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明前茶
下雨天,一位年长的阿姨蹒跚独行,她撑着怀旧味儿十足的油布伞,黄色的伞面反复浸过桐油,比黄色的银杏树叶还要灿烂,雨点落在伞面上,发出沉稳的“噗噗”声。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多年前得李老师庇护,终于从备受校园欺凌的不安中走出来的那一幕,立刻浮现在了我眼前。
那时候我被寄养在外婆家。上学后,每一个雨天都成为我的梦魇,原因是我的伞与别的孩子的太不一样了。那是一把沉重的油布伞,以竹为骨,仅仅一根木质伞柄的分量,就超过一把涤纶面料的长柄伞。一到下雨天,光是撑开伞就令我出了一身汗——伞骨很紧,我必须把伞尖抵在墙上,像奋力推开一扇沉重的、生锈的木门一样,伴随着一阵“吱呀”作响,才能勉力撑开。而打着这样沉重的大伞去上学的我,似乎每时每刻都能听到那些打着时髦、轻巧雨伞的同学在窃窃私语,议论我的伞、我的装束、我的步态有多么古怪。
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节俭的外婆经常让我穿着表哥淘汰的衣裳,还有我在体育课上手脚不协调的表现,都可能令某些同学认为我是个好欺负的对象。当然,那把伞骨滞涩的大伞,可能是一个导火索。
下课后,我放在教室外面走廊里的伞,就成了班上某个顽皮小子的表演道具。他先是模仿我撑开伞时的“咬牙切齿”,就像费力去推动一列火车;接着,他又半蹲下来,模仿我被大伞遮得只剩下两条腿的滑稽模样。教室的屋顶都快被笑声掀翻了。
很难形容我当时的心情,不安、沮丧、愤懑、悲伤,这些情绪像掺了碎石子的水泥一样,堵得我心慌。
那会儿我多么盼望自己能有一把轻巧的伞。家境好一点儿的同学,手上的涤纶伞收起来只有擀面杖那么细,可以当拐杖,模仿卓别林;班主任李老师的伞是尼龙质地的,摸上去像丝绸一样,颜色是天真烂漫的宝蓝色,伞的边缘还点缀着雪白的蕾丝边。据说这是李老師采办结婚用品时特地去上海买的。全班同学都吃过她的喜糖,也看到她的新婚丈夫殷切地来接她下班。李老师的伞是自动的,伞把儿的上方有一个按钮,一按,伞就像芭蕾舞演员的裙子一样打开了,轻巧又亭亭玉立。
李老师知不知道我因为一把古怪的大伞而遭到孤立呢?我猜想她是知道的,但令她踌躇的是,该怎样判别这件事的严重程度,不要给家长们留下小题大做的印象。毕竟,捉弄我的同学也才七八岁,很难判定他们是出于恶意还是纯粹因为淘气。
李老师终于想到了办法:她去买了一把更大的油布伞。下雨天,她昂然走在校园里,偶尔还调皮地旋转伞柄,伞边的雨滴轻巧抖散,晶莹又透亮,像顺着弧线抛出的一束又一束细小的珍珠。
同学们都愣住了,他们恐怕是第一次发现这种笨重大伞的美,发现雨水把桐油布面洗得那么亮,桐油氧化后的黄色变得鲜亮又老辣、明快又浓郁,可把那些质感轻薄的伞比下去了。
那个年纪的孩子多半沉浸在对班主任的仰望和崇拜中,他们会无缘无故地觉得,老师的头发最多、眼睛最亮,老师朗诵课文的声音最美,老师吃饭用的搪瓷盆的图案也最为脱俗,按照这个逻辑,谁还会觉得老师用的伞笨拙又丑陋呢?
围绕在我身边的促狭与捉弄,像雾气一样悄无声息地消散了。
只是,在下雨天,见到李老师的新婚丈夫来接她下班,我都能敏锐地感觉到一丝愧疚,像外婆家新冒出的丝瓜藤尖一样,沿着心攀爬。李老师家多买了一把伞,蓝绸子伞居然归她丈夫了。打着这把点缀着蕾丝边的新娘子伞,那位山东大汉看上去竟然有了一丝微妙的阴柔之气。不过,李老师两口子都很坦荡,他们接得住任何试探的目光: “是的,小杨喜欢轻巧的伞,我喜欢能抗风的油布伞,有什么问题吗?这个世界上的伞原本没有什么男女之分、大人小孩之分,不会被大风掀翻而‘吹喇叭’,就是一把好伞。”
这是说给众人听的,包括我,也包括欺凌我的同学。
过了两天,李老师的丈夫还带来了一小瓶缝纫机油与一把小刷子,当着大家的面,在走廊里蹲下,将两把油布伞的伞骨接缝处都刷了一些油用来润滑。他举起我的伞,无声地演示给我看。果然,此后撑开伞的过程就不再那么费力了。
作为一个内向、孤僻的小孩,我说不出什么感激的话来,甚至也不会像别的小女孩一样,冲过去抱抱老师,以示亲密。但我又十分想让老师知道,她的好意与智慧我留心到了,也一直心存感激。
天气逐渐热了,连绵不绝的雨季又笼罩了江南。一天放学,雨水连绵,我撑着油布伞走在小巷里。李老师急着回家做饭,带着一包菜急匆匆超过了我,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我紧跑两步,赶到了她前面。我转起了伞柄,伞上的雨滴呈流线型向外洒落,像音符一样流转。李老师笑了,她往旁边跨了一步,也转起了伞柄,这顺着离心力向外播撒的雨点,像珍珠一样圆润,似水晶一样透亮。
所有的心意不必说破,都在这接头暗号般的轻盈旋转中了。
(摘自《读者》)(实习编辑 刘虹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