内流行,白酒行业品牌价值最高的前三位变成了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而今年,经华樽杯组委会评测,泸州老窖的品牌价值大幅增长,突破2 000亿元大关,成功进入中国白酒三强行列。具体来看,茅台以3 889.2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榜首;第二名为五粮液,品牌价值3 246.51亿元;第三名的泸州老窖品牌价值2 026.98亿元;第四名为洋河股份,品牌价值2 005.88亿元。
今年,酱香酒市场持续火热,这也引发了中国酱酒市场的新状况:部分小酒厂野蛮生长,有些大酒厂滥发酱香系列酒。为此,华樽杯组委会今年开创性地提出了“名酱驱逐散酱”的概念,助力酱酒市场正本清源。五大名酱的评选参照两大标准:一是生产商是酱酒的主流厂商(公司品牌价值超过500亿元),要具备足够的实力;二是要有主流大单品(单品年收入超过30亿元)。众所周知,大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充实产品序列,往往会生产系列酒,其品质不一。而其主流大单品作为主干产品,品质必然坚挺。茅台的飞天、习酒的窖藏1988、国台的国标、郎酒的青花郎、金沙窖酒酒业的摘要被评为今年的五大名酱。随着酱酒的火爆,茅台作为引领品牌,其酱酒阵列越发厚实,茅台旗下的习酒、白金酒等乘势而上,打造出一批精品。
除了五大名酱,组委会还提出了八大准名酱的评选标准,即酒企本身有一定的规模,品牌价值超过70亿元,在产能、产量、质量和知名度4个方面均进入了酱酒行业的先进行列,但其酱酒的大单品还不太突出。此次评选出的8大准名酱为:品牌价值138.27亿元的钓鱼台国宾酒业、品牌价值126.48亿元的贵州无忧酒业、品牌价值95.68亿元的贵州夜郎古酒业、品牌价值95.01亿元的贵州珍酒、品牌价值94.45亿元的君丰酒业、品牌价值91.06亿元的贵州国坛老窖和佳酒业、品牌价值83.31亿元的贵州黔酒、品牌价值72.24亿元的岩博酒业。
在中国白酒的四大主流香型浓、酱、清、兼中,除了酱香型白酒火爆外,浓香、清香、兼香型白酒并没有和酱酒一样同呼吸共命运,而是表现出一定的颓势。除去今年表现优异的泸州老窖,在200强中的57家浓香型白酒中,2020年品牌价值的增幅为22%,而2021年品牌价值的增幅仅为11%,增幅下降了一半。清香和兼香也是如此,2020年品牌价值的增幅分别为28%和16%,而2021年品牌价值的增幅仅为13%和9%,同比增幅下降相当惊人。造成品牌价值增幅放缓或下降的主要原因,组委会分析可能是因为疫情影响和酱酒的挤压。2017年,规模以上酒企的数量是1 593家,至2019年,规模以上酒企数量减少至1 176家,2020年继续减少到1 040家,2021年仅剩956家。消失的规上酒企都是非酱香型企业。比较典型的如金种子品牌价值从184.8亿元下降到135.11亿元,降幅达27%;伊力特等品牌价值也有较大的跌幅。
“除了酱香型白酒和部分头部品牌外,国内其他香型白酒,也有很多品牌价值增幅放缓或下降,这到底是因为疫情造成的暂时影响,还是消费转变造成的趋势变化。还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去全面思考,并需要时间和技术去验证。”刘员如是说。
葡萄酒潜能有待激活 果酒或成下一风口
今年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葡萄酒品牌的总价值仅为1 293.99亿元,较去年下跌26.56亿元,跌幅2%。2018年,葡萄酒品牌总价值为1 061.2亿元,增幅23.4%;2019年为1 207.65亿元,增幅13.8%;2020年为1 320.55亿元,增幅9.4%。因此,尽管今年这个跌幅看起来不大,但是在前几年的增长背景下,就显得转变非常巨大。
具体来看,连年占据葡萄酒品牌价值名单前两名的张裕和中粮,张裕的品牌价值从360.86亿元下降到352.48亿元,下降8.38亿元;中粮的品牌价值从368.71亿元下降到330.07亿元,下降38.64亿元,跌幅10.5%。另据组委会研究发现,2020年,90%的葡萄酒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
葡萄酒潜能有待激活,但果酒迎来了爆发期
江小白推出的“梅见”青梅酒,销量增长迅猛,品牌价值41.96亿元在200强中排名第147位,在果酒品牌中位列第一;蝶矢梅酒品牌价值27.37亿元,名列果酒第二;宁夏红品牌价值27.24亿元,位居果酒第三。今年梅见青梅酒的入选,让人不禁想到去年入选的锐澳。当时的锐澳也是横空入选,一举拿了第93名,比今年的梅见排名还要高,今年锐澳以147.14亿元在200强中的排名上升到第72名,可见“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年轻消费群体的购买实力确实非常强大,这让业内猜测,果酒会否成为酱酒之后下一个风口?刘员表示,近年来,年轻消费群体崛起,他们追求多元化、个性化,求便捷、爱尝鲜。“即使是中国的传统白酒,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趋势也非常明显,绵柔浓香、柔和酱香、陶香等小品类不断涌现,正是适应这种趋势的表现。”此外,消费趋势也在发生变化。当前,消费者更喜欢健康概念的产品。包括低度白酒、果酒、调味酒等在内的低度酒渐受欢迎。同时,在全球市场上,低热量、低糖的酒也开始绽放光芒。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实实在在抓住年轻人的心,不断求新求变,完善产品矩阵,提升产品品质,就可能取得销量和口碑的双丰收。
中国啤酒五强现黑马 次高端、高性价比产品潜力巨大
在啤酒品牌价值排名中,华润啤酒以2 565.69亿元坐稳首位,青岛啤酒以2 068.1亿元排名第二,哈尔滨啤酒以1 372.95亿元排名第三,排名第四的是燕京啤酒,品牌价值为1 066.24亿元。
经华樽杯组委会评测,重庆啤酒以品牌价值516.81亿元一跃成为中国排名第五的啤酒企业。酒类品牌价值从去年的第79位跃升至第19位,跃幅之大,创下了中国酒行业的一项纪录。其品牌跨越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嘉士伯启动向重庆嘉酿啤酒注入资产的重大资产重组,嘉士伯方面一次性向重庆嘉酿啤酒注入16家啤酒公司的资产,16家公司几乎囊括了嘉士伯在中国的所有业务。资产注入的公告发布之后,重庆啤酒股价应声上涨,涨幅超过30%。
