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 吴长青 沈浥 单钱艺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载舟亦覆舟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兽药的普遍使用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1]。
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食品检测报告是食品质量检测中判断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依据。一份合格的检验报告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其不仅关系着每一位公民的身体健康,还能反映出检验机构的资质水平、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存亡。因此,如何出具一份合格的检测报告显得至关重要[2]。
合格的检测报告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解读检测报告,生产企业、经销商等能够及时发现食品在生产、运输及储存等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从而召回不合格产品。同时,对检测报告进行解读,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改良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等并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而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
此外,高质量的检测报告还可以为相关部门制/修订标准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完善我国检验检测标准化体系,从而增强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通常情况下,检验报告分为委托检验、型式检验、监督检验这3类。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报告之间的区别,让相关人员与机构能够更高效、准确地送检,以及更好地执行监督等行为提供参考[4],以下将对3种报告类型的区别进行阐述。
2.1.1 委托检验
企业委托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对自身生产、销售的产品进行检验;检验机构依据委托人指定的项目及相关要求对送检产品进行评估。
2.1.2 型式检验
一方面是对产品的定型检验,即为了某些认证进行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产品符合标准的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即对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全检。型式检验的检测项目较为全面,检测方式也更为严格。
2.1.3 监督检验
监督检验包括定期监督检验和监督抽查等多种形式,是一种政府行为,即地方、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方式,有助于上级有关部门依法对相关产品进行强制检验。
检验标准是检测报告的技术支持,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在现代化食品安全检验中全面提升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就应该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建立统一的食品检验标准体系,这样才能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食品检验数据信息的采集,保证相关食品检验工作者在实际食品检验过程中按照专业标准记录食品检验的信息[5],进而保障检测数据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检测报告的数据是指从事科学实验、检验检测、校准活动的技术机构向社会出具的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检验结论则是对检测数据是否符合产品标准要求而进行的判定。检测机构必须保证其出具数据和结论的准确、稳定、可靠[6],因为检验检测数据和结论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故检测数据和结论是检测报告的核心所在。
一份完整的检验报告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其一,样品信息:主要包括样品名称、商标、生产日期、规格型号、保质期、批号等内容,以及被检样品的委托单位和生产企业、委托单位和生产企业的地址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其二,检验结果汇总:包括所有的检验项目名称、检测数据及单位、限量值及单位、方法标准、判定标准等,便于直观体现被检样品的最终检验检测结果[7]。第三,检验检测结论:检验人员应使用科学、准确、规范的方法标准处理数据,进而给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检验检测结论。
CNAS、CMA、CAL是检测报告上常见的3个标识—CMA表示检测机构的资质,CNAS证明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CAL则说明该实验室可以承担政府质量监督抽查任务。
CNAS(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证符号。检测报告上的“CNAS”标识表明该质检中心的检测能力和设备能力已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评定,检验能力达到国家级实验室水平,其出具的检测报告可以获得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
CMA(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是中国计量认证的认证符号。有“CMA”标记的检验报告表明该机构已经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贸易交易等方面,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仲裁和司法机构采信的依据。
CAL是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认证符号,授予CAL前该机构必须经过CMA计量认证,否则不能授予。拥有“CAL”标记的检验报告表明该机构获得了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认可(验收)的授权证书。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标准的选择会对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其能否有效应用是评估食品检测方法标准合理性的主要途径[8]。
检测报告上的标准分为判定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两部分。其中,判定标准是产品的“执行标准”,为国家规定的强制执行或推荐执行的标准,其又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检测方法标准则是产品检测过程的依据,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产品执行标准选择对应的方法进行检测。
产品需要按照执行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和检验,而执行标准中一般会规定产品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有的产品必须执行某种标准,有的产品可选择执行某种标准,无论是强制性的还是非强制性的,只要一家企业声明其产品所执行的标准,那么其生产的产品就必须接受该标准的约束。
检测结果一般由检测数据及单位组成。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食品质量安全,只要检测过程严格按照检测方法的标准执行,且检测数据在检测方法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检测数据的有效位数符合标准要求、检测数据的单位和标准一致,那么该检测结果就是较为准确、可靠的。
检测结论是检验工作结束后对检测产品质量的总体评价,一般分为3种类型—实测、合格、不合格。
实测就是实验人员根据产品检测方法直接出具检测结果,不会对产品是否合格做出判定。例如,某机构要求对某一批次肉制品的成分进行检测,检测机构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检测,并出具肉制品含有猪肉、鸭肉成分的报告,但并未判定产品合格与否。
通常而言,只要某一项目的检测结果在标准规定的限量值范围内,该项目就是合格的;反之则为不合格。对于单项判定合格的产品,只能说明该产品所检项目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对于全项判定合格的产品,说明该产品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是合格产品。换言之,某产品只要单项判定不合格,就说明其不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是不合格产品。
检测报告解读的标准化有利于指导生产企业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标准化生产流程,以及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从而更有效地指导生产实践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针对企业流程的标准化,相关部门应标准化看待产品变革的每个环节,分析同一产品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产品在同一时期变革的变化,做到企业在产品变革中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监督部门在产品变革中不断提升监管工作的有效性[9]。
随着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国各大经销商在选择产品时,不但需要生产企业提供相关产品的认证证书,还要求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以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报告是反映产品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检测报告解读的标准化可以让企业更高效、更快捷地了解产品的质量状况,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与企业的公信力。
检测报告解读的标准化是我国标准化体系的又一重要补充,其可以促使检测机构按照规范、统一的规程出具检测报告,协助企业高效、规范地解读报告,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消费者得到更可靠、放心的产品,帮助相关方赢得话语权,从而更有效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