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许乐
虽然立春已过,龙江大地上依然寒气逼人。沿着乡间新铺的水泥路,走进勃利县永恒乡河口村姐妹杂粮煎饼铺,屋内缭绕的热气令人心暖,煎饼的焦香味更是沁人心脾。
将面糊舀到热鏊子上,再用篪子缓缓摊开,伴随着升腾的热气,面糊很快便凝固、黏连成张……作为煎饼铺“两姐妹”之一,李文丽正紧扎围裙,娴熟有序地忙碌着。
如今,煎饼铺的生意越来越好,每人年收入至少有6万元。可就在四年前,李文丽一家还收入微薄,日子过得紧巴巴,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我们一家能有现在的好生活,多亏了赵书记!”言及于此,李文丽心中满是感激。
李文丽口中的“赵书记”,正是河口村驻村第一书记赵志民。
环境整治催生的“蝶变”
2017年5月,赵志民从勃利县公安局永恒派出所所长的任上,被县委组织部选派到了河口村。
驻村伊始,赵志民首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通过走访入户,对贫困户家中基本情况、思想动态、生活状况、脱贫意愿等有了初步了解。
彼时,河口村的整体环境非常差,进村迎面便是一个大垃圾堆。“夏天蚊虫滋生、污水横流是常态,村路还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湿滑,有的村民甚至还住在岌岌可危的泥草房里……”赵志民至今仍清楚记得刚驻村时的情形。
村容村貌“脏乱差”,村民们的心情自然也谈不上好。“整日‘灰头土脸’,很多人家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扶贫先扶“精气神”,定好了方向,赵志民将改善人居环境列为驻村后的首项工作。
赵志民将村里的情况向县公安局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快,一辆辆货车驶入河口村,20万块红砖、200吨水泥、100箱瓷砖在村中的小广场上卸了下来,当年便解决了50户村民的住房问题。工作队还帮助村里新修了水泥路,安装了100多盏路灯,并在村外炮台山边修建起标准化的大型垃圾场。
就在这年深秋,河口村驶进一辆大型铲车,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原本臭气熏天的垃圾堆消失不见。短短两周后,这里被改造成文化休闲广场,配置了健身器材,栽种上花草树木,还新建了凉亭。不止于此,村里闲置的办公室被改造成党群服务中心,安装了电子屏幕,老百姓的大事小情也有了去处……
眼见周围环境每天都在变化,村民的观望心态也开始发生变化。大家摩拳擦掌,热火朝天地参与起公益事业。赵志民顺势组建起村里的秧歌队,开展了党员分片监督村内卫生、大秧歌表演、孝顺儿媳评比、种粮大户评选等活动,整个河口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一声“吆喝”发现的机遇
通过环境整治,河口村有了“颜值”和“气质”,但如何带领村民致富成了困扰赵志民的难题。经过市场调研,他锁定了煎饼产业。
河口村的村民大多是“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后代,先辈们不仅带来了山东人的那股子勤快劲儿,也带来了摊煎饼的手艺。煎饼的甜脆配上大葱的辛辣,再就着大酱的咸香……这便是河口村的传统“味道”。
“家家支鏊子,户户摊煎饼。在河口村,没有谁不是吃着煎饼长大的。”赵志民介绍。
李文丽至今仍保留着从奶奶和母亲手里传下来的煎饼鏊子。淘米、蒸米、磨糊糊、发酵……这些外人看来繁琐的步骤,她已熟练地重复了20多年。“错一步就做不出‘那个味儿’。”对于自己摊煎饼的技术,李文丽信心满满。
尽管煎饼香甜,但过去河口村只是“自做自吃”,大伙儿也没想着能搞出啥名堂。赵志民在走访时看到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摊煎饼的手艺,第一个直观感受便是:“煎饼就这样‘憋’在河口村,可惜了!”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赵志民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吆喝”起来:“正宗河口煎饼,无任何添加剂,可捎货至市内……”与文字相配的,是一张张码放整齐的煎饼的照片。
没想到,这一声“吆喝”竟很快让一户村民新摊的煎饼销售一空。赵志民不禁喜出望外:“吃过的都说好,还多了很多回头客。”
为了做大做强煎饼产业,赵志民带领工作队与村“两委”开会研究,通过协调多个部门,取得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核准证,顺利注册了商标,并在308省道旁及村口设立了两块永久广告牌,持续增强宣传力度。
赵志民下定决心:“全村形成合力,一定把河口村煎饼的名气闯出来!”
摊出河口人的幸福
“咱村的煎餅真能受人们欢迎?”李文丽和几户村民虽有疑虑,却也很受启发。
在赵志民的建议下,李文丽和姐妹们设计出了风味零食型、礼品型和原始厚摞型等多种形式的煎饼,还研究出了花生、芝麻、油糖及紫苏等多种口味。赵志民更是“无师自通”学起了包装设计,几经周折,村民手中拿到了新的包装盒,“炮台山”牌煎饼应运而生。
李文丽第一次知道了啥是“市场”:“手工煎饼既干又脆,放太阳底下晒着,塑料袋里都不出水汽,比机器做出来的煎饼更受欢迎;城里人更爱小包装,半斤装比一斤装卖得更好……”
如今,赵志民和村民们的微信朋友圈俨然成了“煎饼柜台”:“不是咱‘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煎饼好吃,底气自然足!”
赵志民带领村民参加了哈洽会、省绿博会、“全民找美食”、扶贫日扶贫产品展销会等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如今,河口村的“炮台山”牌煎饼供不应求,每天都有周边居民开车来村里购买。目前,有十余户村民参与到煎饼产业中,每年可创收100余万元。
简单的煎饼看似薄薄一张纸,承载的却是满满的希望。
下一步,赵志民将一手抓商标品牌的宣传和维护,一手抓煎饼产业的引导、协调和管理,进一步做大产业、做响品牌、做强声势。“我们正着手打造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家生活’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体验区,筹备建立煎饼文化馆,展示煎饼历史文化、传统制作工艺,并兼具煎饼加工及产品售卖等功能。在体验上,游客可尝试自己摊煎饼、做农家饭,品尝自己制作的美食。”赵志民说。
驻村四年多,赵志民处理的工作纷繁复杂,难有清闲,回想自己的初心却很简单:“说到底,让农民持续增收是我最大的心愿。”
热鏊子上优美的一转,热出了生活中的苦辣酸甜,摊出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也转出了河口村人心中的幸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