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父母和孩子“硬杠”的调适

时间:2024-05-14

徐智明

爸妈都会遇到“和孩子杠上了”的时候:叫孩子写作业,他非得先看一会儿书再写;叫他早点洗澡睡觉,他非得磨蹭;同样的错误无论批评几次,就是改不了;大人累了一天想歇一会儿,孩子非要你陪他一起玩儿……遇到这种情况,父母的第一反应是让孩子改!父母真的能由此改变孩子吗?恐怕大多是失败。很多父母被同一个问题困扰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毫无办法,但仍在苦苦寻求改变孩子的办法,大有“你不改我誓不罢休”的架势。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需要改变的一定是孩子呢?

坚持“你必须改”,是一种不成熟

希望别人总能配合自己的意愿做出改变,其实是一种幼稚和自恋心理,稍具职场经验的人都不会把它用到工作场景:同事有让我不太舒服的地方,就逼着人家改变;上司没有满足我的要求,就想方设法逼人就范。大家会想到情商,想到情绪管理能力,想到合作能力,也会理性地想到后果。

在家庭内部,夫妻之间、亲子之间,这种心理却极为普遍地存在。夫妻吵架,很多人会认为错在对方,需要改变的是对方,而很少想到自己也需要做出一些调整,以适应对方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处理关系。教育孩子,很多父母会坚定地认为孩子应该配合父母的要求,并且当自己的方法不奏效时,不是想着寻找更好的方法,而是把现在的方法升级——说不动就吼,吼不动就骂,骂不管用就打。那些花大价钱把有“网瘾”的孩子送去各种各样可怕的戒网瘾中心的父母、把孩子逼到轻生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典型。不得不说,这样的夫妻是不成熟的夫妻,这样的父母也是幼稚的父母,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只知道“硬杠”,缺乏必备的调适能力。调适是一种弹性,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缺乏这种弹性的人,遇到事情会选择“硬杠”,不撞南墙不回头,撞到南墙也不回头。具备适度弹性的人,遇到事情会审时度势,懂得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让步,知道一个办法不行,就尝试另一个办法,直到把事情稳妥解决。无疑,后一种类型的人适应能力更强、更成熟;而前一种人则稍显幼稚,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当然也会经常遭到环境的反制。

懂得调适,是做父母的策略

教育孩子,可能是全天下最复杂、难度最高的工作之一,父母无论多大年龄、学识如何、阅历如何,都不能保证孩子能按照父母制订的程序完美运行,也不能保证孩子身上出现任何问题,都能马上找到有效的办法,立竿见影地解决。

但自身比较成熟的父母,会掌握一项重要的策略——懂得适时做必要的调适,让父母和孩子随时保持一种良好合作,让家庭教育总体上顺畅、平稳地运行,而不会陷入亲子之间为某一具体问题反复纠缠、对抗的状态。父母的调适包括:有规则,但不过度强硬。比如,很多父母为孩子写作业问题困扰,坚持应该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任何事情。有的父母为此努力多年,长期批评孩子写作业磨蹭。但如果我们把完成作业的规则制订得更有弹性,只要求孩子必须保质保量完成,而不硬性规定必须几点开始、用多长的时间完成,亲子之间在作业上的拉锯战就会大大减少。其他需要规则的事情,也可以建立这样的调适尺度。

对孩子有要求,但也考虑孩子的需求。比如玩手机、玩电脑、玩游戏,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大部分父母会认为最好不玩,但这显然并不现实。如果父母不考虑孩子玩的需求,只想每天牢牢地监管孩子,结果肯定是每天猫捉老鼠般一个追一个藏,甚至可能引起孩子的撒谎行为。如果父母能体察、理解孩子想玩的需求,和孩子商定彼此能接受的时长,会减少很多烦恼。其他父母的要求和孩子的需求可能有所差异的情况,也都可以采取同时考虑双方的需求,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的方法。及时放弃不奏效的方法,探索其他可行的方法。比如买玩具,很多家庭一再重复“在玩具店想买玩具——大人不给买——孩子哭闹——大人讲道理——孩子不听——大人把孩子拽走”的固定程序。大人的烦恼是:我跟孩子讲了无数次道理了,他老不听,我该怎么办?既然讲道理不听,那就别再坚持只用一个方法了,更好的办法难道不是“减少让孩子面对玩具诱惑的机会”吗?这个策略,可以适用于所有“怎么说都不听”的情况。如果眼前的方法不奏效,那么一定不是孩子不好,而是父母的方法不够好,及时探索更好的方法,才是做父母应有的理性。彼此“杠上”的状况发生时,及时撤出。大人和孩子就一个问题“杠上”,其实是亲子之间最糟糕的状态之一。这种状况一旦发生,通常会愈演愈烈,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经常有妈妈问: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我能怎么办?办法是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希望孩子审时度势地做出理性的改变。在成熟和理性程度上,父母理应强过孩子,当对立的状况发生时,努力改变对立状况的理应是父母。确实有少部分孩子能做到一见父母不高兴马上表现好点来哄你,但这实际上是孩子和父母的角色颠倒,成熟的孩子来照顾不成熟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并非好事。

总之,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铁板一块,不懂调适,很可能让自己和孩子在激烈的“硬杠”中两败俱伤;学会“调适”,才能把亲子关系导入良性合作的轨道,摆脱每天鸡飞狗跳的状况,一点点创造出理想中的岁月静好。

(摘自《保健與生活》)(责编 芳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