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涉医古壮字的结构与意义探析

时间:2024-05-14

周祖亮+方懿林

【摘 要】 涉医古壮字包括自造字、汉借字两种形式。自造字的形体结构主要表现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汉字变体五种形式;汉借字主要包括全借字、借义字、借音字、借形字四种。涉医古壮字,既反映了壮族传统语言文字的特点,又包含了丰富的民族医学理论和文化信息,是深入研究壮语言、壮医药宝贵的基础材料。

【关键词】 古壮字;字形;字义;壮医药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4-0014-04

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为壮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唐代以前,壮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医药经验主要依靠口耳相授。到了唐代,壮族的一些文人借助汉字及其偏旁与部首,创造了一种“土俗字”,即古壮字(又称方块壮字),壮语称作sawndip(生字)。壮医药在壮语中称为“依托”[j1to3],“依”即“医药”(古壮字写作“[XC周祖亮A.tif;%20%20]”或“[XC周祖亮B.tif;%20%20]”),“托”即“本地、土著”,“依托”的汉语意义为“土医、土药”。在《古壮字字典(初稿)》、《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平果嘹歌》等用古壮字记录的壮语工具书和壮族历史文献中,分布了大量医药词汇、俗语和故事,笔者曾对其中涉医古壮字作过详尽地搜集、整理和论述[1-2]。这些用来记录医药词语的古壮字,既反映了壮族传统语言文字的特点,又包含了丰富的民族医学理论和文化信息,是深入研究壮语言、壮医药的基础材料。

目前,对古壮字的数量还没有完整而确切的统计。《古壮字字典(初稿)》共收录了10700个古壮字,其中正体字4918个,其余为异体字。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字符总集》“古壮字字符集”,共收录12420个古壮字。但是在《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平果嘹歌》等古壮字文献中,还存在许多未被字典、辞书收录的古壮字。古壮字以汉字借源为主,兼有部分自造文字。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壮族先民参照汉字结构,或借用汉字偏旁,自已创造的文字,被称为“自造字”、“借源字”或“本族字”;二是直接借用于现成的汉字,被称为“汉借字”或“借汉字”。为了让学术界对涉医古壮字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拟以记录医药词语的古壮字(包括医学、药物、人体三种)为对象,分自造字、汉借字两类,对其结构形式与意义进行简要论述,以进一步明晰这种民族古文字中的医药词语概貌。

1 涉医古壮字中自造字的结构与意义

在涉医古壮字中,自造字的数量较多。例如古壮字的人体词语“血能”(lwed ndaeng),汉语意义为“鼻血”,而古壮字表示“鼻子”意义,读作ndaeng的就有“、、、、、、、、登、、、、、、能”等15个同音词,其中除了“登、能”2个汉借字,其余13个都是自造字。但是《古壮字字典(初稿)》仅收录了前面9个字,并将“”列作正体字,其余被视作异体字。由此可见,在《古壮字字典(初稿)》之外,还有许多未被收录,但又广泛存在于壮民族古籍中的古壮字。

由于古壮字的自造字是壮族先民在汉字基础上创制出来的,因此在创制这些文字时也不自觉地运用了汉字的“六书”理论。表示医药意义的古壮字自造字,其形体结构主要表现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汉字变体五种形式。

1.1 象形字 它是指用简约的写意方法形象地描绘比较具体的对象。这类古壮字主要用于记录人体词语,数量相对较少。例如:(heuj)—牙齿:象口内牙齿之形;(ningq)—阴茎:象男性生殖器之形;(daem)—阴囊:象男性阴囊之形;凵(vauq)—豁(嘴):象嘴唇豁缺之形。

1.2 指事字 它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用符号指明所要表示的局部意义,所加符号称为指事符号。这类古壮字主要用来记录人体词语,数量相对较少。如(ndaqc)—鼻子:以“丶”指示丈上,“丈”与“大”相近,象人形,“丶”在丈上部,表示鼻子;(din)—脚:以“丶”指示天下,“天”与“大”相近,象人形,“丶”在天下部,表示腿脚;—后背:以“·”指示3上,3象人背形,“·”在3上部,表示后背;(cied)—阴门:以“丶”指示爻中,“爻”与“女”相近,指女性,“丶”在爻中间,表示前阴门;(ced)—女性生殖器:以“丶”指示女性身体之中,“丶”在女中间,表示女性生殖器。

