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做好托育服务才能托稳生育意愿

时间:2024-04-24

杨三喜

进入“三孩时代”,如何维持出生人口规模、提升生育积极性?

数据显示,全国现有0—3岁的婴幼儿约4200万人,其中1/3有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实际入托率为5.5%左右,托育服务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突出。要破解不敢生、不愿生的难题,完善托育服务是重要前提。

如今,双职工家庭普遍,兼顾好职业发展和孩子的养育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实属不易。尤其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来说,请老家的父母来照顾小孩,又不可避免会遇到住房成本高、照护理念冲突等问题。孩子的照护托管问题不解决好,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也难以得到加强。

好在近年来,托育服务供给已经在显著增加。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多种形式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之后,托育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年新增企业1.2万余家,这一数据大幅超出过去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的总和。

然而,解决托育难题,光靠市场的力量远远不够。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民办托育机构的月收费在1万元左右。这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这也是为什么托育需求高涨,但一些地方仍有大量托位空余的原因。不是不需要,而是“托不起”。另一方面,虽然托育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由于行业刚刚兴起,存在专业人才不足,服务质量缺乏保障等问题,导致家长“不敢托”。

有地方托、托得起、托得好,才是广大育龄家庭的真正诉求。因此,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使托育服务成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将其当作一项民生工程来办好,增强兜底保障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现实来看,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并非易事,虽然近年来民办托育服务机构大量增长,但是市场供给总量以及供给质量仍显不足。而要大量建设公办托育服务机构,不仅意味着大量的财政投入,也要解决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这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从政策指向来看,需要多渠道扩充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比如,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儿班,将幼儿托育服务纳入以公立机构为主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上海就已开先例,建设了相当数量的托幼一体幼儿园,基本形成了以托幼一体为主、以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格局。而且,面對各类托育机构,家长们较为满意、放心的也是由幼儿园尤其是公立幼儿园开办的托儿班。所以,鼓励幼儿园开办托儿班,并创造相应条件,无疑是当下快速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的优选。

过去国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办托儿所的做法,也值得学习借鉴。就近就便、收费较低、质量有保障,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办托育机构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构建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的过程中,相关主体单位也应积极行动,这既是为职工解忧,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举。

此外,不管是借助何种力量开办普惠性托育机构,都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支持和鼓励。健全支持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早期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土地、住房、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完善相关行业标准,加快托育人才培养培训……在未来,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谁来带孩子的烦恼减少了,想生又不敢生的家庭将会有更多安全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