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迎秋”讲究多

时间:2024-05-14

赵柒斤

古人非常看重“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季伊始,官方会举办一些定制(穿戴服饰、祭品、食品等)仪式去恭迎,民间则通过各种时尚节目助推,使整个迎接活动显得既庄重又诙谐。即便面对“肃杀”之象开始的“立秋”也不例外。

“立秋”源于何时,史无记载,无法定论。不过,我国最早的文字资料甲骨卜辞中已有“秋”字,《殷虚书契后编》中有一片卜辞说“今秋我入商”。史学家由此推断,“立秋”之节在甲骨文时代(殷商)之前就已确立。

先秦时期,立秋前三天,大史察告天子:“某日立秋,盛德在金。”《礼记·月令》记载:天子斋戒,准备迎秋。立秋当天,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在西郊设坛祭祀白帝少眸。礼毕回朝,天子在朝堂赏赐将帅和勇士,并命将帅挑选士卒磨砺武器,精选杰出人才加以训练,专任有功之将,以征讨不义之人,问责乃至诛杀欺下瞒上之徒,以彰显圣德圣威,进一步强化统治。

刘汉王朝统治者全盘接收了大儒董仲舒“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的观点,官方迎秋的程序更繁杂,排场、仪式更隆重。《后汉书·志·礼仪》说,立秋前18天的五更前,京城大小官员要穿黄色的衣服,去郊外祭拜黄帝。“至立秋,迎气于黄郊,乐奏黄钟之宫,歌《帝临》,冕而执干戚,舞《云翘》《育命》。”立秋当天夜里五更不到,京都的百官都要除去黄衣,换上皂领白衣在西郊迎接第一阵秋风。这个仪式到天亮结束,百官再脱掉白衣换绛色朝服,這种朝服一直要穿到立冬。白郊仪式一结束,马上转移至东郊举行皇家宗庙祭祀活动,还专门发明了一种礼仪“貙刈”:“乘舆御戎路,白马朱鬣,躬执弩射牲,牲以鹿麛。太宰令、谒者各一人,载以获车,驰驷送陵庙。于是乘舆还宫,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武官。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曰貙刈。”民俗无记载。

官方迎秋礼俗历代相延,至唐宋出现变革。《新唐书·礼乐志》曰:“立秋祀白帝,以少昊氏配太白、三辰、七宿、蓐收之位。如赤帝。”宋代延续唐官方迎秋礼俗并拓展至地方,《宋史·礼志》还说:“立秋日,祀西岳华山于华州西镇,吴山于陇州,西海、河渎并于河中府,西海就河渎庙望祭。”地方祭秋,只能祭岳、镇、海、河。

宋代民间迎秋习俗丰富多彩,尤其“迎秋搭台,经贸唱戏”氛围浓厚。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立秋”条说,立秋那天,满街(开封)都有卖揪树叶子的,“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说:“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