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时间:2024-05-14

甘学勤+何怀阳+王英龙

【摘 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临床工作中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分型、治疗等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从该病的中医病名、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外治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856.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4-0046-0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 )[1]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按照其发病机制的差异,大致归纳为三种类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S)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SAS),临床上则以OSAHS多见。患者在睡眠过程中由于咽部塌陷,导致上气道阻塞,气流受限,从而出现呼吸不畅和(或)呼吸中断,导致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发生,临床以睡眠时出现间断性胸闷心慌,甚至憋醒,打呼噜,记忆力下降、头晕头痛,血压升高、阳痿,夜尿增多等为主要表现,并可引起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据相关报道[2],成人,OSAHS的患病率约为2%~4%。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y,PSG)临测可以明确诊断该病,西医治疗该病有多种方法,其中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设备价格昂贵,且多数患者不能适应口鼻罩治疗,不能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有一定风险,并且对于诊治技术要求较高;药物治疗尚存在争议。面对西医治疗该病未能取得突破,近30年来,随着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越来越的学者采用中医方法对本病持之以恒的观察和思考,对于本病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辨证分型和辨证施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1 中医对OSAHS的认识

中医学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尚无记载,根据患者熟睡时出现打鼾,甚至憋醒,日间困倦、乏力、呵欠不断等表现类似于中医学“鼻鼾”、“鼾眠”、“嗜睡”、“但欲寐”、“多寐”等描述。中医古籍对于该症状的记载由来已久。《素问·逆调论篇》曰:“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该处指出“息有音”与肺经关系密切。《素问·诊要经终论篇》云:“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擅寐,”该处最早提出“嗜卧”之名。《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睡眠,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其指出在风温病发展过程中,风热相搏,热扰心神,患者可出现困顿嗜睡状态。《伤寒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少阴病的主要特征是心肾阴阳俱虚,且以肾阳虚衰为主。心肾阴精阳气虚衰,精神失养,故昏沉困顿,甚至恍惚,神疲不知。《诸病源候论· 咽喉心胸病诸候》言:“鼾眠者,眠里咽喉间有声也,人喉咙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咽喉,涩而不利亦作声。”该处指出了鼾声的发生时由于气血失调,气机不和,冲击喉咙而发出鼾声。《脾胃论》中指出:“脾胃之虚,怠惰嗜卧”;《丹溪心法·中湿》指出:“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由此可知脾胃亏虚和脾胃受湿均可出现多寐。

《伤寒论纲目》:“鼻息鼾睡者,风湿也”。张景岳认为鼾眠的发生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脾胃阳虚,水运失司,聚湿成痰,痰为有形实邪,闭阻气道和喉痹导致鼾眠。《医学心悟》云:“寒邪阴,阴主静,静则多眠”,说明外感六淫中阴邪为病,可使患者精神不振,倦怠嗜卧。《血证论· 卧寐》中指出杂病中见昏睡,多因为气血阴阳不调;脾被湿困或胆经有热,亦可出现嗜卧。

2 OSAHS的中医病因病机

OSAHS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外感六淫。其中以风、寒、湿为著,邪风能伤万物,虚邪贼风最易伤人,且风又能夹诸气,合寒为风寒之邪,合湿为风湿之邪,寒、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足,水湿运化失司,痰浊水饮内停,上扰清窍,故出现眩晕,欲寐,阻滞气道,故见鼾声阵阵;②饮食失宜,劳逸失度。《难经》云:“饮食劳倦则伤脾”。《素问》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人以胃气为本,若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久则脾胃大伤,脾胃受伤则机能减退,饮食不能运化,浊气上升,故口淡无味,头晕昏沉,四肢困倦,睡意浓浓;③情志失调。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肝主疏泄,促进津血运行;肝主疏泄,在志为怒,而怒易发而难制,肝气横逆克脾,则脾亦所伤;忧思伤肺,而肺与脾同属太阴,同主津液,故伤肺同时亦伤脾;肾主水,在志为恐,脾胃位居中焦属土,土邪伤水则为恐,均可导致本脏及他脏发病,影响水液运化,酿生痰湿,闭阻气道而导致鼾病发生;④先天不足。喉咙,是外呼吸之气的出入之道,也是五脏六腑内呼吸的通路。《诸病源候论》云:“其有肥人眠不作声者,但肥人气血沉厚,迫隘喉间,涩而不利亦作声”。“肥人多湿”,“肥人多气虚”。有文献报道,约50%病理性肥胖患者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3],肥胖患者发生OSAHS的可能性非肥胖者的10倍[4],因而先天形体肥胖的患者,易发生OSAHS;⑤病后体虚。脾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久病体虚,伤及脾肾之阳,水液失司,痰饮等病理产物内生。脾阳虚,上不能输精养肺,反生痰饮而干肺;肾阳虚,肾虚开阖不利,痰饮射肺,而喉为肺之门户,痰饮停滞喉间,阻塞气道,阻滞气道,导致呼吸不利而暂停,久病入络,气滞血瘀,可致痰瘀互结。

