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杜建芳
(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 甘肃天水 714000)
面瘫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面部神经受到损害所导致面肌瘫痪的一种神经缺损症状[1]。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是近年来,小儿面瘫的患病率较高,虽然不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但是会对患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患儿患上心理疾病[2]。有研究表明,中医对于治疗小儿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选择中医针刺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面部肌力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治疗依从性较低,所以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而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对于小儿面瘫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更好的促进患儿康复[4]。因此,选取我院30 例小儿面瘫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分析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选取我院2015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治疗的30 例小儿面瘫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采取计算机表法进行探究分析,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 例。
研究组男性8 例,女性7 例;平均年龄(6.32±1.24)岁。
对照组男性9 例,女性6 例;平均年龄(6.64±1.56)岁。
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组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因此,可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比较。
纳入标准:(1)两组患儿经过相关临床检查,表明符合面瘫诊断标准;(2)两组患儿临床资料以及信息均较为完整;(3)两组患儿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协议书表明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脏器损伤或者机体功能异常的患儿;(2)存在肢体障碍或者语言障碍的患儿;(3)研究中途退出或者研究依从性较低的患儿。
对照组采取常规中医针刺治疗及护理。首先选择相关穴位,主要包括风池、阳白、太阳、下关、迎香、颊车、地仓、人中、承浆、合谷等,在患儿病程2 周内采用泄法针刺治疗,2 周后采用补法针刺治疗,每次留针时间30 分钟,每日1 次,10 天为1 个疗程,患儿需要连续治疗1 个疗程。
研究组采取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及护理。组方成分主要包括伸筋草20 克,当归15 克,葛根15 克,白芷15 克,金银花10 克,川芎10 克,白附子10克,去毒全蝎10 克,蝉蜕10 克,甘草5 克等,将以上成分放置于布袋中,并将布袋扎紧,用水进行煎煮30 分钟左右,选用敷布进行蘸取药汁,将其贴敷于风池、阳白、太阳、下关、迎香、颊车、地仓、人中、承浆、合谷等穴位,药汁温度保持在50℃左右,每次贴敷时间15 分钟,每日2 次,10 天为1 个疗程,患儿需要连续治疗2 个疗程。
护理方法:(1)口腔护理:由于小儿面瘫患儿在咀嚼中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口腔内容易残留食物,所以患儿在饭后必须进行漱口,保证口腔清洁,避免口腔炎症的发生。(2)眼部护理:由于小儿面瘫患儿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闭眼会受到影响,甚至由于角膜长期暴露在外极易导致感染情况的发生,所以对于患儿的眼部要进行特别护理,需要定期滴眼药水,在睡觉时需要用纱布将眼部遮盖,在外出时,必须佩戴太阳镜。(3)饮食护理:为患儿提供饮食指导,使患儿多摄入优质蛋白、维生素等,保证饮食合理,营养均衡,维持患者所需营养,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同时需要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比两组患儿的面部残疾指数的变化情况。采用FDI 量表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评定,主要包括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以及社会生活功能指数(FDIS),FDIP 评分与患儿的恢复效果呈负相关,FDIS 评分与患儿的恢复效果呈正相关。
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1)显效:患儿疾病的相关临床表现已经完全消失,同时患儿的面部表情、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有效:患儿疾病的相关临床表现存在明显好转趋势,同时患儿的面部表情、功能基本恢复情况趋于正常;
(3)无效:患儿疾病的相关临床表现,以及患儿的面部表情、功能基本无任何好转趋势。
本次研究对象的数据分析,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 进行处理,临床治疗有效性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用(n,%)表达,面部残疾指数等数据资料采用t 检验进行对比,用()形式表达,同时将P<0.05,作为本次研究的判定标准,对比组间的差异性。
治疗后,研究组的FDIP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DI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特征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面部残疾指数的变化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患儿面部残疾指数的变化情况比较(,分)
FDIP FDI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15)14.34±1.23 11.25±1.13 14.11±3.03 17.12±3.23研究组(n=15)14.26±1.14 9.34±0.86 14.03±2.79 21.47±2.14 t 0.1847 5.2093 0.0752 4.3481 P 0.8548 0.0000 0.9406 0.0002组别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为93.33%,对照组患儿为60.00%,两组患儿进行比较,研究组较高,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特征性,P<0.05。见表2。
表2 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析比较(n,%)
面瘫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小儿面瘫的发病率处于升高趋势,临床研究认为外伤、贝尔氏瘫以及中耳乳突炎等一些疾病均为目前患儿中主要的发病风险因素[5]。小儿面瘫虽然不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但是会对患儿的外貌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伤害,导致患儿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6]。中医认为,小儿面瘫属于口眼歪斜范畴,通常是由于风寒或风热乘虚进入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引发[7],通常以通络活血为主要治疗原则。中医的常规治疗方案主要以针刺为主,具有疏通经络、温补阳气的作用,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由于患儿的年龄较低,治疗中的配合较差,所以治疗效果会受到影响。而选择中医穴位贴敷治疗,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相关穴位,能够有效促进药物发挥作用,具有活气血、祛风邪、通经络以及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为显著[8]。所以,对于小儿面瘫患儿采用中医特色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从而促进患儿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对于患儿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9]。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前,研究组的FDIP 评分以及FDIS 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组间差异并不明显;治疗后,两组患儿均具有一定改善,研究组小儿面瘫患儿的FDIP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FDIS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显著;研究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为93.33%,对照组患儿为60.00%,两组患儿进行比较,研究组较高,组间差异显著。因此,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将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用于小儿面瘫患儿的临床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面部残疾指数从而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