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梁银梅
【摘要】目的:针对于较多的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为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改良压迫止血法代替传统的手工压迫法。方法:选取住院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患者108例,其中54例应用日本泰尔茂的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压迫止血作为改良止血组,54例应用传统的纱布绷带压迫止血作为传统止血组。比较两组方法的操作流程、不良反应和舒适感,观察不同止血方法的疗效,进而为新方法提供有力的证据。结果:从一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桡动脉止血明显地减低了患者的并发症(水肿、红肿等)、创伤的范围以及一些禁忌症。结论:针对于目前的状况有足够大的理由选择桡动脉止血,放弃传统的股动脉穿刺路径以及人工压迫止血法。
【关键词】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改良止血法
引言
心血管疾病常常困扰老年人,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目前医学上常采用冠脉介入疗法,穿刺路径为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最常见的是桡动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的住院病人108例。男58人,女50人,年龄60~81岁,实验中保证参加者都经桡动脉穿刺成功,并且在其尺动脉与桡动脉之间血流通畅,循环较好。为验证两种止血方法的优良,对比把实验者分为改良止血组(n=54)和传统止血组(n=54)。保证两组的男女数目大致相同,年龄构成基本一致。经计算P>0.05,即可以认为两组的组成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1.2方法
改良止血组:在去除鞘管之前,应将患者所需要穿刺的部位彻底清洗,应用的是0.9%的生理盐水,并且为了防止发生溶血,应当使擦拭部位干燥之后再将管外挪,之后应该将止血板的加压垫置于病人穿刺部位的上方,并且贴住皮肤,覆盖住穿刺点,边缘距离皮肤2.5毫米左右,左手注意放置在止血板的上部,在弹力带收紧之后要加压胶垫,过程需要安抚患者,防止其过度紧张,右手应彻底移除鞘管,再次加紧弹力带,使适合患者,标准是不影响患者正常的血液循环,并且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传统止血组:实际上就是用纱布绷带压迫止血,把一块纱布折叠使其成为八层,把它置于穿刺点的上方,一手固定,另一手去缓缓拔管,注意在鞘管拔出的瞬间左手要迅速按压,右手要及时快速缠绕绷带,圈数以三圈为宜,以确保皮肤不再出血为止,时间为六小时,其间可以适当放松包扎,防止绷带过紧,影响手臂的血液流通。
1.3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淤血、水肿、渗血、破损、舒适、活动性、无需抬体等情况,以此来判定效果。
1.4統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需要用SPSS10.0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实验对象的构成方面用low~high表示,结果分析应用X2检验,依据P值是否大于 0.05来分析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详见表一。
由表可以初步看出改良止血组的结果更加符合临床的需要,许多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体现在患者出现淤血数、水肿数、穿刺处浸血、破损数及其范围大小等等。而传统的人工止血不可以随时监测出血点的情况,患者的舒适度也不高,不过两者均未造成神经的损害和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3护理
3.1止血操作过程要谨慎桡动脉穿刺过程与需要去除鞘管,过程中除了认真操作之外,还要留心患者的表情,不要使患者太紧张,尤其是在要彻底拔出体外时,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此时可以给予特殊的护理,比如多于患者语言交流,或者使患者口中含糖,从而使患者不至于过度紧张而使穿刺部分发生移动,影响后续过程的进行。
3.2严格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
患者安返病房后即予以多功能监护仪进行监护,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嘱患者术侧腕关节制动,勿握拳,注意桡动脉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情况,并指导患者多饮水,术后一般在最初的6~8小时内饮水1000~2000毫升,以利造影剂的排出,术后2~5小时排尿500毫升后可正常饮水,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3.3掌握压迫时间
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用药情况,定时放松,解除压迫。护士为了能清楚地掌握每位患者的压迫时间,在护士站的留言板上注明患者回病房的时间,术后2小时第一次放松的时间,如无出血,可根据患者情况每隔1小时放松1次,直至解除压迫。
【参考文献】
[1]金蔚英.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桡动脉止血器的疗效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93.
[2]杨静.T2型桡动脉止血器应用于心脏介入术后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2012,36(6):575-57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