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绿色丝绸之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新方案

时间:2024-05-14

孙敬鑫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多来,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难以预料的冲击,“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趋势依然强劲。特别是绿色丝绸之路目标的提出,为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新方案。

气候和环境问题贯穿人类文明始终,古丝绸之路也不例外。特别是跨域亚欧大陆的这条陆上丝绸之路,需要穿越数个茫茫沙漠。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了古巴比伦王国和楼兰古国被掩盖在黄沙之下,曾经的水草丰美之地日益干涸,一些历史名城和建筑奇迹沦为废墟,一度辉煌的“两河文明”和“楼兰文明”相继断绝。

历史以如此沉重的方式告诫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始终需要面对的,现代化不能是污染的现代化,更不能是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现代化。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理应统筹协调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发二者之间的关系,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的底色。

绿色丝绸之路是现实的召唤

整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地理条件复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普遍面临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相当一部分区域又是生态脆弱区,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压力很大。从热带到寒带、从海洋到世界屋脊、从热带雨林到极度干旱的内陆荒漠,这一地区几乎就是地球的缩影。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到维护脆弱的生态平衡,从碳排放到可能的环境污染,每一个生态环境议题都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和妥善处理的。比如,中亚等地的沙漠化就是非常严峻的一个问题,它不仅仅是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问题,乃至是政治、安全问题。再比如,在东南亚地区,非法砍伐、非法野生动物狩猎等现象屡禁不止,生物物种锐减、生境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丧失等已经非常严峻。必须认识到,在人们生态环境意识全面觉醒的当代,不顾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包括在低收入国家。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顺应和引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是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

绿色丝绸之路得到普遍呼应

联合国关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定以及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签署,表明世界已经开启了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绿色发展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各国政要和专家学者们也纷纷表示拥护开辟绿色丝绸之路,为这片荒漠之路披上“绿装”。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巴罗佐表示,我们需要通过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来展开这个项目,也就是一条绿色的丝绸之路来支持绿色的发展。希望现在中国和欧洲能够在现有基础之上继续进行融合。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衡、团结、中庸等哲学思想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平衡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表示,丝绸之路建设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如果再加入绿色和环保理念,无疑将增加新丝绸之路的内涵和意义,为中国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也纷纷发布承诺,限制对化石燃料的支持。例如,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在2020年1月表示,气候变化将改变全球资产配置格局,其主动投资将全面撤出动力煤领域;法国安盛保险和其他18家全球保险公司也已承诺或已经在限制煤炭保险覆盖范围和投资。商业银行也开始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苏格兰皇家银行承诺,将在2030年之前完全停止煤炭有关的融资,并在同一年之前将其融资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至少减少一半。

中国为绿色丝绸之路作出贡献

绿色丝绸之路是中国基于自身绿色发展理念作出的主动选择和呼吁,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领域及深层动力。

中国坚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美丽中国成为重要建设目标。在国内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中国将这一理念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2016年6月,***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演讲时指出,“要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主席又提出“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此后,他又多次强调上述理念。

共建绿色絲绸之路也日益在顶层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要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2016年11月发布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0余次提及“一带一路”并专门设置了“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化建设”章节。2017年4月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2017年5月发布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则为落实上述文件提供了路线图。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打造了政策对话和沟通平台、环境知识和信息平台、绿色技术交流与转让平台;同时,“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中国大力推进对外绿色合作,积极与相关国家深化多双边对话、交流与合作,强化生态环境信息支撑服务,推动环境标准、技术和产业合作。2014年6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正式启动并对外开放。同一时期,上海合作组织环保信息共享平台启动建设,旨在打造一个环保信息资源共享、政策对话与交流、环保合作试点示范、生态环保联合科学研究、环保能力建设的综合平台。2016年,为落实国家领导人的倡议,做好绿色“一带一路”的生态环保支撑,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正式升级为绿色丝路使者计划。

中国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开展项目建设和生产制造时,始终把绿色发展和环保理念放在首位。2019年4月,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成功发行了首笔等值22亿美元的绿色“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债券。中国越来越鼓励国际和国内商业银行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并推出绿色融资倡议,以推动金融机构转向支持低碳项目。2019年4月,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伦敦金融城牵头起草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27家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参加了仪式,将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纳入重大海外投资倡议项目。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走向新阶段。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政府出台“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环保和安全措施,并以法律形式规范与“走出去”的企业、个人相关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十分智慧的做法。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任重道远

不可否认的是,少数国外媒体一直借环境问题干扰“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面临的类似国际舆论压力明显增大。据《金融时报》2020年7月报道,国际上260家环保组织向中方呼吁,不要救助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60个海外项目,例如土耳其的燃煤电厂、喀麦隆的棕榈油种植园项目等。還有一些专业人士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泰勒·哈兰博士在其《绿色发展还是“洗绿”》一文中提出,绿色“一带一路”是防止全球环境危害的必由之路。中国政府官员、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维权团体在内的跨部门合作对推动绿色“一带一路”意义重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真正的绿色、公平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建议,绿色“一带一路”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从制定明确的绿色金融标准,到绿色信贷执行机制,到鼓励对外风能和太阳能投资,再到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的合作。

可见,“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着全新的国际环境和舆论氛围,必须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或者面临巨大的阻力,不但导致项目建设失败,而且也会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参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中国企业来说,不仅需要与当地政府合作,而且更需要与当地社区、环保组织等打交道,严格遵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符合国际规范的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同时,倡导和实践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不能陷入虚无主义,即否定一切建设项目。要认识到,沿线地区地质地理条件复杂多样,科学认识其差异巨大的地理格局是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基础。发展仍然是解决当今世界矛盾和挑战的唯一选择。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项目、推动经济增长,是沿线各国发展的根本需要。

进入“工笔画”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应该成为大家共同的审美取向和现实选择。不仅“黄色”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绿色,“蓝色”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样也需要绿色。我们应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中国在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政策标准及实践措施等方面加强交流,在生态环保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建设政府、智库、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多渠道、多层面生态环保立体合作模式,携手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让绿色最终成为“一带一路”上最动人的色彩。

编辑 鲍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