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冰女王”的新使命

时间:2024-04-24

杨雪

人物档案:

王曼丽,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副主任,多次获得速滑世界杯女子500米金牌,2006年获都灵冬奥会速滑女子500米项目银牌;今年5月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2008年12月16日,2008—2009年度CCTV冰雪系列赛之速度滑冰世界杯长春站开战。黑龙江代表团的参赛队员都在休息室做着最后的热身准备,虽然室内温度很低,但运动员们还是紧张得手心冒汗。

“打扰了,我给大家送水来了!”一个女声响起,打破了屋里的静寂。运动员们闻音围了过去。

“都别靠我太近,我感冒了,别传染给你们。我给你们发,保证都不能落下。”说完,她把水递到每个人手里。

“你以为他们真是抢水喝哪?他们是想抢着沾沾世界冠军的好运气。”几位教练在一旁开起了玩笑,休息室里的气氛似乎也不那么紧张了。

如果不是运动员们的簇拥和几位教练的调侃,外人无法想到,这个裹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忙前跑后的“后勤人員”,竟是有着22年“冰龄”、曾获得国际滑联颁发的“金冰刀”殊荣的速滑世界冠军王曼丽。

从11岁接触滑冰开始,自认为底子最差的王曼丽用了整个青春时代,从家乡牡丹江的“冰泡子”一路滑上了世界冠军领奖台——2003年至2006年间,她几乎收获了所有速滑世界杯女子500米金牌,并连续两届获得世锦赛500米金牌。2006年,因为膝伤,王曼丽在都灵冬奥会上痛失金牌,不得不在2008年退役。

脱下陪伴她征战各大比赛的冰鞋,一向大大咧咧的王曼丽失眠了好几天——自己的伤势很重,又做过大手术,这样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再适合做教练。但是,离开用汗水和泪水浇筑的冰场,是她无法接的。辗转反侧,反复思量,她向组织申请,回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做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昔日的队友、教练、粉丝对她的这个决定很是不解——“冰女王”怎么能做录档案、搬器材的杂事,实在不符合身份。但王曼丽并不在意这些声音,以“赛时速度”适应了新角色。

“李教练的腰上有伤,常用的那个牌子的药膏给她带了吗?”“新来的那几个运动员还在长身体,脚的尺寸要按时记录,免得冰鞋不合脚耽误比赛。”每次训练、每场比赛,王曼丽都事无巨细地想着每一个点、每一个人,“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运动员的需求和教练员的不易,我来做这些事再合适不过。”

这样的坚持和细致,让大家心中对王曼丽的定位从原来的“高冷”转变成了“暖心”。

“曼丽姐,我能找你聊聊怎么选运动员吗?”这是王曼丽解答最多的问题。当年轻的教练员因为选队员犹豫不决时,王曼丽总能给予他们最合理的建议,为他们保驾护航。

“曼丽姐,要比赛了,我心里害怕。”这是王曼丽听到最多的话。每到赛前,王曼丽总会用亲身经历给运动员以鼓舞,让他们勇往直前。

因为有“曼丽姐”,运动员们在训练时动力十足——“我们要向世界冠军看齐”;因为有“曼丽姐”,大家知道合理的诉求都能得到满足——“是曼丽姐为我们开启了定制冰鞋的时代”……王曼丽的回归,让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从训练到管理实现了全面专业化。王曼丽积极献策,也使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管理和保障制度逐步细化,从招生、训练到医药保健、住宿安排都实现了系统化和人性化,使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训练场上,运动员们摩拳擦掌,王曼丽却在仔细查看棚顶会不会漏水、冰面有没有裂痕;比赛开始,运动员们争夺奖牌,王曼丽却在确认伙食是否符合大家的口味、住宿环境是否会影响运动员休息。“金冰刀”变成了“金陀螺”,从场上旋转到场下,完成着自己的新使命。

转型近10年,人们不会知道,这个幕后英雄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前半生为自己取得荣誉,后半生为让他人取得胜利!”为冰上运动事业奋斗了半生的王曼丽,还有个小愿望——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我要去现场摇旗呐喊,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我的梦也实现了”。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