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班晓云
【关键词】Ⅲ级狂犬病暴露;免疫接种;流行病学
狂犬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可以人畜共染且致死率非常高,患者一旦发病死亡率可达百分之百。狂犬病毒不仅会通过犬类传播,也会通过猫、狼、猴等动物传播,其通过抓咬、舔伤口等方式进行传播。近年来,随着饲养宠物人数越来越多,被宠物抓伤、咬伤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而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视为暴露Ⅲ级,而暴露Ⅲ级者为重度暴露,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本次研究将针对Ⅲ级狂犬病暴露人群的免疫接种以及流行病学进行调查。
1.1一般资料以我中心110例Ⅲ级狂犬病暴露人群为研究样本,所有人员均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间于我中心注射疫苗人员。患者年龄平均(44.3±15.6)岁;患者既往无疫苗接种史;患者既往无狂犬病病史;患者无疫苗接种禁忌症;所有人员均在暴露后48h内完成疫苗接种;所有人员均遵照疫苗接种流程、接种规范完成接种。
1.2一般方法所有人员均按照卫生部要求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措施》中的咬伤程度进行分级,根据分级对应处理方式处理伤口,而后予以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患者暴露后采用2—1—1针法或五针法即当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均接种狂犬疫苗1个剂量,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剂量,药物冲洗伤口后在伤口周围浸润性注射。患者体内抗体量超过0.521IU/ml视为抗体阳转。
1.3观察指标对所有人员性别、年龄、疫苗接种效果进行统计,同时对受伤部位、致伤动物种类进行整理。
2.1人群特征:110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42例,所占比例分别为61.8%、38.2%。年龄最小的患者5岁,年龄最大者73岁,其中18岁以下患者11例、18岁以上者99例。
2.2分布时间:患者受伤时间在春季者37例、夏季者52例、秋季者16例、冬季者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33.6%、47.2%、14.5%、4.5%。
2.3受伤部位以及受伤数目:手部及上肢受伤者57例、下肢受伤者22例、躯干受伤18例、其他部位13例,其中一处伤口者74例、二处以上伤口36例。
2.4伤口处理:30min内就诊的患者10例、30min—60min内就诊者25例,在8h内就诊者35例,8小时以上者4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9.1%、22.7%、32.8%和36.3%。所有患者均彻底清洗创面并用肥皂水反复冲洗,采用碘伏消毒,其中有14例患者在中心外予以清创缝合处理。
2.5免疫效果:110例患者均按照规范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疫苗,注射完全程疫苗两周后均在体内成功检测到抗体,患者抗体阳转率为100.0%。患者接种疫苗1年后全部存活,存活率100.0%。
我中心110例患者中以男性患者为主,女性患者人数要少于男性,我们认为可能与男性与宠物接触的时间较多、外出活动时间更长相关。且有少部分人员为儿童,小儿好动,且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因此容易被宠物抓伤或咬伤,此外,也有部分儿童会挑衅甚至攻击动物,因此会被动物伤害。但110例患者中仍以成年人为主,主要与宠物饲养多以成年人为主相关。
患者患者受伤时间在春季者37例、夏季者52例、秋季者16例、冬季者5例,在时间分布上发现患者受伤虽然四季均有但多以春季、夏季为主,秋季、冬季较少,青季为动物发情阶段,因此会出现脾气暴躁情况,也会出现动物之间追逐打闹表现,且此阶段动物户外活动频繁。夏季人群穿着较少、暴露皮肤较多。因此会增加受伤的机会。手部及上肢受伤者57例、下肢受伤者22例、躯干受伤18例、其他部位13例,其中一处伤口者74例、二处以上伤口36例。多在喂食或挑逗动物时发生意外动物高度多在人类小腿、膝盖位置,因此患者受伤部位下肢亦可常见。多数患者以一处伤口为主,少数患者会出现二处以上伤口。宠物多会听主人呼唤,加之人类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能够在受伤后及时躲避避免二次伤害。
30min内就诊的患者10例、30min~60min内就诊者25例,在8h内就诊者35例,8小时以上者40例。短时间内就诊人数偏少,很少有人及早就诊。对于狂犬病Ⅲ级暴露的患者來说,创口处理方式以及处理时机非常重要,及时处理创口能够清理创面污染物同时能够减少病毒颗粒的存留,此外也可以通过化学物质灭活残余病毒,进而有效降低了狂犬病毒发作的几率。因此,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注射血清病毒、免疫球蛋白等措施对Ⅲ级狂犬病暴露患者来说十分重要。总的来说,Ⅲ级狂犬病暴露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均可发生,及时有效的处理伤口接种免疫疫苗能够预防狂犬病发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