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邢丹
2016年第1期《求是》杂志刊登了***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这既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
将这篇讲话首次公开发表的时间选在2016年新年伊始,也是迈入“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第一天,意义可谓非同寻常。
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消除贫困现象,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神圣使命。
1949年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统计,那一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及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三分之二,不及印度57美元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村地区受经济、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方面因素制约,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众多。
从1978年到2014年,经过37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参照国际扶贫标准,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国家扶贫标准从1986年的年人均收入206元,提高到2008年的1196元,再到2011年的2300元,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得到扶持。在大幅提高国家扶贫标准的背景下,农村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73.5%降至2014年的4.2%。
联合国发布的《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其中,中国的贡献率超过70%,世界银行称之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
“啃硬骨头”的攻坚大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不断迫近,中国扶贫工作又面临着一场“攻坚大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仍有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7017万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经过30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扶贫开发,未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扶贫攻坚的新难题,新华社旗下的《国际先驱导报》曾汇集专家观点解释难点所在——难在任务重、时间紧,必须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现有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难在好扶的已经脱贫,余下的减贫幅度和效益递减;难在致贫原因更加复杂、贫困问题千差万别,过去“一招管用”“一举多得”的办法已难以奏效;难在贫困问题与发展问题、生态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相互交织,需要通盘谋划、统筹解决。
信心坚定的顶层设计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堪称“史上最高规格”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与各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全部出席。会议再次强调“确保”二字——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背后,有着强有力的措施支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011年至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因此,通过采取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对于目前的任务,如果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落实,落实,落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