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耶路撒冷到特拉维夫

时间:2024-04-24

旅人小风

我们在住棚节的最后一天抵达了耶路撒冷,大街小巷无论住宅和餐厅,都在门前或露台搭起了简易的棚屋,每年这个时候犹太人要在棚屋里一连住上7天,以纪念祖先出走埃及在沙漠里40年的棚居生活。

起了个大早去圣殿山,趁旅游团还没到,可享受片刻的清静。圣殿山有很多入口,但只有位于西墙旁边的摩尔之门可供游客进入。圣殿山上的两座清真寺(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是穆斯林的圣地,游客无法进入。作为三大宗教的起源地,耶路撒冷还有太多圣地,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唱着圣歌、念着祷词的朝圣团。

新城必去的景点,无疑是大屠杀纪念馆了。进门后直接被它特别的建筑形式震撼到,铁灰色的三角形建筑造型庄严肃穆,据说三角形是大卫之星的一半,象征着大屠杀令犹太民族损失了几乎一半的人口。9个展厅曲折迂回,展出着大量史料、个人证词、普通人的故事。这座肃穆清新的纪念馆,我们足足花了3个小时才跟随语音导览参观完。接近展览结尾处,是一座圆形的姓名厅,穹顶上有无数受害者的照片,墙上是姓名册,还有许多格子空着,地板上是一个深深的洞,纪念那些永远不知道名字的受害者。走到出口,光明突现,阳光灿烂,与展馆内的灰暗宛如两个世界。

接近傍晚时分,第一次来到西墙广场,夕阳平等地洒在岩石圆顶清真寺的金顶,和犹太人最神圣的西墙(哭墙)上,男女祈祷的区域左右分开,女性这边颇为拥挤。我也走进人群,但挤在一群手举经书虔诚祈祷的信徒中间,最终还是没能伸手去触碰那堵墙。

我们离开耶路撒冷,车子一路笔直向东驶去,放眼望去只有死寂的荒芜,巨大的砂岩蜿蜒至遥远的地平线尽头,目力所及完全没有生命存在。路旁的标志显示,我们距离海平面只有500米了,再后来,海拔一直降到海平面以下300米,终于,一片淡蓝出现在天尽头,那就是死海了。这也许是地球上最孤独的地方,被生命抛弃了的地方,大自然消失的地方。正午行驶在90号公路的我们,很久都见不到货车以外的车辆。

离开死海,绕道向西再向北走,仿佛中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似的,车窗外一瞬间从沙漠景象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农田随之也出现了。有水就有了生命。

没过多久我们就进入了以色列的首都特拉维夫,一座标准的现代化大都市。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直線距离只有1个小时的车程,两座城市却有着巨大的差别:从地理环境上看,耶路撒冷位于内陆,干燥贫瘠,而特拉维夫在海边,整座城市洋溢着地中海的风情;耶路撒冷充满着宗教的神圣,而特拉维夫则更像是世俗的天堂。

在特拉维夫,夜晚热闹无比的咖啡馆,到了白天依然是满座,让人怀疑他们夜里到底有没有打烊。海边全是晒太阳、游泳、冲浪、跑步、打球的人。难怪书上说这是一座永不停息的城市,没人不喜欢特拉维夫。

耶路撒冷与特拉维夫,仿佛是两个世界,但却奇妙地融合在以色列。短短几天根本不够看遍以色列,它有独一无二的美丽、历史与现实、融合与冲突,但这次旅行对我来说,是一个理解的开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