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4-05-14

戴宁宁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性脑卒中;抢救效果

急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且该病病情急骤、疾病进展速度快,若抢救或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为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本文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纳入标准:①上述患者均与急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②首次发病。③患者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患者年龄在34~79岁,平均(57.7±4.2)岁,疾病类型:脑梗死32例,脑出血18例;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35~78岁,平均(59.5±3.6)岁,疾病类型:脑梗死35例,脑出血15例,两组患者在—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CT检查确诊、治疗护理等方面。

1.2.2观察组:接受急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①院前急救护理。接到急救电话后及时确认地址以及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基本的急救护理;动态监测患者瞳孔、意识等生命体征,与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注意是否为首次发病;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及时建立静脉通路。②抢救室护理。患者进入抢救室十分钟内,检查患者气道畅通性,给予患者吸氧治疗,保障患者呼吸顺畅;若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应观察嘴角是否歪斜、确定患者肌力情况。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方式,疏导患者紧张、恐惧心理,指导患者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念,进而全面提升患者配合依从性。进入抢救室的10~20分钟,CT扫描患者头颅部位,并做好相关的急救准备措施。进入抢救室的20~30分钟,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供氧正常和气道通畅,并及时做好溶栓治疗准备。警惕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并及时对症处理。进入抢救室的30~50分钟,观察患者病情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患者各项体征稳定之后,将其护送到神经内科。需注意,在转运途中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若患者病情出现变化,必须第一时间处理。

1.3观察指标

1.3.1统计两组从入院至病情确诊所用时间。

1.3.2统计两组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血压异常、颅内压升高、脑出血、肺炎等情况。

1.3.3统计两组生存质量: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吞咽障碍、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方面,分数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差一。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从入院至病情确诊所用时间观察组所用时间(16.2±1.7)min,对照组所用时间(25.9±2.9)mln,P<0.05。

2.2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几率8.6%,对照组并发症几率37.1%,P<0.05。见表1。

2.3两组生存质量比较观察组吞咽障碍(58.3±10.2)分、肢体障碍(51.5±7.3)分、语言障碍(49.8±5.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发病率较高的急诊科疾病,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处于被动地位,护理内容存在盲目性和随机性,护理质量有待提升在本文研究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救治时间为横轴、以疾病护理为纵轴,在大大缩短患者抢救制水间的同时,优化了急诊抢救的接收流程和诊治流程。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进行预见性护理,快速评估患者、处置病情,医生、护士、患者以及家属等各方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有条不紊,最大限度保障了患者安全。通过本文研究证实,观察组从入院至病情确诊所用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生存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与崔钰春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引,提示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效果显著,快速确诊,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