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 刘长英 孙继亮 郝玉晶 内黄县农牧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农产品质量问题虽然总体保持上升趋势,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关于农产品质量的事件仍有发生。本文就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增长,农产品的生产力水平也走向了大步向前的趋势,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人们关注的不再是农产品的供不应求,而是农产品的安全性。
良好的地理条件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直接影响。对于一些煤矿较多的地区来说,煤矿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渣及废水等因素对农业用地造成极大的破坏,进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些地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而农作物的生长是需要进行光合作用的,空气中化学成分的超标,就会使得农作物中各项指标严重超过规定的标准,最终导致农作物质量不达标,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饮食安全。
针对农产品中化学药品的大量投入使用这一现象,国务院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做出了分析,近50年,我国的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数量大幅上涨,平均每年销售和使用的农药在170万t左右,而且有一部分是国家要求禁止使用的。而这些农药中其中大约30%是含有机磷,这对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是有极大危害的。在我国,每年使用的化肥大约是4 200万t,平均到每公顷地所使用化肥量远远超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使得土壤中的化学残留物严重超标,进而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食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目前,大量使用催生剂、激素已经是生产商提高自身利益普遍使用的手法,一些水果和蔬菜成熟期较长,商家为了使得果蔬能够早上市,就滥用化学添加剂,如早熟剂、激素等,催熟果蔬品,造成农产品的质量、口感、安全性都得不到保证,更有甚者,所使用的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使得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危害。
一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生产模式及生产水平缺乏先进性,各方面的发展相对困难,使得整体的发展水平得不到提高。由于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保护措施了解得不透彻,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无法有效对农产品的加工进行处理,最终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农村地区生产规模比较小,基本都是以自家经营模式为主,这种经营方式缺乏组织性,不能很好地将农产品推广销售,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是无法与时俱进的。
我国的农产品检测技术相对于国外还是比较落后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到位,一些不法商家乘机将有问题的农产品投放到市场中,被无知的消费者购买食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科学的法治体系。只有不断地将基地建设、产品检测、产品认证等各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进行实施,才能促进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就我国现下有关农产品生产及检测的法律法规来说,虽然已经与相关部门接轨,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做出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展开实施。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对农业生产基地进行督查的执法大队,使其对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生产结果进行全过程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环节利用相应的执法手段进行处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对于一些农村地区,应该组织农户定期展开农业知识宣传活动,对一些农业知识相对薄弱种植者,使其掌握更为专业的农业知识。对专业技术的传播,农业主管部门应该聘请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讲解授课,对先进技术进行实地演练,让农民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使其学有所用。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农民的环保意识,让农民知道优良的环境可以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并为自身带来较高的收益。
只有不断加强农业标准化意识,才能促进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进而促进农业生产力向着标准化方向发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我国在农业这一行业的发展是较为广泛的,如水果、蔬菜、种子等诸多种类,所以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在制定标准时相对有些困难,需要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制定不同的规范制度,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制定出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标准规划,尽量跟上发达国家的生产水平,最终达到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立的目的。
我国作为农业种植大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乎国人的生命安全,在物质文化日益增长的今天,农产品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因此,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国家及每个生产商不容忽视的问题。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为人民的健康提供保障,也为农产品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