1.3 会意字 它是指由两个以上的汉字偏旁组合在一起,表示这几个偏旁组合而成的意义。这类古壮字数量较多。如(geuq)—磨牙:牙齿相交;毜(mi)—细毛、汗毛:毛发细小;(rangj)—怀孕:女子即将产育;(gvea)—脚跛:脚不平,上下动作幅度不一致。

宋代,古壮字已成为一种在壮族地区比较流行的本民族文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就保存了4例与医学意义相关、通过会意方式创制而成的古壮字,即:“(音矮),不长也……(音动),人瘦弱也;(音终),人亡绝也;(音腊),不能举足也。”这些语言事实说明,通过会意造字是壮族先民创造古壮字的一种重要方式。

1.4 形声字 它由表意和表音两部分组合而成,表意的部分叫形符(形旁),表音的部分叫声符(声旁)。其中形符部分是用汉字(或汉字偏旁)的意义来表示壮语的意义;声符部分是用汉字的读音来表示壮语的音。这类涉医古壮字数量较多,主要分为以下六种类型:①左形右声,如(in)—病痛,、(ndang)—身体,(saej)—肠,、(aek)—胸(心),(mbi)—胆,、(fwngz)—手掌;②右形左声,如(gap)—配(药),(gyaeuj)—头,(fwngz)—手掌,(iemj)—疮痂;③上形下声,如(din)—脚,(yw)—药或药材,(mik)—脸面,(lwed)—血液;④下形上声,如(nuk)—耳聋, (naj)—脸面,(rangj)—怀孕,(mbaj)—口吃;⑤形占一角,如(fangz)—目盲,(hwet)—脊背,(haenz)—瘙痒,(nuk)—耳聋;⑥声占一角,如(seng)—发冷,(byoem)—头发,(dungx)—腹部,(bingh)—疾病。

除了以上六种类型外,有时构成古壮字的的两个汉字偏旁全部用来表示声旁,例如“”(ndang,身体)的“当、良”两个偏旁均表示读音,“”(gap,配药)的“甲、加”两者均表示读音。

涉及医学意义的古壮字形声字,有时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可以互相调换,表示相同的意义。例如“”与“”都读作naj,均表示脸面;“”和“”都读作lwed,均表示血液;“”和“”都读作nyuh,均表示尿、小便。陆发圆先生指出,古壮字中有的形声字,其声旁并不是取自汉字的读音,由于这个声旁是表示壮语词义,旨在取壮语的读音[3]。例如右形左声字“”(fwngz,手掌)与“”(faenz,牙齿),左边“文”壮语读作faenz[fan2],表示这些字的音,属于壮音声旁。

1.5 汉字变体 它是指在汉字(繁体或简体)的形体上增加、减少或者变换笔画,通过改变汉字字形来形成新字,表示新的意义。这些古壮字所表示的意义与变体前的汉字意义可能有一定联系,也可能完全没有关联。具体如下:①增加笔画即汉字繁复化,如(gyaij)—疾病,(dok)—天花,(mbi)—胆,(ga)—腿脚,(bwt)—肺,(vaez)—阴茎,(haex)—屎,、(dungx)—肚子,(yw)—药(“己”gi[ki1]在壮语中指断肠草),分别在汉字“妥、毒、肩、卡、不、男、灭、肚、己”的形体上增加笔画创制而成;②减少笔画即汉字简单化,如(gyaeu)—长寿,(gyaeuj)—头,(bak)—嘴巴,(fwngz)—手,(swiq)—治愈,(lwed)—血液,(noh)—肌肉,(naj)—脸,分别在汉字“救、头、埧、凴、些、血、胬、那”的形体上减少笔画创制而成;③变换笔画,如(sa)—发痧,(dai)—死亡,(heuj)—牙齿,(hiz)—精液,(saej)—肠,(sae)—喉咙,(maeq)—(脸色)红润,(deng)—(疾病)好转,分别在汉字“沙、迢、呀、移、使、雖、羔、点”的形体上变换笔画创制而成,其中“沙”变体作“”也属于移动笔画。

