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重视心理关怀重新信任和拥抱世界

时间:2024-05-14

文/正道

在我的鼓励下,小陈第一次向所有人说出了一切,这也是他经过思考后做出的慎重决定,因为他不想再向身边的人隐藏自己,他想试着去信任这个世界。说出自己的经历后,小陈渐渐变得活跃起来,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心理困扰:重要亲人两次离去性格变得愈发叛逆

“老师,您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我和小娅谈恋爱的事情您跟我说就好了,她是个女孩子,您让她以后在学校里怎么见人?”

对班主任发出质问的学生叫小陈,就读于一所普通高中,与老师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的女朋友被欺负了,他想要退学。一个高二的学生为何会对这样一件事情表现出这么大的反应呢?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长期关注着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状况,也兼任着多所学校的心理辅导志愿者。小陈和班主任李老师发生冲突后,李老师将小陈带到我这里来,让我为小陈做心理辅导。在和小陈的谈话中,他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很多人离开过我,我不想再失去她。”这个“她”就是小陈所谓的女友小娅。接下来,我慢慢了解到,年仅18岁的小陈,已经经历了人生中两次重要亲人的离去,这两次离去对他的影响可谓是深入骨髓。

第一次是姑姑的离去。原本小陈是和在广东省深圳市打工的父母一起生活,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一家三口分别住在3个城市,7岁的小陈被寄养在了河南郑州的姑姑家。那时,小陈最大的心愿就是爸爸妈妈能多回去看他。姑姑是个朴实的人,遭遇一场车祸后腿脚不便,但仍尽力照顾读小学的小陈。小陈说,他最喜欢姑姑做的排骨汤,是用那种老式汤锅炖出来的,还会放几片冬瓜和海带,明明只有寥寥几块排骨,汤汁却充满了浓郁的肉香,这大概是他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味道。

小陈上小学六年级的一天,那天特别冷,出门的时候,姑姑虚弱地站在门口叮嘱道:“多穿点衣服!”小陈敷衍了几句就出门了。那天,他是学校里的小标兵,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站岗。没想到,舅妈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用凝重的口吻说:“你姑姑走了!”刹那间,小陈放声大哭,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个比他父母还重要,与他相依为命生活了6年的亲人,会这么快离开自己。

第二次是爸爸的离去。妈妈是在姑姑去世大半年后回来的,她强行进入小陈的生活。咨询中,小陈反复讲到,妈妈不像姑姑,妈妈是个严格的人,因这么多年陪伴的缺失,妈妈并不了解他,这他让与妈妈的相处不太和谐,这样的生活维持了2年。这期间,分居两地的父母开始在电话里频繁地争吵,见面时的争吵也愈发地激烈。每一次爸妈吵架,小陈都躲在房间里面,一边做作业,一边偷听着外面的动静。有时实在难过,也偷偷地掉眼泪。

在初三时,小陈的父母离婚了。爸爸的离去让妈妈变得愈发得严格和暴躁,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小陈身上。可是妈妈越严格,小陈的心理越逆反,在班里成了“刺头”,班主任为了不让他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把他的座位安排在教室最角落的位置。整个初三,小陈没有一个同桌,只能与教室后面的垃圾桶为伴。学习状态萎靡,小陈后来考入一所普通高中。读高中后,小陈住校了,耳边没有了妈妈没完没了的说教,他得到了巨大的解脱,放松的心态反而让他的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高二分科后,小陈进入重点班。而在班里,他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女孩——小娅。

心理解析:担心精神伙伴离开无法消解心灵困惑

小娅同样来自单亲家庭,她和小陈互相倾诉,彼此安慰,默默地鼓励着对方。直到最近一次考试,小娅成绩下滑,班主任把她叫到办公室谈话,言谈之间,老师委婉地提到了她和小陈的关系。敏感的小娅非常难受,哭着跑出了办公室。这一切,被小陈看到了眼里,他情绪崩溃后跑进办公室,和班主任大吵了一架。

通过与小陈的谈话,我发现这是一个自卑敏感又好强的男孩。谈话中,他多次泪湿眼眶。在我们常人看来,高二是备战高考的关键阶段,不应该发生早恋。但对于小陈来说,这确实是他能够获得心灵慰藉的宝贵经历。面对姑姑的离世、父母的离异,没有人替他解答种种困惑,而同样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娅,愿意倾听他、接纳他。同龄人,又是异性,让小陈对小娅产生了信任感,时间一长,小娅便成了小陈精神上的支撑。高中学习紧张,繁忙而枯燥的学习之余,能和小娅说说心里话,小陈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对未来也有了憧憬。

小陈说:“小娅学习成绩不错,每次考试排名都在班里前15名。高中阶段考试频繁,周考、月考、期中考试应接不暇。按说一两次发挥不佳,排名下滑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在我看来,班主任应该是经过平时的观察,看到小娅和小陈走得有些近,有早恋迹象,才把小娅叫过去提醒的。这一幕恰恰被小陈看到了,他想安慰小娅,但情绪烦乱的小娅对他的态度却十分冷淡。于是,压抑至极的小陈便跑到班主任面前吼了一通。

