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曹建军
(渭源县人民医院 甘肃渭源 748200)
血管瘤、肝癌、肝胆囊肿等疾病是常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几种症状。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以及确诊,目前还需要依靠医学影像技术。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MRI 以及螺旋CT都是常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检查手段,本文通过对在我院进行肝脏占位病变检查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影像检查手段,分析两种不同的影像检查对于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分析与总结。
选取2016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来本院进行肝脏占位性病变就诊的,114 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患者来院就诊的时间顺序,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平均各为57 例。其中对比组:男性患者30 人,女性患者27 人,年龄25~65 岁,平均年龄(16.24±55.32)。研究组患者:男性患者40 人,女性患者17 人,年龄26~68 岁,平均年龄(16.87±59.32)。上述患者在来院就诊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疼动感或者异样感。本次研究已经过114 名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字。114 例患者的病症以及体质差异,差别无统计学价值。
对比组患者:CT 影像检查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 CT 机。对于重症患者进行常规扫描以及增强扫描。具体操作为告知患者采取仰卧位,将身上影响检测的物品取下。对患者的肝区部位进行全面的扫描。扫描完全结束后,将扫描的数据传送至影响中心,形成医学影像。
研究组患者:入院后采取MRI 进行影像检查,具体的方法为:采用美国Neusoft NSM-P035 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检查部位与CT 检查相同。以手术穿刺的病理结果作为验证的金标准。
以114 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作为研究的依据。
114 例患者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t 做检验,(%)作为计数资料,以X2检验,数据分析用SPSS 20.0 统计完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两组患者检查影像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来看,MRI检查的综合情况要优于螺旋CT 检查的情况,详情见表1。
表1⋅螺旋CT 及MRI 检查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对比
对比组患者中,其中恶性肝癌的误诊人数为2 人,肝部毛细血管瘤的误诊人数为4 人。研究组患者无误诊病例。从误诊的情况来看,MRI 影像检查的结果要优于螺旋CT 检查的结果。
肝脏占位性病变,是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肝脏占位性病变,不仅仅是包括肝癌等恶性肿瘤的病变[1-2]。主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还包括,血管瘤,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等。
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医治,其治疗方式也是不同的,对于良性肿瘤一般采取手术切除等方式,而对于恶性肿瘤,往往采取手术切除以及化疗等方式。但是对于不同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确诊,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医学影像技术[3-4]。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与不断发展,目前,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查主要有螺旋CT 增强检测以及MRI 检查。MRI 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磁共振成像,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磁共振成像检测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学影像。虽然目前螺旋CT 增强检测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对于一些细小的病变,特别是病变初期,CT 检查成像仍然存在一些盲区[5-6]。例如,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肝毛细血管瘤,由于病变的部位细小,螺旋CT 检测往往无法有清晰的影像,因此容易造成误诊,延误患者的治疗,造成医患矛盾[7]。因此,如何有效的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成为医学界重要的课题。本院通过在我院进行就诊的114 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症状,采取不同的医学影像检查方式,以穿刺和手术病理作为检验验证基金标准。通过对两组患者影像检验,发现对于一般性的肝脏占位性病变例如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等检查结果均无差异。但是对于肝脏的占位性细微病变如,肝脏毛细血管瘤等,螺旋CT 的检测准确率不如MRI 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MRI 影像检查的综合检查结果要优于螺旋CT 增强检查结果。对于一般性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建议直接采取MRI 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患者的尽早确诊,避免由于症状不明显而引起的误诊。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肝脏占位性一般病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