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4

杨一帆

(湖北省汉川市中医医院 湖北汉川 432300)

在骨科中,四肢骨折是较为常见的创伤性骨折。该疾病的诱发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高空坠落以及肢体冲撞等。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常表现出患部肿胀疼痛,运动功能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1]。在临床上可采用以骨折端牵引行闭合复位后使用夹板、石膏等外固定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采用此种方式对于关节面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复位效果欠佳,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方式逐渐应用于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治疗中。采用该方式能促进骨折快速愈合,还能有效减少对四肢肌肉组织的损伤[3]。本研究旨在探讨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情况及实际治疗效果,现将探讨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创伤性四肢骨折74 例纳入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7 例)与观察组(37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7 例;年龄28 岁~69岁,平均(43.92±4.06)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5例,高空坠落6 例,意外跌倒10 例,其他原因6 例;骨折部位:尺桡骨3 例,股骨12 例,肱骨8 例,胫腓骨14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6 例;年龄27 岁~70岁,平均(43.69±4.17)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4例,高空坠落5 例,意外跌倒11 例,其他原因7 例;骨折部位:尺桡骨4 例,股骨11 例,肱骨7 例,胫腓骨15 例。两组入选患者的资料经计算,得P>0.05,无差异性,可作对比试验。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对试验具体事项了解清楚且同意参与,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对研究作出批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诊断确诊为创伤性四肢骨折者;之前未有四肢骨折经历者。

排除标准;依从性不佳者,不能作出良好的配合或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钢板固定内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麻醉,明确患者骨折部位。之后将患者骨折部位的皮肤与组织切开,剥离筋膜、肌肉及骨膜,直视下进行复位,而后在患者骨折部位置入钢板进行充分固定,缝合手术切口。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实施麻醉,充分暴露手术部位,通过C 型臂机观察测定患部角度、长度等,克氏针临时固定,而后在骨折处的近-远端做深度2 厘米~3 厘米的切口,采用骨膜剥离器对骨膜外软组织、深筋膜进行潜行分离,形成组织隧道,将合适的加压钢板放置在组织隧道中。并调整钢板位置,骨折处的两端拧入2 枚~4 枚加压螺丝钉,观察固定以及复位情况,而后对切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优良率。其中优:患者的骨折完全愈合,且四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日常体力活动不受限制;良: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良好,且四肢功能基本恢复,可进行较轻的体力活动;一般: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一般,且四肢功能部分恢复,日常活动受到影响;差:未达到以上标准。

(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

(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为依据,患者疼痛较轻时分值较低】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涉及的信息均录入SPSS 23.0 软件并计算。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统计学得出P<0.05 时,表示各种数据有比较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优良率

如表1 所示,康复优良率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为94.59%(35/37),对照组为78.38%(29/37),观察组更优(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优良率比较[n(%)]

2.2 临床指标

如表2 所示,手术治疗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在观察组患者的表现中明显更为优异,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

2.3 疼痛情况

如表3 所示,手术治疗后10 天~15 天,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要比对照组患者的症状轻(P<0.05)。

表3 不同组别患者术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不同组别患者术后VA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0 天 术后15天对照组 37 6.94±0.38 4.35±0.56 2.33±0.85观察组 37 6.87±0.42 3.22±0.47 1.29±0.18 t 值 0.752 5.762 8.743 P 值 >0.05 <0.05 <0.05

2.4 并发症

如表4 所示,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5.40%(2/37),较对照组的21.62%(8/37)低(P<0.05)。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创伤性四肢骨折的发生率在骨科中呈现出较高水平,患者在骨折发生后常表现为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四肢活动受限等。骨折一旦发生,若不采取及时的治疗将会加重损伤,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4]。常规内固定方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多,住院时间也相对较长[5]。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在骨折的治疗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微创术式,在对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治疗上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优势,能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骨膜和软组织,减少术中出血量。该手术方式是在临床常规生物固定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发展出来的,在手术治疗时使用的加压锁定钢板属于生物学钢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骨折部位的血流通畅性,不仅有利于骨折的预后,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患者的接受程度更高[6-7]。有效规避骨折端暴露情况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较为明显的优势,且保持骨折处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为骨折愈合提供所需要的因子,加快患者骨质的恢复,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较为良好[8]。采用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患者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不影响骨折端周围组织的血运情况,最大程度避免对患者的骨膜及软组织造成损伤,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效果显著。从结果数据中发现,康复优良率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更优;手术治疗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在观察组患者的表现中明显更为优异,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创伤性四肢骨折经过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患者的康复效果较为优异,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充分体现经皮置入钢板、间接复位等技术方面的优势。该术式能够在只暴露骨折处近端与远端正常骨质的情况下,在医师的指示下完成手术。采用此种方式能有效减少骨膜损伤,且内固定松动发生率相对较低,手术时术野暴露短,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也相对较小,对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锁定和加压的方式进行有效固定,能降低螺丝松动发生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结果数据中发现,手术治疗后10 天~15 天,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要比对照组患者轻;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低,说明创伤性四肢骨折经过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疼痛情况会有较为明显的缓解,并发症发生情况也相对较少,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综上所述,创伤性四肢骨折经过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疼痛情况会有较为明显的缓解,且采用此种手术方式为患者带来的痛苦更小,并促进骨折的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也相对较少,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值得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