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袁隆平与邓则的爱情:跨越半个世纪的陪伴

时间:2024-04-24

荠麦青青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噩耗传来,举国哀恸,山河同悲。

对于国家而言,我们失去了一位全民英雄;对于袁隆平的妻子邓则来说,她失去的是陪伴自己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灵魂伴侣。

认识一个月后,他们“闪婚”了

1953年,23岁的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今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被分配到湘西雪峰山下的安江农校教书。工作10年后,袁隆平早已跨入而立之年,却仍是个“孤家寡人”。后来老同学便把在农技站工作的姑娘邓则介绍给了他。

邓则曾是安江农校的学生,秀外慧中,性格也好,但她有些踌躇。在她心目中,袁先生人好,课也讲得好,但他们毕竟是师生关系,而且年龄相差有点大。

还好,在媒人的助力之下,两个互抱好感的人渐生情愫。1964年正月初五,黔阳地区举办职工业余篮球赛,作为队员,邓则也参加了,赛场正好选在安江农校的礼堂球场。热心的“红娘”们提议,不如趁热打铁将袁隆平和邓则的喜事办了!

大赛组委会临时调整比赛场次,以使比赛和婚事两不误。从认识到结婚,袁隆平和邓则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两个异常传统的知识分子,却用了现代人最时尚的“闪婚”形式敲定了终身大事。结婚时,袁隆平34岁,邓则26岁。由于条件所限,他们没有置办任何结婚用品,也未举办像样的婚礼,邓则当时穿上一件红色的球衣就那样“出嫁”了!

为了杂交水稻事业,他们分居了20多年

他们的婚后生活一度很幸福。有一天晚上,袁隆平兴致勃勃地邀请邓则去游泳。临出门前,他特意带了一把小剪刀。见她莫名其妙的样子,他解释說,河里有很多渔民布下的渔网,要是她游泳时不小心被绊住了,他就能马上剪开渔网帮她脱身。

然而这样的浪漫时刻并不多,对于一个将科学研究当成毕生使命的人来说,袁隆平的日程表里似乎只有四个字:只争朝夕。此前,中国发生的大饥荒让他内心无比震撼,他立志为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终生,研究杂交水稻。

为了早日攻克技术难关,袁隆平带着妻子和学生,在茫茫的稻田中,拿着放大镜,头顶烈日,双脚踩在烂泥里,一边忍受着各种蚊虫的叮咬,一边寻找天然的不育株。他们用了整整16天,查看了近14万株水稻后,真的发现了1株天然不育株。一年后,他们再度发现了6株不育株,这给他们的研究带来了一线曙光。

袁隆平一心扑在研究上,家里的事就只能靠邓则了。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时,因为袁隆平分身乏术,邓则只能请母亲来照顾她。家里因此需要增加一个床铺,邓则在学校借了一张便于拆卸的床,只需要袁隆平抽时间组装上就行。然而做科研很厉害的袁隆平,在日常生活中却是笨手笨脚的,“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袁先生都做不来,怎么拼都不是张床的样子”。即便如此,邓则也从来没有埋怨过他。

上世纪60年代末期,袁隆平被调到湖南省农科院研究杂交水稻,而邓则未能随调,只好带着孩子们留在了黔阳。从此,关山迢遥,夫妻双方开始了20多年的异地分居生活,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的重担也全部压在了邓则一个人的肩上。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邓则自己也有远大梦想,但她选择在袁隆平事业最艰难的时候,做他最坚定的支持者。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一直在外面搞科研,连续7个春节都没有回家,但邓则从未埋怨他。1975年,袁隆平的父亲去世。老人临终前说:“隆平正在忙着搞杂交稻试验,重任在身,无论如何不要他回来。”操持完丧事后,邓则才含泪给丈夫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父亲去世的消息。

1982年,已在南方育种基地专注科研10多年的袁隆平终于回家过春节了。没想到正月初二那天,邓则因积劳成疾,突患急性病毒性脑炎,被送进了医院抢救,昏迷长达半个月。那段时间,袁隆平夜以继日地守候在妻子身边。他每天为她擦拭身体,勤换衣服,一勺一勺地给她喂鸡汤。他还为她背唐诗,讲故事,用英语哼唱《老黑奴》。

这位擎起了中国农业一片天的科学巨擘吃过无数苦,遭了太多罪,意志如钢铁一般,能够默默承受一切艰辛与磨难。但面对病床上生死难料的妻子时,他吓坏了,经常暗自垂泪。半个月后,邓则终于睁开了眼睛,神情恍惚地看着丈夫,缓缓地吐出她一直以来对他惯用的称呼:“袁先生。”“谢天谢地,你总算醒了!”那一刻的袁隆平激动得泪流满面。

后来,全家迁往长沙,住进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这对分居了20多年的“牛郎织女”终于可以朝夕相伴了。

相濡以沫的爱情

因为觉得邓则付出太多,袁隆平补偿她的最实在的方式就是为她“买买买”。他自己一件50块钱的衣服穿出破洞来都舍不得换,但只要是给邓则买东西,他往往会拿出“一掷千金”的慷慨来。

55岁的时候,袁隆平进京开会,迫不及待买了礼物托人捎回家,并写信给妻子说:“在京给你买了两条裙子和一件汗衫,两黑一深蓝。这是我第一次买裙子,不知什么尺码适合你穿,只好买两条供你选择。”邓则收到丈夫的礼物,开心得像个孩子。

60岁的时候,袁隆平带着一家人搬到了新房。新家窗明几净,还安了煤气热水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每次邓则洗澡,袁隆平都在外面大喊她的名字,她被吵得心烦意乱。后来才知道,袁隆平害怕她煤气中毒,非要听到她的回应才放心。

2006年,邓则遭遇车祸,身在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袁隆平因为担心她,等不及会议结束就匆匆赶了过去。“在电话里听秘书形容我的病情,他还是担心,只有亲眼看见我的情况他才能松口气。这么多年了,袁先生这份细心的爱还是蛮感动我的。”邓则说。

邓则63岁时学会了开车,袁隆平虽然鼓励妻子学车,却不建议她常开。有一次,两人去城里办事,袁隆平坐上了邓则开的车,尽管她开得小心翼翼,他还是反复提醒。邓则说:“他害怕坐我的车,可能我年纪大,他不放心。”

邓则的安危与冷暖成为袁隆平心中的头等大事。闲暇时,他会抽出时间与妻子去老年艺术团。他拉小提琴时,她就会在一旁弹钢琴或唱歌,这一幕让无数人感动不已。银婚纪念日的时候,袁隆平给邓则补办了婚礼。他觉得自己亏欠妻子太多了,也想尽力弥补妻子心中的遗憾。

袁隆平90岁生日那天,蛋糕推上来后,他不顾众人的目光,首先挖下一勺,喂给一旁的妻子,看着她吃下去,他笑得特别开怀……

这一辈子,袁隆平一共写过两封“情书”。他把一封“情书”写在了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却将另一封“情书”写在了与邓则相濡以沫的平凡岁月里。“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属于一个心中永远装着国家和人民的赤子的豪迈情怀;“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这是属于他与妻子死生契阔、爱意永随的长相悦。

在袁隆平弥留之际,家人为他唱起他生前最喜欢的《红莓花儿开》:“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有位少年真使我心爱,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

听着歌声睡去,他从此没有醒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