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从事医师这个职业,容不得一点马虎,患者把生命和健康托付给你,你就应当对患者高度负责,就一定要认真再认真,精益再精益。”正是凭借这种信念、这股拼劲儿,让她——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叶京英,勇于打破单一的医学知识体系,推动国内睡眠医学专业领域的发展。
2014年底,叶京英放弃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继续聘任的机会,来到彼时刚刚成立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对于这个举动,很多业界的同行并不看好,但叶京英毅然踏上了新征程,七年多的时间,灌注心血,在新平台“拼”出了新天地,成功组建清华长庚睡眠医学中心,并让它成长为医院重点支持的临床诊疗中心,开创性地开展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睡眠呼吸障碍诊断与治疗方法,并率先在国内开展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临床诊疗服务。
时光倒退至1977年,彼时17岁的叶京英作为知青插队到农村,当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医师。在叶京英的认识里,医师能够帮助很多人,这也是最让她敬佩的地方。于是,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她所有的志愿都填了医学,并顺利考上了第一志愿——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以后,叶京英很顺利地留校任职,并开始了她的医师生涯。
深入临床,叶京英渐渐明白一个道理:面对一些复杂的疾病,医师会有诸多无奈,总要直面医学的局限性,但反过来看,这也表明医学界有很多问题亟须研究与创新,这对勇于创新的她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比如最开始做喉癌手术时,我们为了切掉肿瘤,总是要做全喉切除,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了解喉是由好几个部分组成的,即使发生病变也不用全喉切除,只需要切除部分,而且切除的喉还可以重建,这样不仅可以清除癌症,还可以保留人体的发声功能。”
从全喉切除到部分切除,这种医学的进步让叶京英对未来的研究充满了热情与期待。叶京英告诉我们,如今的喉癌手术,不仅不用进行全喉切除,而且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最大限度地保护喉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如今医学的发展不仅是追求把患者的病治好,还要尽可能减小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以扁桃体手术为例,以前的扁桃体手术术后出血的概率比较大,患者的痛感也比较强烈,但现在的扁桃体手术可以做到‘一滴血都没有’,不仅能把患者的病治好,也可以让患者不必像以前那样疼痛。”
“医学这个学科还存在着太多的未知领域,还有太多需要研究的地方,没有终点。” 叶京英说。
叶京英原是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在国内率先开展软硬腭联合手术治疗呼吸暂停,并在国际上首创预测手术疗效的TCM评分法,提高了手术疗效及疗效预测的准确率。虽然已经是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专家,但面对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这一新的平台,她毅然放下了过去大专家的身段,选择从零开始。
“我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了,非常想到一个基础科研平台比较好的地方继续深入研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虽然是一家新成立的医院,但拥有完善的基础科研平台和优质的资源。“与以往的平台相比,这里像是一张白纸,但于我而言是提供了一个专注科研的契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拥有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和开放的科研平台,从上到下的每个人都充满着十足的干劲。”
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到睡眠医学,看似跨度很大,但在叶京英看来,睡眠医学的研究从来没有脱离过耳鼻喉学科。“睡眠医学里主要有两大疾病:一种是失眠,一种是睡眠呼吸障碍。失眠的症状大部分人都有所了解,但睡眠呼吸障碍和失眠的表现大不相同。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往往非常能睡,在白天也容易犯困。这类患者看起来睡眠质量不错,实际上他的睡眠不仅没有质量,还给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有睡眠呼吸障碍的人,在清醒时呼吸正常,但睡着后呼吸道则会变得不畅通,很容易发生缺氧。当气道不顺时,轻则打呼噜,重则发生呼吸暂停。“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运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知识,重新恢复患者的呼吸道功能。”
面对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医师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医疗手段让患者在入睡后也能保证气道通畅。叶京英表示,自己就是从开展这样的手术介入步入睡眠医学领域的。“开展这种手术会面临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在手术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发声功能、吞咽功能不被破坏,这就需要我们在手术方式上进行改良。”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叶京英发现,不是所有患者做完手术后都能恢复正常。“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对患者的气道进行解剖。”以此为出发点,叶京英在医院带领研究生时,会格外注重带领大家开展数字化诊疗,通过术前模拟手术,把气道流动机制都搞清楚,繼而确定最佳的手术方案。“通过这些深入研究,我们还能了解哪些患者适合接受手术,哪些不适合。”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其睡眠呼吸障碍的原因可能非常复杂,涉及全身,这需要更加全面的检测手段来发现。