面对小陈这次的情绪爆发,从他的经历可以找到答案。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来到陌生的城市,小陈在学习和心理方面会有一些不适应,他需要向别人倾诉,渴望得到他人的积极呼应。然而,他与姑姑相处了6 年,姑姑对他最多的是生活上的照顾,并没有关注到他的心理需要;即使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也只关注他的学习,忽略了他的内心渴求。

在小陈的叙述中我发现,他对初三那年的遭遇念念不忘。父母的离异、妈妈的严厉,让小陈形成了逆反心理,在班里遭到孤立。班主任把他安排到教室最后一排,班里每月的座位调动也与他无缘,这让小陈觉得自己不适合与别的同学做同桌,只能与垃圾桶为伍,让他的自我贬低感越来越重,性格也越来越逆反。

正因为有了以前的经历,小娅的出现给小陈的世界增添了一抹明丽的色彩,相似的经历让他们找到了心灵的共鸣,异性的关心和抚慰使得干渴的心灵遇到了甘霖,朦胧的情愫油然而生。虽然他们都没忘记自己的学习任务,但当成绩下滑遭到班主任批评时,小娅的心理还是受到了不小冲击。

小陈坦白到,小娅自从被班主任叫去谈话后,对他几乎不加理睬,还刻意回避他的目光,这让小陈心里十分难受。他害怕失去小娅,小娅的离去意味着他又要重新穿好铠甲,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我清楚,小陈对小娅精神上的依赖,恰恰是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

小陈遇到了心理上的障碍、压抑和困惑,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位倾听者,倾听小陈想要表达的情绪、无法消解的心灵困惑,逐步建立起小陈对我的信任,然后重建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

心理对策:与外界建立信任回到人生的正轨

和小陈的首次见面,大多是他在诉说,我在倾听。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我都对他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讲到姑姑的离开,小陈泪流不止,我给他递上纸巾,轻抚他的肩膀;讲到爸爸的离开、妈妈的专横、初三与垃圾桶为伍的经历,小陈难抑愤懑,我都微笑着表示理解。倾诉完发生在身上的经历,小陈长舒了口气,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几年来,像小陈这样的个案,我接触过不少。这些孩子随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他们的人际关系很单一,身边只有父母,而父母整日忙于生计,平时疏于与孩子交流,亲子之间失去了沟通的渠道,其实,他们的内心最渴望得到的是尊重。那天下午,小陈和我面对面聊了3个小时,小陈说,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一个人认真地听他讲这么多的话,对我表示感谢。临走前,我和他约了下一次的心理辅导时间。

第二次小陈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时,我安排了几项心理测试及游戏,还陪他打了会儿沙袋减压,然后在轻松的音乐中,我们面对面谈心。我趁机询问起他前这时间的学习状态、心理状况。小陈说,上次回去后他心里轻松了不少,学习专注度有所提高。只是小娅依旧对他不冷不热的,让他有些郁闷。我告诉他,小娅之前和他走得近,是因为彼此惺惺相惜,也许并不是所谓的爱情。小娅成绩下滑之后,可能明白了当前的任务是学习,所以及时制止了和他的关系。我还给小陈打“预防针”,即便小娅远离他,以后也要试着接受,这个阶段能保持一份纯洁的友情就够了。

在第三次心理辅导时,我同时约了另一名同学,这名同学和小陈经历相似,也是在内心遭受极大困扰时接受了我的心理辅导,之后性格逐渐开朗。小陈到来后,我给他们互相做了介绍,让他们谈谈时下的学习、未来的职业愿景以及努力的方向,尝试着让他们建立信任,各自把内心的苦恼说出来,然后自己给出解决方案。

第四次,我安排了一场团体辅导,和小陈一同前来的有四个高中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有相似之处。我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打开心扉,彼此交流,相互建立信任。在我的鼓励下,小陈第一次向所有人说出了一切,这也是他经过思考后做出的慎重决定,因为他不想再向身边的人隐藏自己,他想试着去信任这个世界。说出自己的经历后,小陈渐渐变得活跃起来,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此后,小陈一次次来到我的咨询室,寻求自己内心的答案,而我也陪伴他一起面对了与最好朋友的冷战,与母亲冲突的一次次升级等各种成长的事件。一直到高考前一周,我还为他做了次心理辅导。

2020年8月25日下午,小陈给我打来电话,兴奋地说:“老师,高考成绩出来了,我考了613分!”

接到小陈电话的那一刻,我才觉得,我终于陪伴他回到了属于他的人生正轨,只有让他回到自己的轨道上,所有那些因离去而产生的伤痛、压抑、敏感、讨好才能得到抚慰,得以平静。小陈是幸运的,他读高中时遇到了关注学生心理的班主任,在我的陪伴下逐渐找回了自己人生的方向,然而,还有许多像小陈一样的孩子,他们从小就不得不面对和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分离,亲子关系由于距离而产生了隔阂。对于他们来说,心理的关怀尤其重要,而这正是我要坚持并且一直要走下去的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