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激情开战,拔河绳

时间:2024-05-14

云兮

“一二、加油!一二、加油!”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相信你比较容易想到一项国民运动——拔河。一根粗绳,十几个人分为两队,一个观赏性、竞技性超强的运动就能开展了。那么,拔河运动的历史根源究竟在哪里?

中国“拔河”的来历

在中国的史料记载中,最早出现的与拔河类似的活动与一种加强钩的东西有关,也称“拖钩”“牵钩”。这种活动诞生于春秋时期楚越两国精彩绝伦的“长江大战”中。楚国位于长江的“上游”,长江自西向东流,每当与越国发生战争的时候,楚国限于长江的自然条件,总是呈现出“进攻时是顺流,退兵时是逆流”的特点,而越国正好相反。一幅有趣的画面就此展现:当楚国人赢得作战主动权,想要进攻的时候,越国人却能凭借长江的顺流逃跑,让对方扑个空;而当越国人掌握作战主动权,追击楚国军队的时候,虽然越国军队是逆流,但楚国逃跑的方向同样是逆流,所以楚国人难以逃跑,很容易被追击。

这时候,刚巧著名的鲁国工匠鲁班发现,对于“敌顺流而逃”的难题,关键在于如何能将其战船在逃跑之前困住。基于这样的思考,鲁班的设计方案是用金属制的“钩”钩住。对于“我逆流难逃”的难题,如果不能加快楚国战船的逃跑速度,那么就应该想办法让同样逆流追的敌方战船遭受更大的阻力。依照这个思路,鲁班的设计方案是用金属制的“强”(形如剑锋)来抵住敌船,避免其靠近。于是他设计将钩与强组合在一起,用一根竹竿连接。当出现“敌顺流而逃”的情况时,楚国用钩将其钩住;当出现“我逆流难逃”的情况时,用强将其抵住,这也就是拔河的来源。渐渐地,这项杰出的军事发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开始被智慧的古人加以民俗化。以“双方角力”“拉锯战”为主题的拔河活动悄然兴起。

到了唐朝,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这为民间开展形式繁多的体育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保障。一时间,作为有悠远历史的拔河运动更加盛行,甚至从老百姓中间传入了皇族之中。唐玄宗时期,唐朝对外交流也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地步,拔河运动与大唐一样,被“万国来朝”。从阿拉伯帝国(大食)、伊朗(波斯)、印度以及许多东南亚国家来大唐做生意的商贾们,无不被声势浩大的拔河运动震憾。这项集结古代中国人智慧结晶的运动,也一直流传到今天,学校运动会、公司团建活动等再熟悉不过的活动中,都能看到壮观的拔河比赛,听到激荡的呐喊声!

现代职业拔河赛事规则

拔河是一个受国际认可的竞技项目。对于普通人来说,寻常生活中进行拔河对抗时,体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胜利也往往属于“吨位”更大的一方。但在专业的竞技舞台,技术显得更加重要。

职业拔河比赛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类。室内赛事在防滑垫制作的赛道上进行,穿平底拔河鞋。室外赛事则是在草地上进行,穿钉鞋进行比赛。正式的比赛中,对抗双方各派出8名队员参加。由于有全队总体重公斤级的限制,因此不会出现一方体重明显占优的情况。

排在队伍最前面的被称为“头绳”,通常是队中技术和心理素质最好的选手,而最后一位则往往是体重最大的队员,用来稳定整个队伍,也被叫作“锚人”。和人们心中固有的拔河大力士不同,竞技拔河运动员身材的肌肉比例其实很好,这是因为训练比赛的时候都是在用力拉伸,胸部要上挺,腰部要向下用力,同时对柔韧性也有要求,因此全身的肌肉基本都能得到锻炼。

比赛过程中,队员之间的默契也尤为重要。只有全队踩准同样的节奏,才能把力量拧成一股绳,稍有破绽,就可能被对手抓住机会“击溃”。当然,队员自己的技术也同样不可或缺,比如要重心向后倒,同时立腰挺胸,保证呼吸顺畅和力量最大化,等等。拔河比赛以防守为主,进攻为辅,比赛首先要看对方,对方只要有一个人动作变形,也许就是可以取得胜利的机会。

业余拔河比赛的技巧

拔河作为对场地要求小、技巧要求低的团队竞赛活动,还可以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十分适合在业余时间开展,但大多数参赛人员对比赛技巧不得要领。实际上,尽管拔河是力量上的较量,但掌握一定的方法也可以取得获胜的捷径。

1.人员的站位。小个子在前、大个子在后,以丁字步顺位交叉站位。两脚的距离稍大于肩,这样既能节约空间,又能保证集体的合力直线作用于绳子。最好穿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来参加比赛,以发挥每

个人的最佳能力。

2.绳子的握法。一个好的握法是取胜的绝招。传统的握法是双手握绳,两点一线,前后衔接。但这样做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前后两人的间隔大,拉长的战线不容易控制直线用力,在势均力敌的竞争中,一点点的失误就会导致“摆尾”,以致全盘皆输。实际上,三点一线,两手加上单侧腋下紧紧地夹住绳子更有利于用力;另外,后面的队员可将手从前面队员的腋下伸进其两手中间位置握住绳子,这样一来,队伍的战线短,合力直线作用于绳子的效果明显,即使在队友失误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及时调整。

3.拉力的节奏。加快进攻节奏,运用二分之一的节拍,采用一发力二闷劲的速战法,寸土不让,步步紧逼,打破对手用力节奏以及整体战术,给对手以压力。最后是把握时机,在比赛开始时就要提前稳住绳子,并由排头统一指挥,这时切不可麻痹大意,提前闷劲防止对方发力,以防措手不及导致失败。

4.姿势的把握。参赛队员姿势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比赛结果:

(1)高姿势。以直立的状态,尽量不要弯腰,不弯膝关节而以身体重心向后倾倒并能维持脚底部滑动的姿势。优点是体重可依赖骨骼支撑,则肌肉负担较轻;不易锁绳犯规,脚底压力增大。缺点是难以在腋下夹紧绳索,对握力的依赖度大增,增加手掌负担;重心位置高,一旦失去平衡时容易被对方趁隙攻击。

(2)中姿势。身体与对方正面相对,腰与膝适当弯曲的姿势,大腿的位置保持水平或稍高,随时准备能伸直脚的状态。优点是身体重心比高姿势后倾,因此受到對方较大拉力时不容易失去平衡;膝与腰有适当弯曲,因而加力伸直时,可得到很大力量(拉力);可增加脚对地面的摩擦压力。缺点是由于要维持膝与腰的弯曲状态,自己的体重以及对抗对方的拉力都靠肌肉力量支撑,增加肌肉负担,容易疲劳;难以长时间维持中姿势而容易产生动作变形。

(3)低姿势。腿的位置比中姿势更低的姿势。优点是从高姿势或中姿势改为低姿势时,可以瞬间加大对绳索的拉力。采用低姿势虽然需要浪费很大的力量,但同时可施加给对方更大的拉力负担。缺点是容易锁绳犯规及坐地犯规;为了维持低姿势,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脚底与地面摩擦力较弱,不能充分利用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

编辑 陆思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