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皮绍绒
常德财经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 常德 415000
【关键字】 校园心理剧;职业心理培养;中职生
随着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的推进,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职生面临的学习和就业竞争压力加剧。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自我调整、自我成长,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压力及职场变化。将校园心理剧引入中职生的职业心理专项培养中,既能有效解决学生的职业心理问题,又可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养,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完善与未来发展的需要。
校园心理剧源于心理剧,心理剧是20 世纪30 年代由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创立的,最初是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它以舞台为背景,用戏剧形式,运用心理治疗技术,以情境模拟方式,暗示、提醒剧中角色在真实事件中所忽略的关键点,并从中获得对自身问题更深刻的体验。校园心理剧就是心理剧在教育领域运用的结果。它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心理辅导师引导帮助下,用戏剧、小品等活动形式,模拟某一个场景,演绎具体的某一事件,扮演者不断体验感受各种角色的遭遇,在交流与分享中得到感悟和启发,进而积极尝试解决心理困惑的办法,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以行为为导向的方法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在与他人的分享中,学生从不同视觉来了解自己内心冲突,学会自主解决心理问题,并让更多的参与学生获得启发和教育。
校园心理剧与心理剧相比较,其涵盖范围较小,所涉内涵更加具体,运用目的也更加明确。对学生而言,校园心理剧视角独特,有吸引性强的情境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学生理解和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易行。
一般情况下,自我认知教育、学习心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挫折教育是校园心理剧的主要内容。人物要素通常包括心理师(组织策划者)、主角(当事人)、配角(参与者)。
校园心理剧的实质是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就学校教育而言,也是在一定场所和群体中进行表演和讨论分享的体验式感悟性教育活动。
为了有效应用校园心理剧,通过“中职生职业心理健康调查”,结合就业单位反馈情况,归纳出常见的职业心理问题有:
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及专业水平做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岗位,做任何事都不如别人,对职场悲观失望、缺乏信心。这是职业心理中的自卑心理[1]。
随着年龄增长中职生自尊心增强,特别强调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因担心内心的秘密会被人耻笑而锁闭自己,常常表现为不合群。这是职业心理中的孤独心理,又称“闭锁心理”。
在身处逆境或遇到挫折、失败时,会出现沮丧、失望、苦闷、压抑、忧郁等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面对职场竞争,调查显示初入职场的学生一半以上有过挫败感[2]。
这是两个极端心理,自我意识太强可能导致自以为是、狂妄自大,而独立意识不强,自我意识较弱,又会形成从众心理,在择业、就业时要么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跳槽,要么盲目追随同伴,就业后也没有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动力不足,成就感弱。
在“中职生职业心理调适策略研究”课题开展时,针对学生不良职业心理,进行校园心理剧主题设计,把体验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重要实践途径。
一是遵循问题导向理念。针对中职生常见的职业心理问题,基于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安定感、获得感和成就感重要心理素养培养理念,设计校园心理剧时,采用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方式,凸显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实现宣泄情感、反省自我、增强适应性的目的。二是选定应用群体和主题。职业适应性弱的学生群体代表是校园心理剧的主要特定应用群体,教育内容包括兴趣与注意力培养、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处理、挫折教育等。通过各专业校企合作部门调研,收集了大量与学生校园生活和专业岗位息息相关的题材,已设计的剧目有《职场现形记》《情绪万花筒》《面试》等,这些剧本的内容反映了学生在学习生活或职场中的具体问题。三是专业指导。学生编写剧本时,心理教师指导其运用恰当的技术展现学生心理冲突,能运用灯光、音乐、道具等烘托舞台效果,还要能满足戏剧化的基本要求[3]。
2.2.1 心理社团活动是主要的实践方式
心理社团是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的主要阵营,社团指导教师先对心理社团成员进行校园心理剧的专题培训;然后指导开展编排、宣传、演出及摄像等活动。社团的应用实践,不仅借助社团优势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示范作用也为校园心理剧的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运用模式,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成长与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素养的重要载体。
2.2.2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开展有益探索
