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施崇伟
书名:《万物有灵》
作者:贾平凹
ISBN:978-7-5702-1255-2
装帧:平装
页数:296页
定价:45元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罗素说:“如果一生中能读到一本好书,在阅读中又感到乐趣,这种乐趣又把我们引申到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再得到更大的乐趣,这才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价值,也是它真正存在的意义。”幸遇《万物有灵》,一本既好又让我喜爱之书,收录了贾平凹近40年的散文精品,着眼于林中一花、河中一沙的抒写,透视出对万物由衷的好奇与热情,还原生命的纯粹和本真,以及对万物生灵的思索。
我读过不少书,而《万物有灵》,被我视为范本读物。
它是我读书的示范。贾平凹说:“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我用此法读这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第一遍,捧起就不舍得放下,3天读完享受了大快朵颐的快感。再读,放慢节奏细细品,有如老牛反刍。三读时,挑出最喜欢的篇目,眼睛读着文字,笔下勾画妙句,动人之处热泪盈眶,妙趣之处嗤而发笑,不时被质朴而纯粹的力量击中。
贾平凹写家乡、童年和亲人,唤起我强烈的共鸣。那流动的烟火气,充满田园风味,饱含人情味。他深谙乡土风貌,善写村落景观,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热闹。他吟唱的牧歌并非为逃避城市喧嚣而想象的乌托邦,没有《离骚》的激愤,也没有出世的洒脱,不是怀旧的挽歌,也不是哀怨的乡愁。以他的情愫导引,我把他的佳作当范文,把笔端指向我的乡下老家,回忆有趣的童年、温暖的亲情。
他描写童年,画人记事。生动活泼的画面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写出了《捉螃蟹》《捞月亮》《追萤火虫》等几篇童年记趣的散文。他准确捕捉所熟悉的乡村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乡村生活中质朴而柔软的时光,平实朴素又圆融通透。我也从他笔下的静虚村,走进我的老家,写了一组散文《装满一条河的乡愁》,村人朴实真诚,茅屋冬暖夏凉,捕鱼的老人、慈祥的奶奶,填满我的回忆。
它还教我如何待人。贾平凹说:“我是个农民,善良本分,又自私好强,能出大力,有了苦不对别人说。”这一切源于他质朴的父母。《写给母亲》《我不是个好儿子》,读得我一次次落泪。
“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太理会的……”左右人都关心我们飞得高不高,飞得远不远,唯有母亲是那个关心我们飞得累不累的人。贾平凹的妈妈跟他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
我想到我的母亲,和贾平凹的母亲极其相像。年轻时我常醉着回家,她给我泡解酒的茶,守著我入睡。我半夜待在书房夜读,她转悠在门外,不时地念叨:“早点睡吧。”有次摔伤骨折了卧床一周,她一直守候着我,好像是痛着她的骨头。其实,天下的母亲差不多都是这样。
贾平凹深爱自己的父亲。他对父亲这个角色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女儿婚事上的讲话》中贾平凹为女儿送上祝福:“两个孩子生活在富裕的年代,但他们没有染上浮华习气……他们依然纯正清明,他们是阳光的、进步的,他们的结合,以后的日子会更快乐、更灿烂!”他以家长的身份诚恳地告诫女儿:“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他是天下父母的缩影,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期望凝练成金玉良言,为下一代人奉献启迪和希冀。我也是父亲的儿子、女儿的父亲。《祭父》的深情我深有感触,父亲来时我念给老人听。女儿在外地工作,给她打去电话,借用贾平凹的话警醒孩子。
贾平凹的散文有种通透感。他的文字,乍一看有一种空寂的意境,背后却深藏着一种不怨天尤人的气度,这带给了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活在当下,体验正在发生着的事情,眼前的一切灵动,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无论是邻居老人家放走又自己飞回的云雀,还是在高树上筑巢的鸟儿,都因贾平凹的笔,让我多了驻足,多了思索。而在面对生活中的窘迫时,贾平凹说:真正的从容不是躲避纷争与喧嚣,而是平静地面对困惑与烦恼。他启示我,面对生活中的不顺和尴尬,不但做到平静,还要做到“乐而开笑”,这才是真正的勇者,真正的大家。
在繁忙的工作、紧张的生活之余,贾平凹的《万物有灵》仿佛能让时间放慢,情思悠远,让人感到该珍视的都在眼前,感受当下的片刻呼吸,倾听窗外的鸟语,淡嗅室内的花香——这便是生命,这就是人间之乐。
万物有灵,而人生渺小。《万物有灵》,我的范本读物。
(编辑 汪愉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