综上,OSAHS与多脏腑密切密切,病位在喉,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病理因素有气、血、阴、阳、痰、湿、瘀,病理性质有虚、实两方面,实证与痰关系密切,痰浊贯穿该病始终,痰湿体质是主要发病体质。

3 OSAHS的中医辨证分型

肖全成[5]根据鼾症发病症状的不同辨证为3型:内热外寒发鼾证,风温热鼾证及中阳虚鼾证。张元兵等[6]主张SAS的发病基础为阴气盛、卫气行迟;重要发病因素为痰湿内生;气阳虚衰可导致SAS发生;外感六淫可加重病情;瘀血内生是SAS病程日久的征象,故将SAS分为湿困脾阳型、痰浊内阻型、心气阳虛型、肾气亏损型。方东革等[7]通过对102名患者进行中医症候问卷调查和分析,将OSAHS归纳为痰湿阻滞证、痰热内蕴证、气滞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四类。骆仙芳等[8]将OSAHS分为5型:痰浊壅塞、气滞血瘀型;发病初期或年轻患者发病以痰湿内阻、肺气壅滞型为主;老年患者发病以肺脾肾亏、痰瘀交阻型为主;老年患者发病后期以心肺两虚型和肺肾亏虚型为主。王永红等[9]认为OSAS因早期、中期以实证为主,晚期以虚实夹杂为主,结合中医理论将OSAHS分为4型:以水肿、腰腹冷痛及虚寒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脾肾两虚型;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为主要表现的肝郁气滞型;以纳呆、腹胀、身重、苔白腻为主要表现的脾虚湿阻型;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渴喜冷饮、便结等为主要表现的胃热湿阻型。姚亮等[10]对80例患者观察后将本病分为实证与虚证两大类,虚证以气血不足为主要表现的气虚证和血虚证;肾主一身之阴阳,以阴阳亏虚为主的肾阴虚证及肾阳虚证;实证与痰、瘀相关,分型如下:血瘀型、痰湿型和痰热型。王明航等[11]对2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出8个常见证型:痰气互结证、肺脾气虚证、痰热壅肺证、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血瘀证、腑实证、风热袭肺证。徐婷贞等[12]对150例发病时间大于1年以上的OSAHS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综合四诊信息得出以下4个证型:心肾两虚、阳气不足证;脾气不足、痰湿内阻证;肺脾气虚、痰热内壅证;肺脾肾虚证、痰瘀互结证。张念志等[13]对102名已经确诊为OSAHS患者进行中医症候学问卷调查后得出以下结论:痰湿阻滞证占40.20%;痰热内蕴证占28.43%;痰瘀互结证占12.75%;气滞血瘀证占18.62%。刘薇[14]对300例经PSG确诊为OSAHS患者,通过采集各自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得出结论:80.33%的患者辨证为痰湿证,痰湿体质与本病关系密切,气虚可促使痰湿体质的形成,并且在加重本病的过程中起到了作用;瘀血证占28.33%,瘀血是本病发展至重病的主要因素。苗青等[33]研究发现OSAS以痰证最为多见,次以瘀血证多见,痰证患者病情一般较轻,瘀血证患者病情较重。陈永莉[15]对116例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得出,OSAH发病率以实证为主,实证以痰湿型及痰热型为主,肾主一身之阴阳,虚证以肾阴虚证、肾阳虚证为主,尚包括气虚证、血虚型。廖春燕等[16]对362例乌鲁木齐地区OSAHS患者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10型,并指出OSAHS患者的年龄与症候的虚实呈正线性关系,其并发症的发生多与“痰浊”与“瘀血”相关,辨证为痰浊闭阻证或痰瘀闭阻证。