在这些源于壮民族自造的涉医古壮字五种结构形式中,形声字所占比例最大,其中象形字、指事字以独体字为主,另外三种形式的自造字则以合体字为主。这种状况与汉字的结构特点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记录医药词语的古壮字自造字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涉医古壮字中自造字所用部首与字义存在较密切的联系。表示疾病意义的古壮字,大部分以“疒”作为部首(即形旁);表示药物名称的古壮字,植物类药名多以“艹、木”为部首,动物类药名多以“虫、犭”为部首;表示人体名称的古壮字,大部分以“身、月(肉)、亻、口、目、耳、鼻、页、面、手、足、骨”等作为部首。第二,涉医古壮字中自造字的异体字数量丰富,而且表示相同意义与相同读音的古壮字,其异体字可能由不同的系列组合而成。例如表示“鼻子”意义的13个古壮字自造字(不包括“登、能”2个汉借字),分别属于三个文字系列:一是以“鼻”为部首的字:“、、、、、、、”;二是“鼻”的变形字:“、、”;三是以“能”为偏旁(用于表音)的字:“、”。

2 涉医古壮字中汉借字的形音义关系

涉医古壮字中的汉借字是指整体借用汉字形体来表示壮语的读音与意义。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将汉字的形音义全部借用,称为全借字;二是借汉字的形与义,读壮语的音,称为借义字;三是借汉字的形与音,表壮语的义,称为借音字、假借字;四是借汉字的形,读壮语的音,表壮语的义,称为借形字。记录医药词语的古壮字汉借字数量十分丰富,也同样包括以上四种形式。

2.1 全借字 例如病bingh[pi6]:疾病;生seng[e∶1]:生育;沙sa[a1]:发痧;胞bauq[pa∶u5]:怀孕;死swj[θ3]:死亡;殁mied[mit8]:死亡。殆dai[ta∶i1]:死亡;瘟ngoenh[on6]:瘟疫;肚dungx[tu4]:肚子;心saem[am1]:心;藥ywe[j1]:药;牙ngaz[a2]:牙齿;退doiq[to∶i5]:疾病消退;矇mong[mo∶1]:视觉模糊。

林亦先生指出,古壮字中的全借字不多,为避免与汉语过多雷同,即使是汉语借词,往往也多改换形声汉字的形符,或给全借字加上偏旁,变成壮字的形声字[4]。通过对涉医古壮字的综合考察,全部借用汉字形音义的涉医古壮字数量相对较少。

2.2 借义字 例如久gyaeu[tau1]:长寿;死dai[ta∶i1]:死亡;好ndi[di1]:痊愈; 俐ndi[di1]:痊愈;肺pwt[pt7]:肺;血lwed[lt8]:血液;口bak[pa∶k7]:嘴巴;牙ngaz[a2]:牙齿;头gyaeuj[tau3]:头;皮naeng[na1]:皮肤;胸aek[ak7]:心胸;膓saej[ai3]:肠;面naj[na3]:脸;耳rwz[r2]:耳朵;胆mbi[bi1]:胆;乳cij[i3]:乳汁;髮pom[phm4]:毛发;酒laeuj[lau3]:酒。

部分古壮字的读音,可能与汉字的古音、方言音存在一定联系。但是古壮字借义字中的壮语读音,与汉字的古音、方言音并不存在关联。

2.3 借音字、假借字 这类字数量非常多。例如記gyaij[a∶i3]:疼痛;散sanq[a∶n5]:痊愈;嗳ae[ai1]:咳嗽;奴nuk[nuk7]:聋;生seng[e∶1]:痧症;幹ganq[ka∶n5]:护理;脾mbi[bi1]:胆;法faz[fa2]∶肺;簡gyen[te∶n1]:手臂;卡ga[ka1]:大腿;支cij[i3]:奶水,乳汁;能naeng[na1]:皮肤;酉nyuh[u6]:尿;雨yw[j1]:药水;户hoi[ho∶i1]:大蒜;火ho[ho1]:大蒜;囊nyangq[a:5]:药渣;芴faet[fat7]:牛蒡草。这种借汉语的音表壮语的义,使字的读音与意义联系密切。

