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4

诸 雯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1300)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是老年人最易患的疾病之一,这一类疾病通常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危险大等特点;在当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提高,由于疾病本身特点以及治疗、护理不到位等原因,心内科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且患者满意度较低,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1]为此,本院将引入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计划,将根据患者本身的情况为其制定护理方案,并运用先进技术为其提供最为优质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以不断改进不足之处的方式持续提高心内科的护理质量,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的实验对象为2018 年6 月~2019 年8 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入a、b 两个小组;a 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0.12±16.8)岁,b 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9.87±15.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所患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梗等)上无显著差异,同时本次实验的所有内容是在已告知参与人员并取得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的。

1.2 方法

对a 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对b 组将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首先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请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宣讲,并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先进知识,提升其自身水平;管理人员需科学排班,保证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让其能够精力充沛地上班。其次,在患者入院施需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并根据其自身情况为其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时刻关注患者情况,若发现存在风险需及时汇报并进行风险排除;[2]所有的治疗和护理需认真对待,尽可能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最后,因心内科多为中老年患者,其健康知识储备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医护人员需特别关注这部分患者,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努力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养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主要记录三组数据,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医护人员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以及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其中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都是由相关人员对护理项目进行质量评价打分或满意度评价打分,分数越高代表该项目越优秀,最高分为5 分,最后取各项目平均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所有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记录,计数资料用%的形式记录。P<0.05 说明该组数据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本次实验显示,a 组出现11 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75%,b 组仅出现3 起,发生率为5.66%;a 组护理质量评分为3.21,b 组为4.30;a 组患者满意度为3.04,b 组为4.44;以上三项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情况对比

3 讨论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要求护理人员更多关注患者自身情况和护理过程中的细节,有利于患者能享受更符合自身病情的治疗和护理,该模式还要求医护人员持续关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加以预防,有利于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3]同时,因该模式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也督促了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

综上分析,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可以减少心内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较优秀的临床应用效果,建议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