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代人的相亲故事

时间:2024-05-14

三代人的相亲故事

1959年代:组织上介绍你们认识

“我们那个时代,没有现在年轻人说的相亲,组织上会介绍。”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李禄林说。

他和他的结发妻子,相识于刚刚建国时。“我们一起在南方的一个县工作,那时候县下面还有区,我们都在区里工作,我搞共青团工作,她搞妇女工作,我们两个在相邻的两个区。”那个时候一个单位里男多女少,有的政工干部就帮助大龄男女搭桥。

“我那时候20岁刚出头,就被当作大龄男青年了。”李禄林告诉记者,当时双方相亲是单位介绍的,两个人其实除了铺盖卷一无所有,也不知道未

来会被调去哪里工作,唯一在意的,是对方的家庭背景。“不过和现在正好相反,那时候,家庭背景越纯洁越好。”

如今已经从铁路部门退休多年的杨华,也是在单位认识自己的爱人的。“刚刚建国,各单位都是大量招工,我下了火车就看见铁路招工启事,而且管吃住,就报名了。”

当时,铁路部门有很多刚刚复员的老兵,老兵是小姑娘们喜欢的对象。两个人见了几次就结婚了,杨华至今记不得当年都聊了什么,但结婚后的事情却记忆犹新。“只要结婚,单位就分双人宿舍,是一间小平房。”结婚就意味着有房子住,也意味着两个人的工资收入可以合起来过日子,这也缩短了双方的相亲时间。

1980年代:“聊文学,聊人生,聊理想”

苏会福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相亲时候的情形,那是一次不同学校之间的跳舞,大家胸前都别着校徽。在自己导师的穿针引线下,他认识了一个比他小3岁的女孩,这个女孩也是大学生——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

“每次见面都是聊文学,聊人生,还有太多理想可以聊。”苏会福那时候和自己的好朋友住在一起,于是家里有的时候会有小的沙龙,女朋友也跟着一起参加。小圈子里谁得了稿费,大家就去撮一顿。

当时,苏会福和女朋友并未过多聊过家庭,因为双方都觉得自己的未来,并不受家庭太多的影响。“大学毕业就会分配工作,定行政23级,56元工资,大家都一样。然后在单位排队等房子。”唯一需要操心的是,两个人很可能被分配到不同地方。

2010年代:“有房吗,工作稳定吗,想要几个孩子?”

已近而立之年的吴先生,自己有一份专用简历,相亲专用。“相亲时介绍人都会让你发信息过去,这个信息,既要写出自己所有的优势,又不能太长,让人觉得自我吹捧。”吴先生发现,不少相亲女孩很在意对方的物质条件。“女孩会问,你平时怎么上班,路远吗?其实这是在套你的家庭财力,如果你说坐地铁,还很远,说明你住在郊区,房子价格低,那样就没了下文。”

与之相对,男生家庭也会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女方背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就意味着两个家庭就此‘合并’,父母就像两个公司的‘董事长’,我们是谈合并业务的经理。”

当然,相亲的成本也不少,“如果出去玩一天,午餐晚餐各吃一次,中间看一场电影,三笔消费少说五六百元,比如,你看电影,还得买爆米花、饮料,和女孩吃西餐,要点甜点。如果不看电影看话剧,票价就更贵了,一天下来得照着1000元花。”这两年,吴先生在相亲上花了有两三万元。

(赵昂/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