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 胡 月 王志富 公安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是食品中较为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也是食品检验中的常规检测项目。按照GB5009.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1]国家标准方法的条件进行测定,检测效率并不能达到最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添加不同的缓冲盐[2]或者梯度洗脱[3,4]的方式对这3种添加剂以及更多组分进行同时测定的文献有很多。本实验在国家标准GB 5009.28—2016的基础上,探讨流动相组分及比例对这3种添加剂保留时间的影响,以提高日常检测效率,为相关检测提供借鉴。
苯甲酸、山梨酸、二水糖精钠标准物质1 mg/mL:坛墨质检;甲醇(色谱纯):J.T.Baker;乙酸铵(色谱纯):C.N.W;甲酸(色谱纯):J.T.Baker;超纯水。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e2695,配2489紫外检测器;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 SB25—12DTD。
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35 ℃;检测波长:230 nm;流动相1:不同体积比的甲醇和0.02 mol/L乙酸铵溶液;流动相2:不同体积比的甲醇和甲酸—乙酸铵溶液(2 mmol/L甲酸+0.02 mol/L乙酸铵);流速:1 mL/min;进样体积:10 μL。
分别准确移取1 mL上述3种标准品于10 mL容量瓶中,超纯水定容,配制成100 μg/mL的3种标准储备液,临用前用超纯水稀释成10 μg/mL的混合标准工作液。
按照国家标准GB 5009.28—2016中甲醇与0.02 mol/L乙酸铵溶液比例为5∶95时,按1.2中的色谱条件进行分析,3种物质分离效果比较好,但出峰时间较长,分别为苯甲酸9.018 min、山梨酸11.225 min、糖精钠 15.246 min(图 1)。
当样品量较大时,在该流动相比例条件下检测效率较低,故分析了不同体积比的甲醇和乙酸铵溶液对3种物质的保留时间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甲醇比例的提高,3种物质的保留时间不断前移。甲醇比例在7%~10%时,山梨酸和糖精钠的保留时间比较接近甚至无法分离;甲醇比例提高到10%以上时,3种物质的出峰顺序有所改变,其中糖精钠的出峰顺序移至山梨酸之前;甲醇比例在12%和13%时分离效果比较好,其中甲醇与乙酸铵溶液比例为12∶88时,保留时间分别为苯甲酸6.292 min、糖精钠7.394 min、山梨酸8.520 min(图2)。当甲醇比例提高到15%时,苯甲酸和糖精钠的保留时间比较接近,分离效果不理想(图3)。
国家标准GB 5009.28—2016中提到,当样品中基质较为复杂,存在干扰峰时,可以采用加入甲酸的流动相来测定,故本实验也研究了流动相中加入甲酸后对3种物质保留时间的影响。
图1 甲醇与0.02 mol/L乙酸铵比例为5∶95时的标准样品色谱图
图2 甲醇与乙酸铵比例为12∶88时的标准样品色谱图
图3 甲醇与乙酸铵比例为15∶85的标准样品色谱图
实验结果显示,甲醇比例为5%时,3种物质的分离效果较好,其中山梨酸出峰最慢,保留时间较长,分别为苯甲酸12.516 min、糖精钠15.151 min、山梨酸 23.124 min(图 4)。
图4 甲醇与甲酸-乙酸铵比例为5∶95的标准样品色谱图
当甲醇比例提高至10%以上时,糖精钠最先出峰,甲醇比例接近10%为15∶85时,分离效果较好,保留时间分别为糖精钠5.317 min、苯时,糖精钠和苯甲酸分离效果不好,甚至出峰时间重叠(图5)。
图5 甲醇与甲酸-乙酸铵比例为10∶90时的标准样品色谱图
当甲醇与甲酸—乙酸铵溶液比例甲酸6.418 min、山梨酸10.122 min(图 6)。
图6 甲醇与甲酸-乙酸铵比例为15∶85的标准样品色谱图
流动相中未加甲酸时,随着甲醇比例的提高,3种组分的出峰顺序会由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变化为苯甲酸、糖精钠、山梨酸,且甲醇与乙酸铵溶液体积比为12%~13%时,分离效果良好;流动相中加入甲酸时,甲醇比例提高后,出峰顺序由苯甲酸、糖精钠、山梨酸变化成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且甲醇与甲酸—乙酸铵溶液体积比为15∶85时,分离效果较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