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分析

时间:2024-05-14

杨龙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影像科 563000)

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在近些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主要发病原因有患者的股骨头发生病变、患者有酗酒的不良习惯以及使用较多含有激素类的药物,通过了解患者发病的原因以及准确的诊断可以对股骨头坏死的部位以及程度进行判断,从而有针对性的提供治疗和修复,若是诊断不准确对损坏部分进行反复多次修复就会导致坏死部位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该部位出现塌陷,严重者还可能导致功能发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有CT 和核磁共振两种,本文主要对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下述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7年3月到2018年9月这一期限内我院收治的126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案例,且本次研究全部征得患者同意,自愿配合研究工作。我院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26 名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有63 名患者,研究组共有男性患者34 名,女性患者29 名,年龄最大为71 岁,最小为35 岁,其检查方案为核磁共振检查;参照组共有男性患者32 名,女性患者31 名,患者年龄最大为72 岁,最小为34 岁,其检查方案为CT 检查。若患者的髋关节出现疼痛现象,关节出现损伤,偶发跛行,经确诊为股骨头坏死,自愿配合研究,则纳入研究标准;若患者中途想要退出研究,患有肿瘤疾病,患有具有传染性的血液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紊乱则不予以纳入研究样本。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我院将所有接受诊治的126 例股骨头坏死病人以每组63 人分为两组,对参照组行CT 检查(多层螺旋CT 扫描仪),对研究组行核磁共振检查(西门子1.5T 核磁共振扫描仪),以下是具体的检查方法。参照组患者行CT 检查,首先,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将体位调整至仰卧位,并且使患者下肢保持内旋姿势,为扫描仪器调整参数,将层间距调整至1.25 毫米,将层厚调整至1.25 毫米,将仪器电压调整至120 千伏,扫描范围为由髓臼上方边缘到股骨颈。研究组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将体位调整为仰卧位,然后调整仪器参数进行检查,将层间距调整为1 毫米,将层厚调整为4 毫米,扫描患者的股骨头坏死处,保持体线圈呈矢状位,使用回波T2 形成加权像,自旋快速回波形成T2 脂肪抑制成像,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为其进行冠状面的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两组影像结果的阳性率及病灶分辨率,病灶分辨率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了囊变,骨髓是否出现水肿情况,是否出现线样征;阳性率主要观察患者股骨头坏死不同分期情况。若通过观察影像学检查结果未发现患者的股骨头存在异常现象,则判定为未发生股骨头坏死;若通过观察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但股骨头没有发生变形,则判定为Ⅰ期;若通过观察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骨小梁部位的骨质发生樱花以及增粗现象,病变处呈斑片形以及星芒形,或者股骨头的病变处呈斑片形以及新月征,则判定为Ⅱ级;若通过观察影像学结果发现患者的股骨头发生塌陷情况,患者的骨皮质发生断裂,以及出少数骨质出现硬化,存在新月征现象,股骨头变形,则判定为Ⅲ级;通过观察影像学结果发现患者存在骨质增生以及间隙狭窄情况,则判定为Ⅳ级。

1.4 统计学分析 在诊断结束后,医护人员可以将患者的CT 检查结果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整理,详细记录,最后将两者差异进行对比分析。询问患者的诊断体验与反馈,然后将其作为研究最终结果分析的参考内容。数据分析过程中使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以X2检验验证组间差异,以t 检验验证组间差异;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阳性率 根据数据显示,研究组的临床诊断效果更好,研究组共诊断出16 例Ⅰ期患者,25 例Ⅱ期患者,14 例Ⅲ期患者,6 例Ⅳ期患者,总阳性检出率为96.83%,共61 例;参照组共诊断出12 例Ⅰ期患者,24 例Ⅱ期患者,10 例Ⅲ期患者,5 例Ⅳ期患者,总阳性检出率为80.95%,共51 例。具体情况见下表。

?

2.2 病灶分辨率 研究组的病灶分辨率也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

3 讨论

CT 检查在骨科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进行应用可将病变情况进行反馈,在横断位方面的分辨率更高,也可以展示出关节状况和病变股骨头内的死骨以及裂骨,但是阳性率不高。核磁共振在病灶分辨率方面更具优势,在细节处更加到位,阳性率也较高。

综上所述,CT 及核磁共振均可用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但核磁共振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其阳性检出率以及病灶分辨率均较高,方便医生为患者对症治疗,对患者身体的辐射和伤害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