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邵子杰 韩咏竹
【摘 要】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替代疗法等,中医多采取辨证论治、针灸等方法。笔者就近年中医治疗PD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057-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2%,随年龄增高80岁以上患病率达到4%[1]。不但给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目前研究认为PD的主要病变在大脑的黑质纹状体,该处多巴胺合成释放减少,乙酰胆碱处于相对的优势,打破了多巴胺能-胆碱能的平衡[2],从而产生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目前PD的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其临床症状的控制,但都不能阻止本病的持续、慢性进展,并且长期服用西药都存在着疗效减退、进而剂量增加,药物副作用和依赖性会随之加重。但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PD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PD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
1.1 传统中医对此病的认识 PD属于中医学的“颤证”范畴。古代中医文献对此病有丰富详实的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载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脉要精微论》载有:“骨者,艘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孙思邈于《备急干金要方·卷第八·诸风》中写到:“疗积年八风五痊,举身神曳,不得转侧,行步跋璧,不能收摄,又暴口噪失音,言语不正,四肢背脊筋急肿痛,流走不常,劳冷积聚,少气”从现代西医看就是典型的PD症状。明代医家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把有震颤的疾病称为“颤振证”。并有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有之,老年尤多的记载。古代医家对此病的描述为现代中医医家诊疗PD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1.2 现代中医对此病的认识 随着对PD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步完善。不同的医家提出了相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如:沈晓明[3]提出从脾论治内风的观点。王刚等[4]从虚,瘀,毒论探讨其病机,认为本病病在筋脉,病位在脑,筋脉失养而致病。鲍远程[5]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指出瘀血是导致PD风气内动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因此在治疗上重视活血化瘀。杨明会等[6]认为肾虚血瘀是本病之本,由肾虚致瘀,其发病与肝、脾密切相关。马云枝[7]认为脾虚湿盛,湿久蕴热,痰热动风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提倡从脾论治。杨宁等[8]认为:肝肾不足是PD发生的基础,血瘀风动是促使病情发展变化的中心环节。陈德润[9]认为,肝肾阴虚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综上所述,大多数中医专家学者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在于年老脏腑之气渐衰,筋脉失养。病位主要在脑,病性本虚标实,以虚为主。虚表现为肝肾阴虚,实表现为风、痰、火、瘀。
2 中医治疗
由于各大名家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侧重点不同,故辨证分型也不尽相同,如彭静茹等[10]分三型: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风痰阻络型。杨文明等[11]将本病分为肝血亏虚风阳内动型、痰热交阻风木内动型、血脉瘀滞,筋急风动型三型。闫蕊等[12]将本病分为痰热动风型、血瘀生风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阴阳两虚型5个证型。高鹏等[13]将本病分7 型:肝肾阴虚型、痰热风动型、气血亏虚型、血瘀阻络型、髓海不足型、阴虚血燥型、阴阳两虚型。目前临床上常见症型大致可归纳为痰热风动、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肝肾阴虚四型为主进行辨证论治。
2.1 痰热动风型 阳盛之体或肝郁化火,火盛伤阴,灼津为痰,痰饮内伏,痰热壅盛,引动肝风,则头摇不止,肢麻震颤。治疗以清化痰热、熄风潜阳为主。杨之源等[14]自拟化痰熄风汤治疗痰热动风型帕金森病24例,有效率达88%。温占秋等[15]用化痰熄风方结合西药治疗PD33例,治疗组总达效率84.8%。
2.2 气滞血瘀型 情志郁闷,忧思太过,脏腑气机瘀滞,瘀血阻络,经脉失养而致震颤。治疗原则以理气活血、熄风通络为主。王炜为[16]总结名医李如奎诊疗PD的经验,用止颤汤合通窍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PD,疗效显著。
2.3 气血两虚型 年老久病体弱,气血生化不足,日久则血虚生风,虚风内动,可见肢颤头摇,动则心悸气短,眩晕。治疗原则以补养气血,平肝熄风为主。刘金涛等[17]对临床上气血两虚型的PD患者辨证论治使用八珍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7.00%。
2.4 肝肾不足型 素体阴虚,精血亏耗,肝肾同源,水不涵木则阴虚生风,虚风内动、筋脉失养则四肢震颤。治疗原则以滋阴补肾,熄风养肝为主。董梦久等[18]使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不足型PD,不但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减少L -DOPA的用量,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朱宝霞[19]使用滋养肝肾、熄风定颤类中药联合美多巴治疗PD。观察组7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92%。
3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灸有疏通经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3.1 头针疗法 头部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全身十二条经脉直接或间接皆上循于头面,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故头针疗法治疗本病临床上有良好的疗效。姚丽芬等[20]采用舞蹈震颤控制区、风池、风府为主穴,配穴随症加减。治疗20例,17例好转。陈枫等[21]将114例PD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采用“颅底七穴”(即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哑门)隔日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美多芭0.25g,3次/天。两组同时治疗9周,随访时间为半年。针刺组对轻中度PD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89%,西药组为75.47%,两组有明显差别,远期疗效更佳。
