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那些在“舒适圈”默默努力的年轻人

时间:2024-04-24

胡印斌

如今,讨论“舒适圈”,或者“痛心疾首”地规劝年轻人走出“舒适圈”,俨然成了时尚。

好像也有些道理。就像我,有一阵儿,连续多日在早晨起床前刷一会儿小视频,感觉都有些无缘由的牵挂了。那樣平躺,那样乐呵,那样“全无心肝”,确实很舒坦。不用去琢磨屋子外边的那些事情,不用跟自己的身体和智力较劲,不用操心又有哪些新书新观点新思想出来,你说是偷懒也成,你说是逃避也罢。

然而,这不过是短暂的“错神”而已。毕竟,一个中年人身上的责任太沉重了,沉重到每每适时自律、自省、自警,即便偶或偏航,也会很快校正。然后在山一样的沉默中,我们都会按照大家希望的样子做出认真生活的样子。因为,我们会毫不费力地认同,大家希望于你的样子就该是你的样子。

那么,年轻人呢?他们真的陷入“舒适圈”了吗?真的像很多文章说的那样吗?比如,年轻人,长期待在舒适区到底有多可怕?年轻人,你为什么不走出“舒适圈”?废掉年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待在舒适区里……

这一届年轻人当然会有入圈者。其中不排除有免于匮乏的二代、物质生活无虞者,也有部分习惯性“焦虑”的青年,他们也希望追求更好的生活,也想尝试更多,却害怕因为不谨慎的决定,遇上不确定的环境,让自己陷入更差的生活,这也使得他们选择留在熟悉的环境中,走入“舒适圈”。这似乎也是一种保底思维,虽然工作、生活都能一眼望到头,但至少不会更糟。

说起来,坊间很多的关注,大体是冲着这部分年轻人去的。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糟,大可不必动辄惊呼。一是因为此类“样本”实在有限,不足以概括这一届年轻人的风貌。尽管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给一茬茬的年轻人“命名”,但在缺乏充足样本调查的前提下,任何概括的努力其实都是徒劳的、片面的。你说他们“沦陷”了,不过是“你们”一厢情愿、以偏概全的观感,真实的情形究竟是怎样,或者说,这一届年轻人是否如很多文章说的那样,习惯躺平,习惯“舒适圈”,定量难,定性亦难。

再就是,很多年轻人所谓走入“舒适圈”,更像是一种调侃、一种减压,或者干脆就是一种言行分离的青年亚文化。其典型特征就是,一边吐槽,一边奋力前行;一边躺平,一边暗暗用力;一边把舒适挂在嘴上,一边承受着这个世界给予年轻人所有的重担。

梦想不说话,默默生长着。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平日里或许有倦怠、懈怠的时候,但他们其实都在默默地努力,把根深深地扎下去,把叶使劲地舒展开。他们往往有着强烈的能量与释放的冲动,对外部世界也更敏感、更在意,他们的淑世精神也更强烈,希望凭一己之力来改变现状,改变世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姿势。对于这个社会而言,应该习惯适应并拥抱这种变化。总是像“九斤老太”一样,抱怨一代不如一代,也是一种病。

时代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已经如此迅捷,这一届年轻人需要面对的现实更坚硬,更粗粝,至少不会比前辈更简单,也因此,有些个性的表达,释放一些压力,都很正常,多包容、多体贴。即便大家都在说“舒适圈”,他说的,跟你理解的,也未必一样。

很多时候,理解是一种肯定,信任是一种激励,包容是一种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