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鼓捣出来的“专家”路

时间:2024-04-24

2022年7月,在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我获得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这份殊荣,不仅仅是对我多年来从事技术革新工作的认可,更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细想起来,我进行技术革新的历程,却是从鼓捣一件“小玩意儿”开启的……

井场受命搞“防盗”

2015年4月的一个早晨,我在矿机关管理抽油机,值完班后像往常一样去井上转一圈儿,看看有没有不正常工作的抽油机。当我转到矿机关附近的一口油井旁,忽然发现井上放了一大堆黑乎乎、油光光、鼓囊囊的袋子,感到很纳闷,便马上给矿里打电话询问缘由。

原来,前一天晚上有不法分子盗油,被执勤的保卫队冲散了。油虽然没丢,但是井场上一片狼藉。管井的采油工大姐为了迎接春检,辛辛苦苦干了好几天,把井场收拾得整整齐齐,万万没想到,一夜之间劳动成果全部泡汤,急得眼泪都流了下来。

赶来清理现场的副矿长要求抓紧恢复生产。看着昨天还是好好的井场现在被搞得乱七八糟,他也很生气,当场就发出动员令:“谁能解决盗油这个问题,谁就是我们心中的能人,谁就是真正的专家!”随后他看到了我,马上“点将”:“小程,你不是爱搞革新吗?琢磨琢磨,看能不能把这个事儿给整了。你要是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全矿采油工都受益!”

我把这话牢牢记在心里。说实话,虽然我平时喜欢搞些小革新,但都是采油生产方面的,而现在要解决的是防盗问题,心里还真没底。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天天苦思冥想,没事儿就上井、上站、上队转悠。我走遍了全矿的采油队维修班库房,观察各种生产闸门,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闸门防盗上,在家洗碗时也会不自觉地来回开关水龙头,琢磨如何能控制闸门。家里人看了直纳闷,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有时我在抽油机旁一站就是十几分钟,对着井口的闸门出神,采油工以为我“得病了”,都躲著走。碰到有经验的老师傅,我一开口就是闸门防盗的话题,刚开始大家讨论这个话题还蛮有兴趣,但时间长了也没“呛呛”出个办法,感觉我像话痨,都不愿意和我唠嗑儿了。

当时困扰我的难点在于——抽油机正常运转着,生产时还需要开关闸门,如何在不耽误生产的情况下防盗。焊死它?拿螺丝给铆上?我琢磨来琢磨去,天天想得脑袋生疼,有时真不想琢磨了。但一想起盗油现场一片狼藉的场面、采油工大姐伤心的眼泪和副矿长的那番话,我的斗志马上重新燃起——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难题,做一个让一线员工认可的专家。

岂知灌顶有醍醐

正当我苦思冥想之际,有一天,我在路边看一位师傅修自行车,车上的防盗锁让我眼前一亮:有专用工具就能打开,没有专用工具就打不开,这不就是我要的“防盗”效果吗?防盗器的实质就是一种锁啊!于是,我开始对各种锁感兴趣了——单位的密码锁、办公室的门锁、卷柜上的锁……不管是什么锁,我都想上手摆弄摆弄。我一开门就晃悠门,一开柜子就拿钥匙转锁芯,同事都说“小程最近有点儿魔怔”,还开玩笑说:“这小子,老琢磨开门撬锁的,是不是要改行啊?”他们哪里知道,那时候我脑子里只想一件事,就是怎样才能给正在生产的抽油机装上一把“锁头”。

我在手机上翻、在电脑上找,看了大量的资料,并开始试着动手制作,设计、画图、观摩、试制……一次次反复试验。失败了,不满意,再试,再改。一次,我在厨房里刷碗,媳妇儿敲我脑袋问:“你没事儿吧?”因为我刷着刷着就没动静儿了,眼睛发直,碗也不刷了。半夜睡到十点,“咚”一下坐起来,下地找笔往纸上记,生怕好不容易出现的灵感睡一宿觉给忘了。一有空,我就去维修班找大家唠嗑儿。有人问我:“进展咋样了?”我就告诉他们自己研发到啥程度了、在哪一步卡住了。大家看我“抠”得挺累,就帮我分析这一条行、那一条不行,给“支两招”,不知不觉,我们的话题就变成了研发。

刚开始,我走了一段“弯路”。我定的是“明锁”的方案,想的是怎么加固锁。后来,我调整了思路,想到了在井口焊一个像铁盒子似的大型防盗器,后来发现这个东西太过笨重,也不行。

实在理不出头绪,我就去找师傅。我的师傅叫任相才,那时候他还没退休,在大庆油田大名鼎鼎,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采油技能专家。师傅教我逆向思考:“你要是盗油分子会怎么做?你就沿着‘敌人’的思路去破解它。”

我在脑子里一遍一遍“过电影”:开闸门,丝杠就出来了;关闸门,丝杠就回去了。哦!我的任务不就是防止丝杠进出、阻碍闸板开启吗?我一下就把突破点找准了,决定在这上面下功夫!

精诚所至金石开

经过反复修改,我将强磁、挡片、弹簧锁片、专用扳手等零件一个个装配到防盗装置上,又把做出的样品安装在井上,和采油工一次又一次试验防盗效果,研发的成果不但要满足防盗的要求,还要考虑到不影响正常生产操作。经过不断试验改造,三个月后,我把一套“250井口闸门防护装置”拿了出来,把这个小装置装在抽油机生产闸门上,彻底实现了既可防盗又不影响正常生产的目标。我们领导高兴地说:“别看东西小,解决了生产安全问题,这就是你的价值。”

我发现,在研发的过程,有好多东西是相互联系的。我掌握了相关原理,搜集了很多资料,紧接着又顺藤摸瓜做了其他装置——有了前面“打底儿”,再做就容易多了。

到了年底,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我研制的防护装置先是得了厂技术革新一等奖,后来又得了大庆油田公司重大技术革新三等奖,大大小小一共得了七个奖。

就在那一年,单位领导大力支持我,专门腾出一间房子,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程延庆创新创效工作室”。我带着更多人一起干,井场就是我们的试验现场,主攻如何才能优化操作流程、增加工具功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七八年过去了,让我开心的是,再开车转到路边油井时,就很少看见盗油的现象了。更开心的是,我领衔的工作室越来越红火——我们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油田公司重大技术革新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在国家重点刊物发表论文3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仅“变频废旧皮带改盘根装置”就为作业区年节约成本100万元。

如今,我越来越喜欢搞革新。我告诉同事们:“走在这条充满挑战和希望的路上,我从不怕因失败而遭人笑话,因为辛勤付出的最后一定是成功!” ☜

(程延庆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第八作业区注采805班组副班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