3.2 体针疗法 《难经·二十八难》说:"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初步阐明了督脉在循行上与脑髓的密切关系且与现代解剖学中脑和脊髓的部位和功能相当吻合。所以取督脉上的穴位可以治疗脑病。朱志强等[22]载:武连仲教授以五心穴(即双侧劳宫,涌泉,人中)治疗PD,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3.3 腹针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腹部存在一个对全身具有调控作用的神经经络系统,且五脏六腑多居于腹部,故针刺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穴位,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张红林[23]等通过腹针对PD综合征进行治疗后,患者肢体僵硬症状减轻,脑供血增加。明显提高PD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
3.4 灸疗 所谓灸疗,就是通过温度、药物等刺激穴位来达到减轻疼痛、治疗疾患的方法应根据中医辩证理论结合针灸治疗特点选取穴位。张鉴梅等[24]将60例PD患者随机均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重灸涌泉穴,配合针灸十二经土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结语
近10余年来,中药在治疗PD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中药可通过调节机体整体状态而起到防治PD的作用,且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便宜等独特优点,中药在临床治疗PD方面作为西药治疗的有效补充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针灸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肯定,全可靠,作简便,副作用,且可减少多巴胺等药物用量和毒副作用。故中医治疗手段可延长和增强西药的疗效,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目前的中医临床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辨证分型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专病专方疗效不稳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科研。故应继续深入研究PD中医治疗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PD优势。
参考文献
[1]高翔.老龄化时代:来势汹汹的帕金森病[J].健康管理,2013,7(41):116.
[2]田明秀,张志清,解洪秀,等.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8(32):3597.
[3] 沈晓明.帕金森病临证探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1):1025-1026.
[4]王刚,王亚丽.从虚、瘀、毒论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J].新中医,2010,42(6): 1-2.
[5]汪瀚,童建兵.鲍远程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1):1018.
[6]杨明会,李敏,窦永起,等.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3):231.
[7]张杰,马云枝.马云枝治疗帕金森病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0):1982-1983.
[8]杨宁,康冰.滋补肝肾,活血熄风法治疗帕金森病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389.
[9]郑开明,陈德润,等.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经验[J].河北中医.2009:31(2):169.
[10] 彭静茹,杨海燕.中药配合针灸疗法辨证分型治疗帕金森病46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7 (8) :83-84.
[11]杨文明,鲍远程,汪瀚,等.颤病(帕金森病)诊疗方案[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1):1125-1126.
[12]闫蕊,王亚丽.帕金森病的中医辨证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18-1219.
[13]高鹏,李燕梅,周娇艳.帕金森病中医辨证思路[J].光明中医,2011, 26(2):208-210.
[14]杨之源,黄平林,徐彩弟.自拟化痰熄风汤治疗痰热动风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78-80.
[15]温占秋,杨任民.化痰熄风方结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4):332-333.
[16]王炜为.李如奎辨治帕金森病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2,44(4):9-10.
[17]刘金涛,金燕,陈叶,等.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22(18):2050-2052.
[18]董梦久,吴中兵,刘文武,等.六味地黄丸诊疗帕金森病[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 :60.
[19]朱宝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7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2):62.
[20]姚丽芬,庄礼兴,唐纯志.针刺治疗对帕金森病模型人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3) :2057-2059.
[21]陈枫,袁盈,蔡向红.“颅底七穴”针法治疗帕金森病114例临床观察[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5):547-573.
[22]朱志强,路明.武连仲教授运用五心穴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8.40(2):11-12.
[23]张红林,马淑芳,张俏,等.腹针对帕金森综合征治疗的体会[J].首都医药,2012,9 (下) :55-56.
[24]张鉴梅,胡丹,徐丽.重灸涌泉穴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804-805.
(收稿日期:2015.12.2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