“睡眠障碍可能不仅是气道的问题,清醒状态和入睡状态最大的差异在于大脑皮层的工作状态不一样,当大脑皮层‘睡着’了,人的感知阈值都会降低。因此,研究大脑皮层对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大有帮助。所以我的研究就逐渐跨到和神经学科以及脑功能状态的相关领域。”正是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中,叶京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睡眠医学理论,并组建了专业睡眠医学中心及研究团队。如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睡眠医学中心已经成为医院重点支持的临床诊疗中心,更是国内睡眠医学领域的排头兵,得到了业内和公众极大的支持与信任。
“睡眠呼吸障碍涉及神经、呼吸、心血管等各个领域。所以从诊治疾病和学科的发展来考虑,都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合作。”叶京英说,带着这样的理念,睡眠医学中心以“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为核心,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神经内科、临床营养科、心脏内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联动起来,实现了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整合式诊疗。
叶京英告诉我们,清华长庚睡眠医学中心在心血管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及肾内科等诸多关联学科都培养了专业医师,而睡眠医学中心的医师也都被送至美国睡眠医学中心以及国内外重要的医学中心进行培训。这种多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让睡眠医学中心不仅能够拥有处理睡眠呼吸暂停的能力,还能够为患者进行方向明确的诊疗。比如,有的患者并不存在睡眠呼吸障碍,而存在睡眠期的癫痫发作,睡眠医学中心会马上启动多学科治疗模式,请神经科的医师联合会诊;有的患者存在重症睡眠呼吸暂停,且合并心律失常、心肌病等比较严重的心血管问题,睡眠中心的医师也会立刻通过督导视频监测出相关症状,并及时联合心血管医师进行会诊。如此一来,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得到治疗之后,他们的心血管问题也可以得到改善。通过这种联合治疗的模式,清华长庚睡眠医学中心目前已经治好了许多由呼吸暂停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
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医学领域,睡眠医学对医师的能力和创新水平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叶京英告诉我们,清华长庚睡眠医学中心采取多学科合作的机制,要求医师无论出自哪个科室,都要有睡眠医学的培训经历,而中心每年也会鼓励医师去参与各种医学学习班、培训班,并把他们送到美国的睡眠培训基地去培训。如今叶京英的团队成员也都通过了美国发起的睡眠监测技师的培训。
此外,叶京英还希望在国内推行完善的睡眠医师培训制度。“好多国家都推行了睡眠医师的年度培训,我希望我们国家也能去推行这个制度。现在我们的医师协会已经立项了,虽然具体事项还没落地,但筹备工作已经开始了。”
叶京英说,在针对睡眠医学中心医师进行培训的同时,医院每年还会招4期进修医师,每3个月为一期。这些医师基本都来自各大名牌院校,大多为主治医师或是副主任医师,以此带动他们在各地创建更多的睡眠中心,培养更多的专科医师。
培训重要的不仅是过程,还有效果。“针对培训效果,我们也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评价系统,联合卫健委组织考试,以考试合格证来认定受训者是否拥有监测技师的能力。”过去,大家都要去美国考取这个资格,但很多拥有高技术的医师还是会因为语言不通无法参加国外的考试。这一措施的推进,不仅为睡眠医学行业制定了一套新的人才准入标准,也让更多的专业人才拥有了资格认定的机会。
就睡眠医学领域的创新,叶京英及其团队始终在不断探索,并在国际上首创了应用解剖结构联合功能指标来预测手术疗效的3个评分法。“每治疗一名患者,我都会严格记录他所有的客观数据,待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然后,我们按照这些规律来建立模型,就可以为其他的医师提供指导。”起初,叶京英及其团队一共收集了100多个能够预测手术效果的病例的相关因素,但考虑到经济因素以及可实现性,最终筛选出了3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通过这3个因素的测评,能够让至少70%的人获益。这一创新为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针对目前的治疗现状,叶京英表示,还是存在许多瓶颈问题需要攻克。
“就目前而言,基础医学对人脑功能的研究还不是非常透彻,有很多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比如,针对失眠,非常令人困惑的一件事是大家都知道吃安眠药有助于睡眠,但安眠药上瘾、影响智力的担忧也同样存在。所以,今后的药物是否能够做到精准干预、减小副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就外科手术来说,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所以,还需要不断发展微创技术,这些都是未来有待研究、实现突破的地方。
相信在叶京英和众多睡眠医学领域专家的带领下,睡眠问题和其他的生命指标、疾病一样,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睡眠医学领域会迎来更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在睡一个好觉的同时,还能让其他疾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编辑 董 玲、车 翀、杨小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