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那些可以活血暖身的穴位

时间:2024-05-14

随着气温的转暖,寒冷看似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春夏时节因为寒证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一点儿也不少。或是因为减衣过度,受了风寒,或是因为天气闷热过食生冷,或是由于其他疾病而内生寒邪,很多人都面临着寒证的困扰。中医理论认为寒主收引,当寒凝血脉便会使气血运行缓慢,出现诸多病证,常见恶寒喜暖、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苔白等证候。当出现了寒证,活血暖身就成了调理的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氏针灸第4代传人程凯给我们带来了简便易行、副作用小的中医活血暖身外治法。

一、心俞穴

心俞穴是背俞穴之一,俞有输注的意思,心俞穴便是心的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五脏六腑各有各的背俞穴,均位于腰背部。通过刺激脏腑的背俞穴,可以有效调理脏腑功能与气机。心为君主之官,主一身血脉,全身的气血运行都有赖于心阳的温煦、推动,如果出现了心阳虚,则可能气血推动无力,出现诸多病证。通过刺激心俞穴来振奋心阳,是一种副作用小、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定位】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

【功用】散发心室之热,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等病症。

【方法】可以采用按揉的方式,用拇指以中等力度按揉心俞穴100~200次,以局部感到温热、酸胀为宜。亦可采用艾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置于心俞穴上,在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处施灸,温和灸心俞穴5~20分钟,以穴位皮肤温热,但无明显灼痛感为度。

二、膏肓穴

当形容疾病或者事情无法挽回时,我们可能会用一个成语来描述——病入膏肓。其实,膏肓也是中医中一个重要的穴位,它的位置隐蔽,常常被人们所错过,但是功效十分卓越,能扶阳固本,调和全身气血。同时,膏肓穴更是孙思邈常用的养生穴,适当刺激膏肓穴对延年益寿十分有帮助。临床上,有些人会出现阴阳两亏的情况,阴有虚,血不足,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烦躁口干的情况,再施以艾灸容易加重症状。对于这些患者,用更加平衡的膏肓穴来温通,让气血运行得更旺盛一些,效果不俗。

【取穴】首先找到肩胛骨靠近脊柱的边缘,再从上到下数到第四胸椎,画一条平行线,肩胛骨脊柱缘和第四胸椎平行交接处即为膏肓穴,左右各一个。

【功用】扶阳固本、补虚益损、调和全身气血,主要用于治疗肺痨、咳嗽、气喘、盗汗等病症。其中,左侧膏肓穴更靠近心脏,长于调整心肺功能,右侧膏肓穴侧重于调理肺功能。

【方法】按摩和艾灸都是刺激膏肓穴的好方法。

1.艾灸膏肓穴

【艾灸方法】双手抱住自己的手肘部,肩胛骨打开,露出膏肓穴,用艾条在局部做旋转艾灸,或者用温熨的器具,熨烫在穴位处,还可以把艾灸盒放在穴位处刺激穴位。

【艾灸时间】每次艾灸20~30分钟。

【禁忌】阴虚有热的人群,比如有烦躁口干、多梦等症状的人群应该慎用。

2.按摩膏肓穴

肩胛骨展开,有一块菱形肌和我们的胸椎相连,其作用是内收肩胛骨。很多中老年人,尤其是一些女性朋友,常常出现心慌气短、心律失常、睡眠不好、多梦烦躁等症状,很可能与她们太少锻炼菱形肌有关。专家提醒,平时最好多做一些菱形肌的收缩训练,比如转肩膀,对刺激膏肓穴非常有效。

方法一:把手放在肩胛骨内侧,做点揉松解,还可以刺激到膏肓穴。

方法二:上臂自然下垂,往前转动肩膀到极限,再往后转动肩膀到极限,动作要慢,做到微微出汗即可。

一、关元穴、气海穴

很多人都会畏寒,哪怕天气已经渐渐炎热但仍旧手脚发凉。这多是由于体内有寒、经络不畅、气血循环不好所致,这就需要采用温经活血的方法来调理。气海、关元是温经活血方面的经典搭档,它俩搭配同时补气补血,是活下焦之血的经典对穴。气海穴在腹主动脉分叉的部位,通过温热刺激,可刺激小肠的蠕动,对保护腹主动脉有一定的帮助,对下肢循环也有好处;关元穴在气海穴下方,对下腹部的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用温热刺激,效果非常好。

【取穴】气海穴位于任脉上,在腹正中线脐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则位于脐下3寸处。

【功效】海穴有补气理气,益肾固精,益气助阳、调经固经的作用;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方法】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以较轻的力度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摩100~200次,然后再以左掌心逆时针方向按摩100~200次,按摩热感即有效果。按揉关元穴时除了用掌心以较轻力度顺时针揉按100次以外,还可以采用振颤法。振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

二、冲门穴、箕门穴

冲门穴和箕门穴具有更强的活下肢动脉之血的作用。

【取穴方法】冲门穴位于人体的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取穴时,屈腿的时候,可以在大腿根部腹股沟处摸到动脉在跳,此外即为冲门穴,左右两侧各一个。箕门穴位于股动脉,小腹边上的骨头和膝关节内上方之间,取靠近上方1/3的位置,大约在大腿前内侧的位置(腹股沟沿着大腿根往下1/3左右,有动脉搏动的地方),左右两侧各一个。

程教授告诉我们,如果很难找准穴位,可以用面积大一点、温热的东西温熨在腹股沟沿着大腿往下的一整个区域,温热刺激可以让肌肉松弛,加快下肢的血液循环,增强往下供血的力量。

温热熨穴法

【药材】伸筋草、桂枝、桑枝、当归、独活、艾叶、延胡索、杜仲、川芎、大青盐。

【用法】九味药材比例相等,放在一起打碎,加入大青盐(大青盐占总量的一半),用湿布包裹药包,放到微波炉加热1~2分钟,拿出来熨在大腿内侧冲门穴和箕门穴的位置,每个地方敷30秒左右,来回循环,药包凉了之后再放微波炉里加热,温熨另一侧。

【温熨时间】  20~40分钟,以脚底有热感、微微发汗为宜。

【注意】不要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防止烫伤。

脚部寒冷是很多女性容易出现的一种问题,中医认为这与下肢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寒凝气滞,气血难行,这种问题的背后难免会见到“虚寒”的影子。程教授向我们推荐了一个可以用来暖脚活血的穴位——复溜穴,以恰当方式刺激复溜穴有助于帮助您冰冷的脚重获温暖。

一、复溜穴

复溜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位于内踝尖和跟腱后缘之间的中点向上三横指宽的位置,既活血暖身又补益肾脏。程教授告诉我们,我们在日常泡脚的时候水位只要没过这个复溜穴,就能有很好的温暖下肢的效果,让下肢血液恢复循环,对下肢寒凉、血液循环障碍非常有帮助,包括治疗下肢水肿、寒痹、疼痛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取穴】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功用】活血暖身、补肾益阴、温阳利水。

驱寒足浴法

【药材】艾叶、红花、花椒、防风、鸡血藤、五加皮。

【用法】把六味药材等比例放一起打碎,做成小药包。每个药包大概30克,把药包放水里煮沸后,晾凉至合适的溫度泡脚;如果用沸水泡药包,需要闷15分钟左右,再加热水泡脚。每晚泡一次,一般连续泡半个月,可以改善症状。

【作用】行气活血、温通经脉。

【注意事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水温,不要烫伤;泡脚的时候要让水面没过复溜穴。

(编辑    车    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