4 OSAHS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肖全成[5]对于风温热鼾主张清解救阴,以葳蕤汤加减;咽为肺之门户,对于内热外寒发鼾证主张清火散寒,利咽开喉,拟用荆防败毒散或清咽利膈汤加味;中阳虚鼾证:以益气回阳,开闭化痰为法,以独参汤加姜汁、竹沥。王步青等[17]针对病机进行辨证,采用理肺法:以二陈汤加减;补肺润肺法:以补肺汤和沙参麦冬汤加减;健脾法:以六君子汤加减;补肾法: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补肾;金匮肾气丸加减温阳补肾。骆仙芳等[8]认为痰湿内阻证、肺气壅滞证的病位责之于脾与肺,治疗上因以健脾化痰祛湿为主要治法,去生痰之源,以二陈汤加减治疗;痰浊壅塞、气滞血瘀证,因痰浊内停,日久酿生湿热,气机阻滞,久病治瘀,以涤痰开窍、活血化瘀为法,以涤痰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老年患者或肺功能下降患者,常伴有肺脾肾功能失调,以滋补肺肾,化痰祛湿为法,以金水六君煎化裁;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参脉散加减治疗心肺两虚证;久病及肾,母病及子,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肺肾亏虚证。张元兵等[6]采用理气化痰、醒神开窍为治法,以温胆汤加减治疗痰湿内阻型;以健脾祛湿、升清降浊为治法,以平胃散加减治疗湿困脾阳型;以益心气、强心神为治法,以柏子养心汤加减治疗心气阳虚型;以温阳补肾、填精强神为治法,以桂附地黄丸加减治疗肾气亏损型。王永红等[9]采用行气解郁, 活血化瘀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以越鞠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健脾益气, 化痰除湿法治疗脾虚湿阻型,方用香砂六君子汤、胃苓汤加减;益气健脾, 温阳益肾法治疗脾肾两虚型,方用四君子汤合肾气丸化裁;清热泄腑, 利湿化浊法治疗胃热湿阻型,方用凉膈散合三仁汤加减。姚亮等[10]主张痰浊是OSAHS的主要发病机理,以二陈汤为主方化痰;虚证多以肾阳亏虚为主, 以金匮肾气丸为主方加减治疗。王明航等[11]认为SAS与肺、脾、肾三脏关系较密切,治疗上着重调理三脏功能,痰气互结为基本病机,治疗上以理气化痰法、补益脾肺法、肺肾双补法、益气养阴法较为主。崔红生[32]治疗SAS从痰、虚、瘀的病机入手,根本治法为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疏利气机,基本方包含黄芪、丹参、石菖蒲、广郁金、大贝母、省头草、枳实、枳壳。廖春燕等[16]治疗OSAHS尤重肺、脾、肾的调治,以健脾化湿,活血通络为法。周生花采用化痰祛瘀开窍、健脾理肺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OSAS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何乾超[18]从整体观念出发,从痰邪论治SAS,着重治痰、治源、治瘀、治兼。张念志[19]教授立豁痰开窍为主要方法,自拟鼾症方 (黄连 10g,竹茹 10g,法半夏10g,黄芩 10g,芦根10g、苦杏仁 10g,桔梗10g,淡竹叶10g,冬瓜子 10g,薏苡仁 20g,茯苓 20g,炙甘草 6g),在临床中取得良好效果。王春娥等[20]运用自拟“鼾症一号方”治疗痰瘀互结型OSAHS,其治疗效果显著。孙维旭等[21]运用开窍醒神汤治疗OSAS30例,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好转,嗜睡程度减轻,睡眠结构趋向合理化。杨玉萍[22]用黄芩温胆汤加治疗10例辨证为痰瘀热阻、气机不畅的OSA患者,用药后患者胸闷、夜间憋醒症状明显缓解。石健等[23]自拟涤痰活血汤加减治疗OSAHS150例,显效45例,有效77例,总有效率为81.33%。

5 中医外治法

王光涛等[24]采用中药针灸配合口腔阻鼾器治疗OSAHS临床观察发现患者AHI平均下降 13.66 次/小时 , 最低SaO2平均升高 10.43%(P<0.01)。陈敏等[25]运用针刺健脑益聪、镇静安神穴安眠四神聪;心经原穴神门、健脾胃,益气血、化痰浊之足三里、三阴交和八脉交会穴照海治疗OSAHS患者10d,患者精神倦怠,打鼾、多寐等症状明显改善。张丽秀等[26]将90名OSAH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针刺治疗及持续正压通气方法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组治疗前AHI(25.82± 21.40),而治疗后AHI(12.11±8.11);西医组治疗前AHI(22.71±11.71),而治疗后AHI(19.27±10.64)(P<0.05),并且针刺组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薛广生[27]对于32例OSAHS治疗上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主要经络辨证及脏腑辨病方法针刺取穴,配合穴位注射:穴取廉泉、增音,经治疗后显效13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占93.7%,该方法可以达到针刺治疗与药物治疗双重效果。陈健[28]采用推拿方法治疗12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愈5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3.3%。祝道松[29]采取外用贴压耳穴,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治疗OSAHS,结果提示该治疗可明显改善OSAHS患者呼吸、就寝质量,同时有助于睡眠效率的提高。王晓红等[30]运用耳穴压豆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0例,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AHI明显降低(P<0.01),且最低SaO2明显提高(P<0.01)。张丽秀等[31]通过对止鼾膏帖合并一般治疗治疗OSAHS同单纯一般治疗治疗OSAHS得出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并且止鼾膏帖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6 小结与展望