在这类汉借字中,有许多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异体字。例如“结、結、吉”(get[ke∶t7])均表示疾病;“見、己、金”(gyet[te∶t7])都表示疼痛;“引、音、應、因”(in[inl])都表示病痛;“利、俐、唎、礼、里、悡”(ndi[di1])都表示疾病痊愈;“救、玖、久、舊、旧、九、早、交”(gyaeu[tau1])都表示长寿;“河、和、荷”(hoz[ho2])都指脖子;“同、憧、洞、動、度、吐、痛”(dungx[tu4])均指肚子;“憑、逢、奉、蓬、文、汶、坟、粉、分”(fwngz[f2])均指手、手掌;“項、行、弘、昂”(hangz[ha∶2])均指下巴。

2.4 借形字 例如任in[in1]:病痛;耳laet[lat7]:麻疹;畓dumz[dum2]:难产;吝naet[nat7]:酸困;邏lap[la5]:瘟疫;床cangz[a∶2]:呻吟;頭gyaeu[tau1]:长寿;吹gyaej[tai3]:疾病;奚gyaej[tai3]:疼痛;訓get[ke∶t7]:疼痛;虚gyaeuj[tau3]:头; 文faenz[fan2]:牙;六uk[uk7]:脑髓; 壹hiz[hi2]:精液;哑ngwh[6]:唾沫;欲nyuh[u6]:尿;味miq[mi5]:醋;好hing[hi1]:姜;千ywe[j1]:药;雨yw[j1]:药水。

由于古壮字的借形字与所借用的汉字读音、意义完全无关,与汉字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小,因此不排除壮族先民创造文字时,与汉字形体刚好偶合。但是这种无意识的“偶合”现象应该相当少见。

涉医古壮字中的汉借字,绝大部分是借自简体汉字,小部分是借自繁体汉字,另外还有少量借用汉字生僻字。用现成汉字来表示壮语的读音与意义,除了借用之外,也可能存在少数偶合的情况。但不管是借用还是偶合,都充分说明了汉族文化对壮族文化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当然也涉及到了医药领域的语言文字和词汇。

综上所述,记录医药词语的古壮字汉借字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涉医古壮字的汉借字的形体、读音与意义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在借用汉字形、音、义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它们以借形为主,适当兼顾读音与意义;第二,涉医古壮字的汉借字往往借用不同的汉字形体表示同一种物质或性状,这些汉借字的形式与读音一般都有所不同。例如表示“痧症、发痧”意义的汉借字有“票”(biu[pi∶u1])、“生”(seng[e∶1])、“沙”(sa[a1])三种形式,此外还有各种具体的痧症名称;表示“瘟疫”意义的汉借字有“瘟”(ngoenh[on6])、“吓”(rap[ra3])、“邏”(lap[la5])、“夏”(yaq[ja5])四种形式;表示“乳房、乳汁”意义的汉借字也有“指、止”(cij[i3])、“楼”(nauq[na∶u5])、“妞”(nouq[nou5])三种形式。这个特点是造成壮医药同物异名(即一物多名)现象的重要原因。

3 结语

综上所述,古壮字是记录壮族历史文献的文字系统,它们既与汉字存在着深厚渊源,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考察古壮字的结构与意义,不但可以理清壮族先民创制文字的脉络,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汉字学、民族文字学理论。在涉医古壮字中,无论是自造字还是汉借字,均包含了较丰富的医药知识,具有明显的词汇特点,是研究壮医药的珍贵资料,值得系统整理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周祖亮.古壮字医学词汇浅议[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5):71-74.

[2] 曾小鹏,周祖亮.记录医学词语的方块壮字[J].民族语文,2011,(5):68-69.

[3] 陆发圆.方块壮字的萌芽与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1999,(3):51-56.

[4] 林亦.谈利用古壮字研究广西粤语方音[J].民族语文,2004,(3):16-26.

(编辑:梁志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