在注入的16家啤酒公司中,乌苏啤酒尤其引人注目。去年,乌苏啤酒强势进入200强,位列第156名,在啤酒中排名第15,品牌价值达到34.27亿元。乌苏啤酒可以说是嘉士伯收购并购啤酒资产的一个典列成功案例,如今也被作为嘉士伯的一项主要资产,注入了重庆啤酒。
“如今支持酒业发展的,是‘家底’逐渐殷实的消费者有了更强大的消费能力。”刘员认为,当前消费市场最大的两个板块分别是商务市场和家庭(亲友)市场。在商务接待中,次高端成为主流,次高端价格对应的不仅是白酒,高端啤酒销量猛增就是一个证明。次高端产品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其价格带将是确定的主要利润来源。对于酒类企业来说,次高端也是产品线的锚点,是向上和向下延伸的基础。另一个大市场是家庭(亲友)饮用,质量可靠、包装简洁、性价比高的产品成为首选,随着消费者收入的不断提高,这个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产销企业均应予以高度重视。
(来源:中国食品报)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及山东省政府主办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于9月9—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在9月11日下午山东省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相关部委相关人士介绍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实施情况和主要成果,并解读《山东省粮食减损行动方案》。
十项减损共识成果推动实现“零饥饿”
粮食安全是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当前,全球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不定,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愈发关键。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举行对凝聚国际共识、推进一致行动,实现零饥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一天半的研讨交流、展览展示和会见,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已经结束所有议程,并取得圆满成功。”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介绍,此次大会共有70位嘉宾进行了致辞发言和演讲交流,取得了十项减损共识成果。
一是行动减损 大会发布《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提出各国加强粮食减损的重点领域和合作方向,为各国开展粮食减损提供借鉴,得到参会各方认可。山东率先发布《山东粮食减损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先行先试,值得肯定。
二是机制减损 此次会议可被视为国际粮食减损领域的里程碑活动。响应参会代表呼吁,推动节粮减损国际合作机制化,择机召开第二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开展经验分享,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三是平台减损 宣布在山东潍坊设立国际粮食减损研发交流平台,与各国共建共享,推动开展有关科技、政策、法规及实践等方面的交流、创新和试验。
四是生产减损 认识到生产减损依然是大范围的、需要任重而道远的行动环节。特别是要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推广精量播种,提升机械化、标准化作业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生产的良田、良种、良制、良机、良法“五良”融合,做到生产过程减损。
五是收获减损 着力推进精细收获,强化集成配套,鼓励开展社会化机收服务,尽可能做到“颗粒归仓”。
六是储运减损 完善仓储设施建设和装卸运输方式,推广安全高效节能储运新技术,支持引导农户科学储粮。
七是加工减损 倡导适度加工,建立科学的加工标准体系,优化加工技术装备和工艺,挖掘加工副产物利用潜力,提高成品粮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八是流通减损 完善粮食运输物流体系,开发专用技术和装置,建设粮食接卸专用平台,开展物流标准化示范,特别重要的还有更大范围开辟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
九是消费减损 引导节约理性消费,健全餐饮业服务规范、行业标准,提倡“光盘行动”,避免“舌尖上的浪费”,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十是意识减损 粮食减损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提升各参与方的节粮减损意识。形成政府引导,农户、市场主体、消费者和社会组织等全社会共同参与,全环节协同,全方位共抓的格局。
多措并举持续推进节粮减损工作
按照***主席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近年来,粮食行业弘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不断强化节粮减损理念,持续推进节粮减损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中国粮食产后减损情况如何?“在持续多年的努力下,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粮安工程’建设、‘智慧粮库’建设以及原粮‘四散’化运输、粮食适度加工,特别是目前正在推进的优质粮食工程等专项行动,在粮食收购、储藏、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取得了明显的减损成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副司长张成志介绍,在粮食收购环节,自2007年起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作以来,为农民配置农户储粮装具1 000万套;在粮食储运环节,狠抓储运减损技术应用促进保质降耗;在粮食加工环节,全面倡导适度加工、合理加工,开展大宗粮油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积极挖掘米糠、豆粕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潜力;在消费环节,利用世界粮食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平台,通过多种媒介、多种方式,普及节粮减损技术和爱粮节粮、营养健康消费知识,强化依法减损,全方位构建粮食减损的法律规范体系。
