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针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4-05-14

曹兴博

【摘 要】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采用颈局部选穴电针治疗;实验组30例采用电针结合腹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田中靖久症状量化情况以及McGill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评分与McGill评分均差异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评分与McGil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腹针治疗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具有明显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电针结合腹针;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0-0078-03

颈椎病是常见的一种脊椎退行性疾病类型,其主要是颈部椎间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退化和改变为主,从而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运动与感觉功能,进而引发患者出現疼痛与麻木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1]。这种病症多发于50~70岁以上的人群,而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近年来这种病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了上升的趋势,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2]。本研究观察电针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46.36±12.64)岁;病程3~12月,平均病程(5.1±3.6)月;实验组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47.67±13.23)岁;病程均在3~12月,平均病程(5.0±2.6)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之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即:患者颈痛且伴有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障碍;且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颈椎X线片中:患者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能够清晰看见椎体后赘生物与神经根管变窄;②病理分型为神经根型;③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可见颈肩部与上肢刺痛,且伴有肢体麻木的情况;④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大于等于5分。排除标准:①其他型颈椎病患者;②合并颈椎肿瘤、骨折以及结核患者;③其他疾病所导致的上肢与肩背疼痛患者;④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与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⑥不配合接受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颈局部电针进行治疗:让患者取侧卧位,使用酒精棉进行局部消毒。对患者颈椎局部夹脊穴、风池、肩中俞进行快速进针(苏州医疗器械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毫针,规格:0.35 mm×25 mm;0.35 mm×40 mm或0.35 mm×50 mm),得气后,连接电针仪(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公司生产的G6805-2型多用治疗仪),使用连续波,30 min后起针,出针后使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持续1个疗程。实验组采用电针结合腹针治疗:①先使用腹针对患者进行治疗(苏州医疗器械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毫针,规格:0.35 mm×25 mm;0.35 mm×40 mm或0.35 mm×50mm),随后再进行局部电针治疗,局部电针治疗与对照组相同;②腹针治疗的穴位选择为:中脘、下腕、关元、气海、双侧商曲、双侧滑肉门以及下脘上;③让患者取仰卧位,使用75%酒精棉球消毒后,使用一次性针灸针针刺患者中脘、下腕、关元、气海、双侧商曲、双侧滑肉门以及下脘上,通常情况下在进行针刺时,患者无明显针感;④待患者体型肥胖清瘦而定,加照TDP20~30 min,其间行针1次,出针后使用棉球进行消毒,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持续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田中靖久症状量化情况以及McGill评分情况。疗效判定标准[3]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显示正常,颈部与上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症状缓解率≥9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颈肩疼痛有所减轻,颈部与上肢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症状缓解率≥75%;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颈肩疼痛减轻,仍存在一些症状与体征功能上的障碍,症状缓解率≥3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均无变化,缓解症状不足30%。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表总分为20分,其中主要包含了颈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疼痛与麻木以及工作生活的能力等多项内容;McGill疼痛问卷简表包含了1~11项对疼痛感觉程度评估,每个描述中0=无痛,1=轻度,2=中度,3=重度[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田中靖久症状量化与McGill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评分与McGill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评分与McGil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眩晕”类型,其病患处位于脑部,同时也与患者肝、脾、肾等器官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5]。而其根本是在于髓海不足,為本虚标实之证[6]。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选用电针进行治疗;电针能够消除神经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脊髓、神经以及颈部肌肉的痉挛状况,减缓患者椎间关节与韧带的钙化和骨化,能够起到提升患者肌肉张力改善全身钙磷代谢与自主神经功能的效果,同时使用电针刺激天柱、肩中俞、风池以及颈夹脊起到了振奋督阳、疏通颈部气血的效果[7]。而单纯使用电针进行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因此,电针结合腹针疗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当中。腹针疗法是一种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的治疗方法,能够通过针刺调整患者脏腑失衡所带来的慢性疾病与疑难杂症,是属于一种微针系统的针灸方式[8]。以神阙核心的经络系统主要是形成与胚胎期的调控系统,同时也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与对机体进行宏观调控的功效。因此腹针治疗能够有效弥补电针中的不足,从而实现治病求本的作用;而两者联合使用,在主穴“引气归元”[9],即中脘、下脘、关元、气海均能够起到理中焦、调升降,以及培肾固本的作用;

此外,在上述三穴施以温针灸,从而达到阴中求阳、阳足则阴凝自退的效果,使患者颈部气血能够恢复通畅,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0.00%,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田中靖久症状量化评分与McGil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电针结合腹针治疗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具有明显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桂秀.腹针疗法结合针体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三届腹针国际大会会议论文集. 2017,24(8):342-343.

[2]王秀军.电针联合穴位注射血塞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6):109-11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J].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5):51-52.

[4]何桂秀.腹针结合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0例[J].现代中医药.2015,31(2):37.

[5]庄子齐,陈戈,孙光华.郄夹配穴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6,44(11):95-97.

[6]刘立安,张姝,王海英,等.针刺加灸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6,36(2):139-143.

[7]曹玉华,尹旭辉.揿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硕颈椎病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16(15):1819-1820.

[8]李盈,任彩玲.牵引下正骨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科技致富向导.2015,13(9):72.

[9]王嫦娥.电针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10):1614-1618.

[10]刘银妮,邹燃,周利.电针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10(7):46.

(收稿日期:2018-03-21 编辑:刘 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