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4
文/刑天
我家孩子上初中了,平时学习成绩很不错,可是一旦遇到他不擅长的事情,就表现得没有旁人勇敢,会选择退缩,喜欢躲在他人的身后。比如,新学期老师选他当班长,回家后孩子告诉我他不想当班长,因为他怕自己做不好班长的工作。除此之外,孩子平时很少参与班级活动,也不会主动报名参加文艺演出、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即使参加了也会因为紧张,很难取得好成绩,如此一来,他更不愿意参与各类比赛和活动了。我跟孩子提过这个问题,也试着跟他沟通,让他不要害怕困难,但收效甚微,次数多了孩子会控制不住情绪朝我发火,责备我为什么要逼迫他。可是他这样消极的应对态度如何能取得进步、获得成长呢?孩子总是打退堂鼓这件事真的让我很苦恼,我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孩子变得勇敢、自信一点呢?
经常有家长会提到“孩子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孩子特别不自信”等困扰,这便是孩子打退堂鼓的表现。孩子打退堂鼓还通常表现为:自我怀疑、感到无助、想要放弃、自我封闭、退缩、逃避……自信会帮助孩子愿意尝试应对困难与挑战,遇到挫折时不会首先否定自己,同时能够及时调整心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并解决问题,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生活中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在笼子里多次尝试,但始终逃脱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在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蜂鸣器再响起来的时候,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如果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支持和积极的反馈,很容易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反正做不好,就索性放弃。因此,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根据实际状况,制定适合的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分步骤逐步完成。达成小目标给孩子带来的成就感,可以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觉得“其实我还行”“我可以”。
很多时候,父母会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应该听话”“应该拿100 分”“应该更努力”等,孩子从小就被告知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当孩子做的事情不符合要求时,就会受到来自于家长的否定,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我什么都做不好”的情绪, 甚至会有无助、无能为力的自我否定, 最终导致孩子一再降低自我价值感。
作为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表扬。不是简单的“你真棒”,而是用更 加 具 体、 客 观的话语,对孩子某一具体行为进行肯定。积极、客观、具体的反馈,可以让孩子对自我进步有更明确的认知,明白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是有效的,从而更自信, 也愿意尝试面对挑战。
家长因为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而说出降低期待的话语,以为是不对孩子做出过多要求,其实这样的情绪会让孩子以为自己被父母放弃,这种“放弃”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我的确不行。”孩子反而不愿意再次进行尝试。
任何人都避免不了失败,要学会从失败和挫折中获取积极的信息。比如:考试只是知识检测,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到自身掌握知识的程度,考试考砸了甚至都算不上失败。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正视失败与挫折,看到自我能力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尝试的方法与方向。一次受挫不能代表永远失败,也不能说明是不可解决的难题。找到差距和缺漏,才能更好地前进。
生活中有的父母会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可胆小了”“我家孩子肯定不行”……慢慢地会发现孩子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这在心理学上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父母的言语,会对孩子产生极为强烈的暗示,孩子可能真的认为自己就是父母口中所说的情况。
拳王阿里每天都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我是不可战胜的”“我就是冠军”。同样的,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帮助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传递给他“我可以的信念”。长此以往,孩子建立起自信心的同时,事情也会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