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古人避暑养生之趣

时间:2024-05-14

吴思强

酷暑苦夏,有干燥之火热,也有湿闷之湿热。在没有空调、电扇的古代,人们是怎样度夏养生的?文人雅士在三伏避暑中,产生许许多多逸趣之事,如今读来,雅趣之味,十分浓郁。

荷叶酒

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酒食》中说:“历城(今山东济南)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於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噏之,名为碧筩杯。”唐人三伏时如此饮酒,宋人盛夏也是这样饮酒,《浙江志·杭州府》记载:“杭州人每到农历七月,多到西湖边纳凉。时值荷花盛开,荷叶田田。人们掐取荷叶装酒,在直通空茎的柄心穿孔,将茎弯成象鼻状,口吸而饮之,边饮边放舟到蒲柳深处,月升时始还。”

荷出自水下,是寒性之物,荷叶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等作用。古人深谙荷叶的避暑功能,嗜饮一族以此功用来夏饮,把酒之烈性降到最低,是一种自然原始生态的明智选择。大文学家、美食家苏东坡对此饮加以分析,诗曰:“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在国人健康养生传统观念中,夏日吃点苦,苦利于心,从根本上解夏燥。

临水宴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记述了古人临水宴之趣事:“临水宴:李少师与客饮宴,暑月临水,以荷为杯满酌,不尽则重饮,无日不大欢”“河朔夏饮:袁绍在河朔,至夏大饮,以避一时之暑,号为河朔饮”。这是爱酒的古人夏时喝酒想出的方法。水,凉也,是避暑好地方,在水里、水边设宴,暑气自然少了很多。

壬癸席

何为壬癸席?《河东备录》曰:“取猪毛刷净,命工织以为席,滑而且凉,号曰壬癸席。”世上凉席不少,但以猪毛织席,实是逸事。其实,猪毛是很凉爽的,此举,也是物为适用。

持凉珠

《拾遗记》曰:“黑蚌千年生珠,盛暑握之生凉,名招凉珠,可以避暑。”肌肤接触凉物感受凉爽,与如今的肌肤接触空调之凉气感受凉爽,是一样的道理。

井生涼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中曰:“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月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在室里挖多口井,借室井凉水上升之凉气纳凉,真是别具一格,令人佩服。

制凉杌

清代李渔是个闲情逸致之人,他研制出一款暖、凉杌(wù,一种小凳),冬日用暖凳,夏日用凉凳。凉凳是这样设制的:“一物而充数物之用,所利于人者,不止御寒而已也。盛暑之月,流胶铄金,以手按之,无物不同汤火,况木能生此者乎?凉杌亦同他杌,但杌面必空其中,有如方匣,四围及底,俱以油灰嵌之,上覆方瓦一片。此瓦须向窑内定烧,江西福建为最,宜兴次之……先汲凉水贮杌内,以瓦盖之,务使下面着水,其冷如冰,热复换水,水止数瓢,为力亦无多也。其不为椅而杌者,夏月不近一物,少受一物之暑气,四面无障,取其透风;为椅则上段之料势必用木,两胁及背又有物以障之,是止顾一臀而周身皆不问矣。”李渔自己制作凉凳避暑度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人为度苦夏,想尽了一切办法。

古人的避暑之趣,也是夏日养生的一件美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