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怕吃蛋糕长胖的百岁科学家

时间:2024-05-14

北洋君

有一位百岁科学家怕吃蛋糕,缘由很现实,怕甜、怕长胖。这位可爱的老人名叫陆元九。他的名字,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但这位两院(中国工程院、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是世界上第一位惯性导航仪器学博士,是中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

惯性导航这个物理概念通俗地说,是对飞机、舰船、火箭等载体进行导航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陆元九是第一个把惯性导航概念带到中国的人。他为我国自动化研究与发展,为“两弹一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在年近花甲时,他又重返科研一线,一生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殚精竭虑。百岁的他,虽然头发白了,背也弯了。但一提到火箭、提到中国的航天事业,内心依然激情澎湃……

“学好科学,救中国”

1920年,陆元九出生在安徽滁州。历经战争磨难的他,在年少时就将“学好科学,救中国”作为心中最坚定的信念。

1937年,17岁的陆元九高中毕业,他考入了中央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批航空工程系大学生。1945年8月,陆元九又踏上了远去美国留学的航船。到达美国之后,陆元九跟从麻省理工学院的德雷伯教授攻读博士。德雷伯教授后来被称为“惯性导航技术之父”,是最早认识到惯性导航在航天事业中重要性的人之一。这项技术十分关键,美国政府将其列为重要军事研究项目。因为这个专业要求非常高,课程比普通的博士要多一倍,当时很多外国学生都不肯读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专业。但陆元九知道,这个尚处在萌芽阶段的技术对苦难深重的祖国有多么重要,面对艰难的学习任务,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三年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努力学习。

1949年9月,陆元九顺利通过答辩,成为惯性导航专业的首位博士生。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陆元九归心似箭。但是,他的归国之路是难以想象的艰难。直到1956年,陆元九和妻子终于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23天后,一家人抵达中国香港,走过罗湖口岸的九龙关口,身后的铁门“哗啦”一声关闭,这成为陆老一辈子最难以忘怀的几分钟,“那几分钟就像从一个世界走到另外一個世界,我那时候就知道什么叫回国,什么叫祖国。”

归国后的陆元九只想把自己“一脑袋”的航天技术奉献给国家。他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参与筹建自动化研究所。陆元九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仪器设备,从零开始,是真正的从零开始。”从办公场地的落实,到试验设备的购置,再到研究队伍的组建,陆元九都亲力亲为,毫不马虎。他提出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回收卫星”的概念,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他还主持了157工程,这是我国液浮惯性导航技术的开拓性工程。

1964年,陆元九编著了《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一书,这部凝结着他无数心血的著作,是我国惯性技术最早的专著之一。此后,陆元九主持组建了中科院液浮惯性技术研究室并兼任研究室主任,主持开展了我国一系列重要科技项目的研发。在长春,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也在他的主持研制下诞生。

“上天的东西,九十九分都叫不及格,一百分才算及格。”

一直以来,陆元九在工作中的认真和要求严格是非常出名的。他的较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一次血的教训。很多年过去,那仍然是他刻骨铭心的痛。

1996年,离春节还有4天的2月15日,作为当时我国运载能力最大、同时也是研制难度最大、影响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然而,失败伴随着一声巨响轰然而至。长征三号乙刚刚起飞就倾斜失控,22秒后撞山爆炸,星箭俱毁。

此后中国航天整整十年,没有进行任何国际商业的发射。陆元九第一时间赶到西昌,去调查事故原因,那一年,他已经76岁。为了弄清楚原因,他差不多有整整三个月都在夜以继日的工作,到了深夜要靠吃大量的安眠药,才能勉强入睡。

在那之后,陆元九提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上天的东西,九十九分都叫不及格,一百分才算及格。”也是在这次教训之后,对技术的严苛把关,成为后来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流淌在血液里的标准。从1999年到2021年,长征二号F火箭已15次成功飞行,发射成功率百分之百,将12名、17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

而这一切,也正如航天员王亚平在写给陆老信中的话:“是你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无数个夜不能寐的坚持,成为了今天我们在太空的底气。”

2021年,已经101岁的陆元九获得了“七一勋章”。那些以身许国,为了祖国强大呕心沥血,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国家从来不会忘记。

(摘自“北洋之家”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