今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关于推进粮食产后节粮减损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粮食产后节粮减损的重点任务,部署强化深入推进节粮减损工作举措。张成志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着重推进粮食产后各环节节约减损,在粮食收购环节,继续为农户提供高水平的粮食产后收储运销服务,指导农户开展科学储粮。在粮食仓储环节,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对现有仓房进行升级改造,支持建设绿色低温仓储设施,提高仓房气密性、隔热性,推进分类、分仓储藏,进一步降低仓储环节粮食损耗。在粮食物流环节,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加强成果应用、标准制修订,强化粮食物流节粮减损。在粮食加工环节,通过装备提升、技术推广、科技攻关和适度加工技术成果宣介等方式,推进“优粮优加”,促进加工节粮减损。二是加强节粮减损宣传和交流,着重推进减损共识,着重培育爱粮节粮理念,着重聚焦减损对外合作。
同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将积极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加强相关成果推广应用,推进节粮减损相关标准制修订等工作,推动标准体系建设,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节粮减损考核,全面推进粮食产后领域节粮减损工作。“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下一步行动的法律依据。”张成志表示,除了按照粮食流通环节布局减损任务外,下一步,还将结合保障粮食安全的共性需求,在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标准制修订等方面做一系列工作。
山东先行先试探求粮食减损最优解
山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三位。多年来,山东省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支持政策,落实工作措施,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山东力量。
为积极响应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精神,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维护国家和世界粮食安全,山东省政府在大会上发布了《方案》。此次发布会上,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建立形成以法治保障为基础、以健康消费为导向的全社会粮食减损长效机制”的目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30条具体措施。
一是在粮食生产环节,加强农机装备与技术研发创新,推广普及机收环节粮食减损技术措施。加强气象灾害、重大病虫害防范应对,努力降低灾害损失。
二是在粮食储存环节,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积极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减损,推广先进储具和储粮技术。
三是在粮食运输环节,大力发展原粮“四散”(散装、散运、散卸、散存)运输,提高粮食运输装备水平。培育粮食物流网络运输企业和大型粮食物流企业,推动粮食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四是在粮食加工环节,开展粮食适度加工与品质保持等加工技术研发联合攻关,实施“粮芯计划”,打造10个粮食(特色)产业聚集区和10家百亿级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是在粮食消费环节,开展“绿色饭店”创建,制定发布绿色餐饮团体标准和节约公约,引导餐饮业绿色集约发展。倡导文明消费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抓好学校、机关食堂、公务接待的用餐节约。
六是在食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培育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推进厨余垃圾处理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另外,《方案》还在加强组织实施、完善支撑保障、强化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李希信表示,《方案》已经制定出台,下一步山东省将指导各市县及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责任到人、落实落地;抓好跟踪检查督导和服务,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识和行动,不断取得实际成效。
(来源:中国食品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