心理健康是思政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是目标主课程。从该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尝试,添加了“职业心理调适”模块,建立经典校园心理剧资源库;在课堂上传授心理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时,挑选10 分钟左右的短剧呈现学生的心理冲突,让学生从认识校园心理剧,到自编自导心理短剧,再到展演。以活动取代“满堂灌”,变教师说教为学生体验,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创新了教育方式,培养了良好心理素养。
2.2.3 主题班会活动是应用的广泛普及途径
学校健康教育中心负责校园心理剧基础知识培训工作,课题组确定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的主题,在学生处的支持下组织展开全校主题班会竞赛活动和优秀剧展演评比。这一模式不仅丰富了主题班会的内容,还因受众面大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2.4 家校企合作平台是潜力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研究发现,学生的成长环境尤其是家庭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至关重要,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企业化要求,使家校企合作平台在建立健全学生心理的社会支持系统方面必将深度发挥作用。利用家校企联谊会、家长会及亲子团体辅导等活动,向家长和企业代表呈现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心理剧,让他们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果,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同时完善家庭教育方式,增强了教育的源动力和合力。
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实践表明,该形式广受学生喜爱,是提升职业心理素养的有效途径[4]。
综上所述,校园心理剧因其情境性、参与性、互动性特征使学生知情意行有机统一,在中职生职业心理培养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校园心理剧与个体咨询相比,团体成员具有共性和共同需要,其优势在于平等温馨的氛围和潜移默化的获得感。因类似的经历,容易相互接纳、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团体成员自我防御意识减弱,安定感增强。同时,校园心理剧的排练和表演过程,就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身心得到放松,不良情绪得到调整,并获得满足感。
根据中职生的自身特点和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关注的人际关系主题包含有同伴关系、亲子关系、领导同事关系三大块;指导教师根据培养需要和学生实际选定主题,指导学生学会沟通,创造出符合要求的剧本;表演的每个阶段推进和环节衔接,要分工与协作结合才能达到思考、体验和创造融会贯通的效果。学生们从编排到展演完成一部校园心理剧,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团体动力作用使学生原有的、不利于人际关系交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得以快速改善,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校园心理剧的题材和情境设置均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包括实习、实践经历,真实反映学生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心理教师借助剧情渗入心理治疗,如暖身阶段的自我介绍可把学生的内心冲突、与困惑展现于大众眼前,培养直面困难的勇气;表演阶段的角色转换,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感知、认知冲突,反思应对方法;分享总结阶段的心理投射,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锻炼抗压韧性,增强独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
校园心理剧一般时长20 分钟左右,人员可通过招募、推荐和自愿报名的方式形成同质性群体,因其经历、需求的相似性,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随着剧情各阶段的演绎推进,利用同伴互助、团体动力聚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无论是学业、就业还是情绪、人格方面,校园心理剧都能起到独特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经常参与校园心理剧活动,学生的自信、担当、理性、积极等心理品格得以养成。
校园心理剧在职业心理培养中深受中职生欢迎,但运用不当也会本末倒置,实践中发现以下几点要特别关注:
首先,能胜任校园心理剧指导工作的教师必须能够从人物形象刻画、剧情高潮设计、分角色体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这是校园心理剧演出水平高低和学生心理自助功效发挥的关键;其次,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比如暖身阶段的团体动力聚成、分享阶段团体动力辐射,都是对指导教师控场和教育能力的考验;再次,要善于协调,做好组织和沟通工作。
目前运用的校园心理剧主要有普适型、特定型、综合型3 类。普适型职业心理主题,通常在课程模块教学或专题班会中进行,这种形式的受众同质、异质群体混杂,主要由教师组织剧本的编排,按场或幕体现活动群体的不同需求;特定型针对一定的共性群体,需在特定的活动或场所中表演,以同质学生为主体,解决如自卑、闭锁等心理问题;综合型由心理社团活动小组或者有发展成长需求的人员参与,培养自信、担当等良好心理素质。因此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提炼出针对性强、示范效果好的校园职业心理剧。
职业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之一,也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要让校园职业心理剧在全校专题讲座、主题教育活动及各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并实现有机融合。
总之,校园心理剧对中职生职业心理培养而言是一个全新内容,教师借助校园心理剧这一实践活动,巧妙地将职业心理元素融入剧情,学生在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表演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创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而且增强了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