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 于芳梅 青岛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不确定度是经过深入研究所得到的一种应对测量误差的方法,弥补了固有检验方法的理论不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是比较积极的。从字面上来理解,测量不确定度其主要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质量的一个参数,这个参数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与其他参数共同协助判定结果的。从客观来看,由于检验水平和手段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被测量值在实际的判定中,具有分散的性质。在每一次的检验后,都无法得到比较统一的结果和数值,而是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分散分布。分析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被测量数值的分散性参数,给予检验人员更多的参考和指导。值得注意的是,测量不确定度其并不能直接说明测量结果是否是真正的接近真值。为了可以比较好的表示测量结果的分散性,主要是应用标准差来表示测量不确定度[1]。
在食品检验工作中,误差理论是基础理论之一,其可以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常应用于实验标准差的分析。误差理论、不确定度两者间所使用的分析方式、计算方法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体现在概念方面。误差理论是指在食品检测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的测量误差,不确定度是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值偏离的差值。
数学模型是测量不确定步骤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在计算测量值时可以采用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为了进一步简化计算过程,可以忽略一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量。例如,在标注溶液浓度测量不确定度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式(1)。
在式(1)中:C表示溶液物质量浓度,单位为:mol/L;m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单位为:g;M表示溶液溶质中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在式(1)中并没有对溶液的纯度P进行综合考虑,主要是因为P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并没有在公式中体现。为了进一步保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准确性,还应以数学模式为基础将数学模式进行综合考虑,构建模型(2)。
2.2.1 标准检验物质
现阶段我国针对食品样品检验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工作导则,在导则中明确指出标准物质定值原则以及相关统计方法。假如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检验物质未在标准范围内,就会存在误差,最终影响到食品安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
2.2.2 仪器设备因素
①测定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测量仪器经过检定后,计量机构出具校准证书,属于B类不确定度。实验室严格做好仪器的定期校准和检定,加强仪器维护,是降低不确定度的有效手段。②称量、容量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食品检测过程包括称量、稀释定容等操作步骤,需要用到电子天平和容量瓶、移液器等玻璃量具,这些器具的使用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之一,属于B类不确定度。
在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开发、检测结果判定、实验室质量控制等过程中均需要考虑不确定度的影响。食品检测过程中标准物质、定量仪器的使用、检测设备等均会引入较大的不确定度,环境变化对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小;此外与化学分析法不同,微生物法检测中重复性测定也是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该把不确定度评价融入到食品检测的整个过程中,从方法选择、标准溶液配制、样品制备及处理、仪器计量检定与报告出具等方面统筹考虑不确定度的影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