目前对于SAS的病因、病机、分型与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了不同的诊疗方案参考,但目前却没有达到统一共识,没有统一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虽然中药、针灸或推拿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OSAHS患者临床症状,但目前对于该病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仍较少,对于形成统一的中医指南不能提供足够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打鼾虽然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并未像高血压病那样被人们引起重视,导致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临床工作中,由于PSG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1],但该检查费用高,且设备昂贵,大多数患者并不能真正接受PSG检查,导致大部分医院的临床医生不能明确诊断患者的病情,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目前治疗本病的西药已经试用于临床,但其远期疗效尚不确定,中医治疗本病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理论思想,秉承治病求本的治疗思想及治未病的思想,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症状,且以上治疗方式简、便、廉、验,毒副作用小,也便于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若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采其可信之说与可用之方,在临床工作中定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04:3-6.

[2]闫雪,刘艳骄,汪卫东,等. 从痰湿论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08:1866-1868.

[3]夏瑢,陈继忠,邵国民,等. 中医痰湿体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变机制探要[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08:465-469.

[4]常桂娟,古丽努尔·堆依木汗,汪迎春,等. 高血压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国循环杂志,2010,04:288-291.

[5]肖全成. 中医对鼾症的认识和诊治概况[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01:38-40.

[6]张元兵,洪广祥.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中医药治疗初探[J]. 中国医药学报,2001,05:53-56.

[7]方东革,张念志,商红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06:480-481.

[8]骆仙芳 ,王会仍 ,蔡映云. 试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辨证与治疗[J]. 浙江中医杂志,2003,11:32-33.

[9]王永红,李国翔,刘荣芹. 浅析中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 河北中医,2001,04:295.

[10]姚亮,杨佩兰,宋文宝.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分型初探[J]. 河南中医,2004,02:32-33.

[11]王明航,赵焕东,李建生,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辽宁中医杂志,2006,01:5-7.

[12]徐婷贞,骆仙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6,08:1475-1476.

[13]张念志,商红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A]. 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0:3.

[14]刘薇. 3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分析[J]. 北京中医药,2010,04:289-290.

[15]陈永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3:80-82.

[16]廖春燕,杨惠琴,苏军,等.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36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2:1359-1360.

[17]王步青,薛勤梅. 辨证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 光明中医,2001,04:26-27.

[18]何乾超,梁妮,陈炜. 从痰邪论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 四川中医,2009,03:26-28.

[19]胡蝶,张念志. 张念志教授应用豁痰开窍法治疗鼾症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09:135.

[20]王春娥,诸晶,严桂珍. 中药治疗痰瘀互结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医学研究杂志,2011,03:80-82.

[21]孙维旭,丁世芹,毛振营. 开窍醒神汤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0例[J]. 河南中医,2011,03:247-248.

[22]邹云龙,沈启发,杨玉萍. 杨玉萍教授诊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经验[J]. 四川中医,2010,04:12-13.

[23]石健,赵少宁. 自拟涤痰活血汤加减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50例的疗效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04:126-129.

[24]王光涛,朱芬,王启梁,等. 中药针灸配合口腔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02:45-46.

[25]陈敏,江学勤,陈利华. 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2005,10:104-105.

[26]张丽秀,仕丽,周海燕,等. 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90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4,20:192-193.

[27]薛广生. 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32例[J]. 中国针灸,2011,03:198.

[28]陈健. 推拿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 按摩与导引,2003,04:15.

[29]祝道松. 耳压疗法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30]王晓红,袁雅冬,王保法,等. 耳穴贴压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0:747-749.

[31]张丽秀,王檀,仕丽,等. 止鼾膏贴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05:938-939.

[32]崔红生,朱青霞,刘艳骄. 中医药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研究概况[J]. 中医杂志,2002,03:231-232.

[33]苗春,张旭丽,林佳扬,等.8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延患者中医征候分析[J].中医杂志,2008,11:798-991.

(编辑:穆丽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