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血栓弹力图在凝血功能异常诊断中的应用及与凝血功能的关系

时间:2024-05-14

胡国安

(大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北大悟 432800)

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在临床广泛应用,能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了解,而血栓弹力图能对患者凝血启动直至血块形成全过程中进行反映,另外血栓弹力图中的R 值能对凝血过程中全部的凝血因子综合作用进行反映,血凝速率和血块形成速率能对部分血小板功能进行反映[1],弹力图最大振幅能对80%血小板功能和数量进行反映,临床开展凝血四项检查,能对凝血情况进行反映,包括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等,同时还能对患者血浆分离后的凝血过程进行检测[2]。因此,本次研究对凝血检测和血栓弹力图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资料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21 年的2 月至2022 年的2 月大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收治的200 例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

观察组男性80 例,女性20 例;年龄22~62 岁,平均(42.25±2.85)岁;病程4~19 天,平均(11.65±1.32)天;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10 例、初中及以上20 例、高中及以上20 例、大学及以上50 例。

对照组男性81 例、女性19 例;年龄23~62 岁,平均(42.85±2.52)岁;病程5~19 天,平均(11.78±1.41)天;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11 例、初中及以上20 例、高中及以上19 例、大学及以上50 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 岁以上者;(2)研究前未使用抗凝药物者;(3)符合凝血功能异常的标准(如皮肤、牙龈、鼻子等部位存在出血,皮肤有出血点存在瘀斑)者,且病程大于等于3 天;(4)患者和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处于知情状态,且签订书面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凝血相关疾病史者;(2)合并肝肾器质性损伤者;(3)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血凝检测。患者入院后,抽取患者自身的空腹静脉血液,然后将其加入直至真空抗凝管中,抗凝剂和静脉血液需要根据1∶9 的比例进行调配,在低温保存后,需要进行离心相关操作,离心时间25 分钟,离心完毕后分离患者血清,在4 小时内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详细记录。

观察组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在患者入院第二天需要对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液进行抽取,同时需要加入直至真空抗凝管内,操作和对照组相同,然后将抗凝剂和静脉血液充分地进行混匀,放置在室温30分钟,在试剂中将静脉血液和抗凝剂1 毫升加入,另外还需要进行颠倒混匀,在室温下放置5 分钟,然后在试剂杯内将20 微升氯化钙加入,将试剂杯放置在本院提供的血栓弹力图上,然后将血液样本340 微升加入直至试剂杯内,对于其进行检测,上述操作需要在2 小时内完成。

检测方式:将配套分析软件、血栓弹力图仪器和原装试剂准备好,同时还需要准备常规凝血四项检查所需要的试剂,采集患者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采集3 份左右,实施抗凝处理,用于开展常规凝血四项检查和TEG 检查。另外,还需要采集2 毫升的静脉标本一份,抗凝处理采用EDTA-K2,对于血小板计算进行检测。(1)TEG 检测:血量准确采集到刻度处,进行颠倒混匀,一共5 次,放置时间为3 分钟,然后激活。根据操作要求将普通杯进行安装,将其推入检测通道中,检测后采用电脑对数据进行收集后,采用软件处理,将图像和TEG 参考值描绘出来,将检测结果详细记录。(2)凝血4 项检测:取抗凝全血,2.7 毫升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10 分钟,取出上层血浆后,检测应用全自动血凝仪;(3)PLT 计数检测,混匀抗凝全血后,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实施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参数相关性、预后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的参数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R 值和PT 存在相关性。R 值和APTT 存在相关性,R 值和FIB 存在相关性,K 值和TT 存在相关性,Angle 角和FIB 存在相关性。见表1。

表1 各项参数相关性

2.2 两组预后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预后指标(d)

3 讨论

研究显示,凝血功能异常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而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凝血与抗凝血保持着动态平衡,若凝血因子缺乏,则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发生出血[3]。研究显示,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具有多种。例如第一种为遗传因素:由于遗传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聚集障碍,从而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等;第二种为疾病因素:由于原发疾病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如维生素K 依赖凝血因子缺乏症;第三种为药物因素:服用了某些抗凝药物,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第四种为大量失血:当受到严重外伤失血过多或产后大出血等大量失血的情况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含量因消耗而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第五种为慢性感染、羊水栓塞等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4-5]。

止血和出血均为动态凝血过程,凝血现象是机体内促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相互调节的结果,当人的机体组织受到损伤后,屏障功能受到影响,凝血物质容易大量释放在人体血液中,导致人体的凝血功能异常。常规凝血四项检查主要是对一个静态终点凝血功能进行测定,在离心后得到血液样本,导致常规凝血检查存在局限性。血栓弹力图检查主要是对于凝血动态过程采用血栓弹性扫描仪进行描述,对于人体内凝血全过程进行模拟,检测结果受到各个成分之间的影响,能对人体内凝血状态进行反映。凝血功能应用TEG 检测,能对凝血动态过程曲线进行描记,血样本是基础全血,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模式,能对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相互作用、纤维蛋白原作用过程进行分析,同时还能动态监测纤溶连续过程和血液凝固整个过程。本次研究显示,TEG 检测和凝血酶原时间、MA 值不相关,和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相关,R 值和凝血酶时间不相关[6]。凝血功能检测在临床广泛应用,为常规检测方式,主要检查四项指标,第一项为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第二项为患者自身的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第三项为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第四项为凝血酶时间,多数还会检测D-二聚体。凝血功能检测除可以检查出血性疾病,还能对血栓性疾病进行测定,无论出血性疾病还是血栓性疾病,实际都是由凝血功能异常造成。从凝血指标的检测中可以反映出血指标的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较明显的出血症状,例如皮肤大片瘀斑、血肿、牙龈出血或内脏出血,包括血尿或便血等表现,而对于凝血指标进行测定,还能对外源凝血途径了解。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血栓弹力图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在江灿花,罗俭权学者[7]在研究过程中,选取14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凝血功能异常诊断相关标准,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所有患者实施血栓弹力图,对照组73 例则采取凝血检测方案,研究相关结果显示,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由此证明,若患者自身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等相关情况,通过实施血栓弹力图进行测定,不仅能对患者预后进行反映,还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血栓弹力图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中的诊断中具有多种优势,取得显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