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为人知的长寿真“菌”子

时间:2024-05-14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承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风湿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首都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顾问,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治疗中医风湿病,主要包括西医风湿病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多种免疫性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有一种“神仙菌”,它全身都是宝,能延年益寿。国家级名老中医冯兴华介绍,虽然古人说一两“神仙菌”一两金,但现在“神仙菌”很便宜,仍是临床上常用的药材,它有健脾安神、利水渗湿等作用,冯老还给大家带来了3种代茶饮,“神仙菌”配黄金搭档,可以让好处翻倍!

“神仙菌”的“真身”就是茯苓,中医认为常服它能延年益寿,提高人体正气。《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能轻身延年,辟谷成仙。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别名茯菟、茯灵、松苓等,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其中所含有的茯苓多糖还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可谓名副其实的“神仙菌”。

冯老介绍,一味茯苓可以炮制出五种中药材,而其中一味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白茯苓。茯苓根据部位不同可以炮制出白茯苓、赤茯苓、茯神、茯神木、茯苓皮五味中药,不同部位的茯苓功效也不一样。

茯苓皮是茯苓菌核的外皮,主利水消肿、排尿酸;赤茯苓是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长于宁心安神、利窍行水、清利湿热;白茯苓是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多切成小方块,长于健脾益气、兼有祛湿利水消肿功效;茯神是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多切成方形薄片,宁心安神的力量为众茯苓制品中最强,多用于失眠多梦、虚烦健忘等症;茯神木为菌核中间的松根,主平肝安神,用于惊悸健忘、中风不语之证。

据传,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治肺则病脾,治脾则病肺,服药而不愈。32岁那年,苏辙学习养生功法,食茯苓,一年疾竟愈。此后,他便研究药物养生。他认为,茯苓乃补肾脾之养生珍品,可“解急难于俄顷,破奇邪于邂逅”。遂创作《服茯苓赋并引》,文中载,“松脂流入地下为茯苓,茯千岁,举则为琥珀。”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若久服则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绿发方目;神止气定,浮游自得。然后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乎无穷”。

清代,茯苓成了养生要药,慈禧太后经常食用茯苓,并以此赏赐大臣。经研究,慈禧太后养生补益药共64种,而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便是茯苓。

我国中医学家岳美中也有一个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绝招。用500~1 000克茯苓磨成粉,开水送服,每天6克,坚持1~2个月。他认为,秃发是上行水湿所致,茯苓可利水消肿。

茯苓作为一种非常常用的中药,在经典方剂中也不乏它的“身影”。在方药中,茯苓主要发挥淡渗利湿的作用。

【药材】茯苓12克、桂枝9克、白術9克、甘草6克。

【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证。证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方义】本方以茯苓为君,健脾利湿,既消已聚之饮,又杜生痰之源。饮属阴邪,非温不化,《金匮要略》记载,“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遂以桂枝为臣,温阳以化饮。苓、桂相合,一利一温,共奏温化渗利之效。佐以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以培土制水。炙甘草甘平,配桂枝以辛甘化阳,合白术以益气补脾,又可调和药性,而兼佐使之用。药仅四味,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使中阳得健,痰饮得化,津液得布,诸症得愈。

五苓散是非常经典的利水渗湿类经方,出自中医典籍《华氏中藏经》。

【药材】猪苓(去皮)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桂枝(去皮)6克。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证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的蓄水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的痰饮证,以及表现为水肿、泄泻、小便不利、霍乱吐泻的水湿内停证。

【方义】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助君药利水渗湿。佐以白术补气健脾以运化水湿,合茯苓既可彰健脾制水之效,又可奏输津四布之功。

【药材】 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功效】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证见气短乏力、语声低微、面色苍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缓。

【方义】本方以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补脾胃。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故臣以白术,既助人参补益脾胃之气;更以其苦温之性,健脾燥湿、助脾运化。脾主湿,脾胃既虚,运化无力,则湿浊易于停滞,故佐以补利兼优之茯苓,配白术健运脾气;又以其甘淡之性,渗利湿浊,且使参、术补而不滞。伍用炙甘草者,助参、术补中益气之力,更兼调和诸药。四药合力,重在健补脾胃之气,兼司运化之职,且渗利湿浊,共成益气健脾之功。

【药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各6克。

【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

【方义】方中桂枝可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配伍桃仁、丹皮活血破瘀,散结消癥;丹皮又能凉血以清瘀久所化之热,共为臣药。芍药养血和血,使破瘀而不伤正,并能缓急止痛;癥块的形成尤其以瘀血痰湿互结最为多见,配伍茯苓甘淡渗利、渗湿健脾,以消痰利水,配合祛瘀藥以助消癥,并健脾益胃、以扶正气,为佐药。以白蜜为丸,取蜜糖之甘缓,以缓和诸破泄药之力,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使一杯瘀化癥消,诸症皆愈。

单用茯苓已经可以达到不错的养生功效,但如果加上三个“黄金搭档”一起用,能达到“1+1>2”的效果。

搭档一:白茯苓+桂圆肉

【功效】补气、安神。

白茯苓有安神的作用,桂圆也有安神的作用,将它们一同使用可使安神效果加倍。

【用法】白茯苓5克、干桂圆肉5克一起煮水喝。

【适宜人群】经常失眠、心慌、健忘、体虚、气虚、乏力的人都适用。

【禁忌】火热大,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

搭档二:白茯苓+陈皮

【功效】健脾、益气、和胃、化痰

白茯苓健脾祛湿,陈皮和胃,将它们一起用,健脾和胃的作用也可以“1+1>2”。

【用法】白茯苓5克、陈皮5克一起煮水喝。

【适宜人群】适合脾胃虚弱同时脾胃有湿浊、胃气不通畅的人,长期喝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搭档三:白茯苓+党参皮

【功效】健脾、益气、强壮身体。

白茯苓本身有益气的作用,党参也有补气的作用,将它们一起使用时补气的作用也能事半功倍!

【用法一】白茯苓5克、党参5克一起煮水喝。

【适宜人群】适合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的人长期喝。

【用法二】白茯苓、桂圆、陈皮、党参各5克,一起煮水喝。

【适宜人群】适合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人,或有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时使用。

【禁忌】患血压高的人不适合用此方。

(编辑    王    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