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梁雪 赵辉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麻醉科 甘肃兰州 730000)
无痛胃肠镜检查是指给予患者一定剂量的麻醉剂,使其在检查过程中达到暂时性深度睡眠,在检查完毕后即可恢复正常,整个检查过程患者的状态是无痛苦、无记忆的[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对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苯磺酸瑞马唑仑是新一代苯二氮卓类药物,起效快,恢复迅速,代谢的过程不依赖肝肾功能,代谢产物无活性,无蓄积[2]。但单纯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时,有一部分患者会发生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因此,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其他的麻醉药物作为无痛胃肠镜检查的理想方案值得探讨。既往文献显示,阿片类镇痛药物与镇静药协同作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3]。因此,本研究将阿芬太尼复合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以期探讨该麻醉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
本研究对象为2020 年9 月~2021 年9 月我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60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18 岁~42 岁,平均(35.13±4.27)岁,BMI 18 千克/平方米~27 千克/平方米,平均(23.48±2.01)千克/平方米。对照组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20 岁~45 岁,平均(35.30±4.51)岁,BMI 20 千克/平方米~28 千克/平方米,平均(23.50±2.03)千克/平方米。
2 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年龄为18 岁~45 岁,BMI 为18 千克/平方米~28 千克/平方米者;ASA 为Ⅰ级~Ⅱ级者。
排除标准:既往有麻醉过敏史者;肝肾功能有障碍者;精神、认知功能有障碍者。
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前需禁水2 小时,禁食8 小时,入室后开通静脉通路并连接监护仪,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指标。患者行高流量面罩吸氧去氮,当SpO2介于99%~100%,氧流量介于5 升~6 升/分钟时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静脉注射阿芬太尼(8 微克/千克)与苯磺酸瑞马唑仑0.15 毫克/千克,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进镜检查,若检查中患者出现体动需静脉推注追加丙泊酚50 毫克或苯磺酸瑞马唑仑2.5 毫克。若患者的SpO2<90%则应立即进行面罩辅助通气,采用Ramsay 镇静评分控制麻醉的深度(应在4~5 级)。当患者心率、血压平稳(各基础值在检查前的±20%内),无头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清醒,步态稳定时,可在家属陪同下离室。对照组除麻醉药物[静脉注射阿芬太尼(8 微克/千克)、丙泊酚(2 毫克/千克)]与观察组不同外,其余均与其一致。
(1)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麻醉前(T0)、胃镜通过喉部(T1)、肠镜时(T2)、检查完毕(T3)时的HR、MAP、SpO2水平。(2)麻醉效果指标:从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方面进行对比。(3)认知功能指标:分别于T0、T3 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 量表总分30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的认知功能越佳。(4)记录呼吸抑制、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事件。
观察组的HR 在T1、T2 时点高于对照组,MAP 在T1 时点高于对照组(P<0.05),SpO2在各时点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2 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表1 2 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组别 HR(次/分) MAP(mmHg) SpO2(%)T0观察组(n=30) 74.28±7.59 75.74±8.34 93.51±5.65对照组(n=30) 72.38±7.11 77.28±9.94 92.41±2.79 T1观察组(n=30) 68.35±5.53⋆ 65.92±8.53⋆ 99.77±0.63对照组(n=30) 60.14±5.39 58.57±4.25 98.47±0.78 T2观察组(n=30) 70.53±5.48⋆ 68.83±6.11 99.86±0.66对照组(n=30) 63.73±6.15 67.99±4.40 99.29±0.88 T3观察组(n=30) 73.01±4.75 69.90±6.49 99.18±1.20对照组(n=30) 72.84±7.44 71.16±7.42 98.50±0.85
观察组在检查过程中药物追加次数>3 次的0例,对照组为6 例(2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2 组的离室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 组麻醉效果指标对比(min,)
表2 2 组麻醉效果指标对比(min,)
组别 起效时间 苏醒时间 离室时间观察组(n=30) 1.27±0.22 4.64±1.60 34.84±5.25对照组(n=30) 1.71±0.36 6.14±1.97 35.89±6.01 t 值 5.712 3.237 0.721 P 值 <0.001 0.002 0.474
2 组的MMSE 量表评分在T0、T3 时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0、T3 时点观察组的MMSE 量表评分分别为(28.89±1.12) 分、(28.83±1.11)分;对照组分别为(29.03±0.96)分、(28.90±1.00)分。
2 组间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体动、呛咳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 组不良反应指标对比
无痛胃肠镜的检查因安全、舒适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在无痛诊疗中考虑到镇痛与镇静药物的协同作用优于单用镇静药物,故本研究2 组均选择复合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物阿芬太尼,因它起效时间约30 秒,维持时间可达15 分钟,代谢快且在血流动力学的平稳性、抑制呛咳上有显著优势[4]。丙泊酚是传统无痛诊疗麻醉的常用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达20多年,镇静作用强,起效及苏醒都很快,这也是本研究将其作为对照组的原因。但是丙泊酚在无痛诊疗中存在着血流动力学波动大、欣快感等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在呼吸、心血管系统上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我国新一代苯二氮卓类药物——苯磺酸瑞马唑仑由于其高效、速效、短效、副作用少等优点而被批准用于胃肠镜检查,为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提供了新的麻醉选择。目前,苯磺酸瑞马唑仑也逐渐应用于成年人的无痛胃肠镜检查中,效果不错[5]。因此,本研究将阿芬太尼复合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中,旨在探讨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HR 在T1、T2 时点高于对照组,MAP 在T1 时点高于对照组,SpO2在各时点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阿芬太尼复合苯磺酸瑞马唑仑的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与张恩军[6]研究结果相似。观察组在检查过程中药物追加次数>3 次的0 例,对照组为10 例(33.33%),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苯磺酸瑞马唑仑一般不用追加剂量即可达到平稳、快速的完成检查,而丙泊酚药物追加次数则较多。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可能与胃肠镜检查过程中丙泊酚追加次数较多有关,且复合阿芬太尼也减少了苯磺酸瑞马唑仑的总用量,可明显缩短患者机体代谢镇静药物的所用时间,故苏醒时间较早。2 组的MMSE 量表评分在T0、T3 时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本研究采用的MMSE 量表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并示发现有改变,原因可能是无痛胃肠镜检查所用时长较短,应激反应小。观察组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阿芬太尼复合苯磺酸瑞马唑仑对机体的呼吸抑制较轻,发生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低。与李富贵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国外有文献[8]显示,将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ASAⅢ级患者的结肠镜检查中,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也说明了苯磺酸瑞马唑仑也适用于高危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
综上所述,阿芬太尼复合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时血流动力学平稳,清醒时间早,对机体的呼吸抑制较轻,发生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低,故该复合方案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是有效的、安全的。但本研究也存在着样本量小的不足,日后还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行多中心对照研究,进一步研究该复合方案在临床无痛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