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扛起省会担当 加快振兴发展 在“六个龙江”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时间:2024-04-24

张安顺

龙江要振兴,哈尔滨必须率先振兴。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聚集着全省绝大部分优质资源要素,经济总量占比36%,担负着服务带动全省发展的重要使命。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五个率先”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首位度,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形成全省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源,扛起省会责任、树立省会标准、展现省会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跳起摸高,在“六个龙江”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用不懈奋斗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在建设质量龙江上展现新作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着力建设质量龙江。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高质量成为龙江振兴发展的显著特征。”从哈尔滨市实际来看,经济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特别是工业总量小、占比低,难以拉动一产带动三产,是影响发展质量的症结性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做好“三篇大文章”、推进“五个要发展”,做大工业、做强农业、做优服务业,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中推进发展质量提升。要大力实施工业振兴计划,突出补齐工业短板、提高工业比重,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之都”。要强化创新赋能、数字赋能、设计赋能,持续推进食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让“老树”发“新枝”。同时,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构建新增长板块,打造“创意设计之都”“冰雪文化之都”,实现“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换道超车”。要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振兴计划,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坚持向农产品精深加工要发展,延长“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打造“现代农业之都”。要大力推动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商贸、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和高品质转变;支持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加快培育时尚消费供给体系,营造多元特色消费场景,建设东北亚消费中心城市。

坚持创新引领、创新驱动,在建设创新龙江上实现新突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龙江振兴发展的基点在于创新。”哈尔滨市科教资源丰富、创新禀赋优越,现有高等院校48所、两院院士38名、科研人员4.6万名、在校大学生70余万人,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7个、技术创新中心72个,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院所的科研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具备建设创新龙江的显著优势。要充分依托科教资源禀赋,在培育壮大振兴发展新动能上主動作为、率先突破,切实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选准创新方向,聚焦装备制造、医药、石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深化市校所合作,做实产学研联盟,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在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快突破一批技术瓶颈,使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要搭建创新平台,提升高新区、经开区、产业园区创新承载能力,重点加快深哈产业园建设,努力把深哈产业园建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创新基地。高标准建设环大学大所创业生态圈,突出打造“学府路—大直街—南通大街”科创产业带,提升哈尔滨新区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水平。要加快成果转化,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有效对接,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打通从科教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打造“创新引领之都”。

坚持改革激发动力、开放带来活力,在建设开放龙江上采取新举措。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改革激发动力、开放带来活力,改革开放是龙江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哈尔滨市实际来看,体制机制不活、对外开放不足,是我们与同类城市相比的最根本差距,也是我们经济发展滞后的最深层原因。因此,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链条对标“全国最优”,深入推进“办事不求人”“一网通办”,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发挥哈尔滨新区改革先行先试作用,将“承诺即开工”“办照即营业”“智能秒批”等改革经验向全市复制推广,支持哈尔滨新区探索形成更多首创性、特色化、制度性的创新成果,为全市、全省提供高水平的改革样本。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立足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定位,做强哈尔滨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等开放平台,用好中俄博览会(哈洽会)和亚布力论坛等载体,加快建设哈尔滨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际物流集散枢纽,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联通俄罗斯、面向东北亚、辐射欧洲及北美的开放格局,着力打造“向北开放之都”。要拓展对内开放新空间,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强科技合作、产业承接、资源共享,深化深哈对口合作,复制推广深哈产业园“飞地”经济模式,探索与国内先进城市、省内市(地)产业合作新机制。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建设绿色龙江上做出新示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龙江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哈尔滨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拥有独具特色的大冰雪、大湿地、大森林,森林覆盖率达4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城区内有湿地12.5万公顷,松花江哈尔滨段全长466公里,形成了“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被评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特别是冰雪文化魅力独具、冰雪运动基础深厚、冰雪旅游享誉中外。但在中央环保督察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考核中,也暴露出我们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因此,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进治水、净气、降噪、还绿、护田,持续推进城区补绿、拆墙透绿、景区扩绿、见缝插绿,高质量建设城市绿道,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治理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要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大力实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程,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抢抓后冬奥时代发展机遇,发展以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为重点的冰雪经济,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加快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

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建设幸福龙江上收到新成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哈尔滨市集聚着全省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既是振兴发展的现实所需,也是服务全省的责任所在。要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在持续推动就业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困难群体帮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采取更加务实管用的举措,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提升城市品质,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高质量推进省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突出城市历史文脉传承,有序实施老城更新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不断拓展“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发展格局,打造功能完善、品质优良的“宜居幸福之都”。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积极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哈尔滨。要积极发挥城市辐射带动力,主动加强与省内各市(地)在产业协同、平台服务、研发转化等方面的对接合作,配合做好京哈走廊、绥满通道、哈绥高铁等工程建设,高水平建设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和哈长城市群,推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坚持勤为政要、廉为政本,在建设勤廉龙江上取得新进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勤政清廉是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切实担负管党治党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担当保障“六个龙江”建设新成效。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拥护“两个确立”内化于心、落实于行。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强化思想武装,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龙江优秀精神。要扎实开展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严格纠治“四风”,落实“五细”要求,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提高履职本领,标准高一筹、要求嚴一格,以过硬能力作风树形象、促发展、得民心。要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形成选人用人靠党性、靠工作、靠实绩、靠品行、靠公认的风气,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敢于刀刃向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坚决查处关键岗位、重点领域腐败问题,巩固拓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