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唐立华,林益强,王援越,王 蓓,陶 怡
居委女性干部扮演着社会事务管理和家庭生 活实践等多重角色。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既有利于提高其健康素养,促进心理健康,也有利于通过她们的工作在社区人群中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为此,笔者于2015年1—3月对上海市黄浦区所属街道的居委女性干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及相关情况的抽样调查,并于当年 10—12月,对其中试点街道的社区女干部开展心理健康试点教育,以探索社区居委女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全面提升其心理知识素养提供依据。
基线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黄浦区10个街道184家居民委员会的女性干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个街道的全部在岗女性干部作为调查对象,应调查对象为891人,实际回收有效问卷为863份,有效调查率为96.86%。
从基线调查街道中再整群随机抽取2个街道的调查对象分别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组和对照组。
1.2.1 调查表设计
调查表分表A与表B,内容包含被调查对象的人口学情况与心理健康知识素养的认知和知识来源等情况。调查表A供基线调查时使用,调查表B供效果评估时使用。调查表根据社区女性干部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应知晓的基本知识与理念,参照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取、理解、分析、运用等要素自行制作,内容涉及心理健康概念、心理问题判别、对精神疾病的看法、建立和谐关系、掌握心情调谐、如何处理危机等6个方面。表B在表A的基础上,删除了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知识来源的内容,其余内容与表A相同。正式调查前,先对1个居委的女干部作预调查,二周后作正式作基线调查。调查表重测信度系数[1]:表 A为0.7815,表B为0.8002。
1.2.2 问卷调查
采用按街道分片集中的调查方法,先由项目组工作人员介绍调查表的填写要求和方法,然后由社区女干部自填调查表。调查表填写完成后,由项目组工作人员即时回收。
1.2.3 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在基线调查完成后,根据项目计划开展试点街道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教育干预计划根据基线调查的分析结果,设计3次干预活动。见表1。干预活动完成 1个月后,做培训近期效果评估,对照组街道也进行第二次心理健康知晓情况调查。
表1 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方案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863名社区女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0.37%,不同年龄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社区女干部,其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有所不同。经两两比较,35~44岁和45~54岁年龄段女性干部知晓率均大于 55岁及以上年龄段(χ2=20.226,P<0.01;χ2=10.790,P<0.01)。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女性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也上升(χ2=16.962,P<0.01)。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社区女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863名社区女干部既往心理健康知识主要来源的前 3位依次是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和网络微信,期望途径前3位依次是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培训讲座。既往来源与期望途径略有差异,见表3。
表3 社区女干部既往心理健康知识的来源与期望途径
干预前,试点干预街道与对照街道社区女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 58.97%和6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P>0.05)。干预后,试点街道社区女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总知晓率达到 84.77%,而对照街道则为 63.92%(χ2=17.484,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社区女干部教育干预前后各项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变化见表4。
表4 社区女干部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干预近期效果
心理健康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识别具体疾病的能力、获取精神卫生信息的能力、对危险因素和病因的了解和对自助和可获得的专业帮助的了解,有助于识别疾病和恰当求助行为。增强公众精神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精神健康素养是预防精神障碍,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精神障碍的基本要素[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女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60.37%,并且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其知晓率有所差异,大学及以上学历者知晓率最高,达73.68%,初中学历者仅47.73%;受教育程度能提高人们获得和理解有利健康信息的能力,通过知识对生产力产生影响,通过对健康服务的合理使用、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影响健康[3]。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
社区女干部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除了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外,网络微信已成为主要途径之一。电视、电影和报纸、期刊等大众媒介通过特定的传播技术手段,向全社会人群公开地传播相关信息,其传播速度快、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但是传播是单向的,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而网络微信作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一起成为我国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健康信息来源。但是,由于心理健康知识专业性较强,通过大众传媒等途径能获得的有效知识非常有限,因此,培训讲座、医务(心理咨询)人员的人际传播方式受到社区女干部的青睐,成为她们主要的期望途径之一。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信息、感情、思想的交流过程,交流双方或多方都在不断地传递和交换着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由于反馈及时、交流充分,交流的双方可以即时了解双方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传播效果,有益于提高传播的针对性,把心理健康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受众,使心理健康知识更有利于被受众认同[4]。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即使在各类媒体快速发展时期,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仍然是重要的手段。
3.3 本研究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干预组试点街道采用以人际传播为主要形式的干预,使试点社区女干部心理健康知识总知晓率由 58.97%提高至84.77%,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变化(χ2=25.1433,P<0.01);而对照社区女干部则未有明显提高。表明通过有针对性的短期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受众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
受项目计划时间等影响,本研究仅以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状况对试点社区研究对象作短期效果评估指标,从知识到信念再到行为,需要一个累积、深化和扩展的过程。参照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行为改变是目标,要达到行为改变,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以信念作为动力;三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不存在必然性[5]。因此,要更好地提高社区女干部的心理健康素养,还需要进一步从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取、理解、分析、运用等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