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吕美珠
(苍南县人民医院 浙江温州 325800)
在临床治疗当中,门诊静脉输液具有见效快、手段直接以及方便等优势,因此成为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但静脉输液的过程复杂,从配液到输入各个环节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及风险,若操作不良会导致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导致护理纠纷的情况发生[1]。本文对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在对患儿进行输液过程中所存在或出现的护理问题、护理风险以及安全隐患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进行总结分析,将资料作为日后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作为参考,以此力争给予患儿更优质的服务,并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患儿家属对于诊治的满意度。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本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共计200 例,在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100 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10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儿有56 例,女性患儿44 例,年龄在 2 岁至 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7±0.12)岁;观察组男性患儿有58 例,女性患儿42 例,年龄在2 岁至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6±0.49)岁。组间患儿基线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科室应当专门建立风险记录表,专门记录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定期对记录表中所记录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对比分析在护理风险干预前后的变化和效果。(1)反馈。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由护士长组织小组进行风险讨论,并将讨论过程以及结论反馈给科室,提出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此消除护理管理当中的风险。(2)护理对策。及安全门诊注射室的工作规章制度,并加强管理和监督,将护理风险的职责落实到每一个护士上并明确其每个人的具体职责。制定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质量标准,并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门诊静脉输液的流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执行双人查对制度以此避免由于一个人所出现的错误,两个人共同核对输液卡、医嘱单、输液的药物和液体以及治疗单等,发现疑问及时沟通医师确保信息无误后才可进行静脉注射。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循“三查七对”的标准[2]。(3)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无菌输液操作的观念。在输液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的原则,严格遵循治疗室以及处置室所规定的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每次注射都应当严格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以及输液器,禁止混用医疗注射器,明确管理规定针头、注射器等使用规则。门诊输液应当在每个区和每个室当中均配备紫外线照射消毒以及消毒设备,每个月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杀菌,尤其是在流感高发的季节为确保空气处于清洁的状态应当增加消毒次数。根据病患的年龄、病情以及药液性质等综合考虑来决定输液的速度,在将输液器安置好后应当加强对病患的巡视,每隔一个小时巡视患儿一次,对于使用特殊药物进行注射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医嘱以及使用说明来调节控制输液速度处于合理的范围,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或出现不良反应,对患儿的穿刺部位多加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肿胀、肿痛等不适症状。
分析实施干预后两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的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研究结果表明,输液风险相较于干预前在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后有所降低,这表明干预发挥了其安全作用,能够确保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安全[3]。在门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存在许多由于没有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没有认真确保滴速与医嘱或输液卡的信息、没有建立无菌观念诸多问题造成输液过程中的风险事故。通过分析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进行实施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在门诊静脉输液工作中,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进而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率,提升门诊静脉输液的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