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道至简

时间:2024-05-14

朱铁力

画家简介:

贺海锋,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专业,师从陈平教授、崔晓东教授、丘挺教授。2016年取得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学历,导师陈平先生。2017年考入中央美院博士。

作品《凝》被“两岸情心连心——中华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展收藏并出版成集;作品《湘中云水府庙》入选“自主空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教学写生展”并出版,作品泰山写生系列入选《泰山写生集》并出版。

民国版的圆框眼镜,衣着随意,颌下的胡子自不必打理,这是海峰给我的最初印象。那时我只知道他是天乙美术学校的负责人,虽各不相识,却因同在汉方艺术区的缘故,即能从点头微笑到说上几句话。后来又有机会一起小聚,缘于这个契机,彼此的接触更多了起来。久而久之越发感觉到这位外表有着魏晋之风的八零后其胸中丘壑万种,持于性情和对艺术的理解,谈吐间无拖泥带水,海阔天空,随心所欲。

海峰与大多数艺术家区别在于他追求的理想是艺术与事业的融合。他赞同德国艺术家基佛在法国南部建立自己的“艺术王国”,包括艺术家自己设计庄园的每一个细节。所以在工作中他热心教学,在扩大校区的同时也增加自己创业的信心。生活中他抚琴静心,探寻自然之秘,最终化作激情而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大道至简”,正如老子的《道德经》所说。在海峰眼里,艺术须在突破现有的程式下去找寻一种蹊径。有了这样的思路,水墨山水的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就变得简单。海峰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山水画本身在每个时代都有一个跟这个时代相结合的点,这个点会激发新的形式。当然,这个形式具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视觉语言。无奈的是当下的一些水墨画家还是在回避,对传统沿袭下来的固定模式没人去打破,这个障碍让人丧失创造的可能。海峰认为艺术的可贵之处是提供了图式上的、精神上的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交代,是对自然的一种态度,其表达和诗歌、戏曲的生存法则是一样的,是对整个空间的传达。

建国初期的画家,通过大的生产和生存空间的改变出现了新时代的山水。例如李可染以来的李家山水,延续的脉络找到的是一种可能,到后来的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反观一下,现代的艺术家是否可以寻找另外的可能?另外的可能就是艺术家自我的一种修为。这是不可教的,不可体系化的。作为独立的艺术家有多种的可能,每个人的修为、学问,探寻到的核心点也是不同的。除此还要考虑传统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海峰把追求的传统精神内核化繁为简。看重“对空间生存法则的表达”。是的,从过去的“三高”“三远”里能表达一个艺术家对空间的认知。谁能对这世界的认知到一个高度层面,他的表达才有深度。世界的本身是没有变的,只是人在了解认知世界的尺度发生了改变。海峰思考的问题是对山水画从新定义新的水墨精神,其内核同样是空间本身中去寻找,而不是笔墨技术本体去讨论。当我们问道“为什么山水画能成为人类文化的一脉,能和古希腊的雕塑、德国的古典音乐相媲美”时。就有人解释说因为山水画一直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恰好找到了诠释的办法。而海峰更有深层次的理解是历史有很多种脉络,只是在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他抓住了笔和墨,但具体的墨法最初是很朴素的。水是墨的灵魂,墨通过水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变化,恰恰诠释了中国画的灵魂,不但细腻入微,还能和自己内心相结合。

随着现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视觉的快速化,信息量更加平面化。在这种信息组合的背景下,海峰认为这个时代应该出现一种新的艺术语言。他说:“这个新的艺术语言精神肯定是世界性的。但不是把某一组织,某一协会世界化,是把整个水墨精神的世界化。艺术语言的方式是无差别的,我是想通过传统的水墨寻找一个新的时代的精神。首先要有世界的眼光,跨越界限的约束。通过对传统水墨的理解达到世界性精神上的传达。效果应该是很现代的,让人接受的。不是固守自封单单地画中国画,而是无障碍自由自在地表达。”

纵观历史过往的大家要么提供一种思路,要么就是去寻找。艺术家的一幅作品透露出来的是精神思考价值,其思考点在哪里。关于海峰的这种用国画的方式去找寻新的水墨方式,也许提供的是另外一种思路的可能。关于这点中央美院丘挺教授评价道:“海锋的形式語言在图示上慢慢的寻找到自己非常独特的状态,是他最近几年在水墨探索方面通过山水国画的形式所获得的可喜挖掘,直视其作品得见其对传统水墨灰调子坚实之把控,作品在笔法上通过各种皴形成的浑然感,增强了绘画语言之密度;作品在用墨上非常之干净、通透,如此形成的画面效果既温润又不失苍茫;作品局部的书写性和整体结构推移的严谨性也结合的恰到好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