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工作中不容忽视的射线防护

时间:2024-05-14

■ 文 老 田

现代研究表明,X线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效应遵循着“剂量——效应关系”的准则:即辐射效应的发生与否或发生概率高低与人体受照剂量密切相关。

现今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开展介入治疗的科室越来越多,如介入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科、肿瘤科,等等,因此需要更多从事介入治疗的医生。影像相关专业毕业的医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对射线防护更加熟悉一些,而大部分临床科室从事介入治疗的医生,放射防护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很多时候都是上级医生带下级医生做手术,如果上级医生防护意识不强,那下级医生对此则更加不会重视了。

床板与探测器位置示意图

现代研究表明,X线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效应遵循着“剂量——效应关系”的准则:即辐射效应的发生与否或发生概率高低与人体受照剂量密切相关。当吸收剂量达到0.25Gy为亚临床剂量,超过2Gy可致各种损伤。其中眼晶状体、甲状腺和性腺的辐射敏感性最强,也最易受辐射损伤。同时,长期从事介入放射工作对血液系统危害较大,可因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导致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而长期受辐射者患癌症的风险也高于一般人。此外,长期电离辐射可导致慢性放射性皮炎、肺炎、视神经病变、放射性脑病、肠道损伤等。可见,X线对人体的损害有累积效应,与人体受照射剂量密切相关,长期从事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遭受的辐射损伤不容忽视。而对于射线辐射的防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X射线机的自身防护、屏蔽防护、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

选择性腹腔干造影

一、X射线机的自身防护

射线的输出量随着照射野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适当地缩小光圈,可以有效地减少射线量。有研究表明,光圈缩小50%后的X线衰减量为32%!但遗憾的是,有不少介入医生并不了解这个功能。

上图是一个对比图像,最常规开展最多的手术:TACE,展示的是选择性腹腔干造影的过程。左边的是不关光圈,右边是关光圈。S1代表被遮挡的面积,S2为透视中所见的面积,经计算,S1:S2=4:1,即在选择腹腔干的过程中,如果像这样关光圈,只显示腹腔干周围的区域,光圈相当于原来的20%。光圈缩小50%,射线便可以衰减32%,如果光圈缩小到原来的20%,射线便衰减的更低。

同样,影像增强器与床的位置也很重要,尽量加大射线球管和患者的距离,这样既能减少散射线,也能提高图像质量。(见床板与探测器位置示意图)

二、屏蔽防护

介入手术室是以散射和反向散射射线为主的弥漫性环境,介入手术室的射线强度一般在60kv~100kv之间,而散射线平衡射线强度在30kv~60kv之间。铅衣是专门针对介入手术室中的散射线为主的,重点防护漏射、散射线和介入手术环境中累积性的射线损害,但是同样,铅玻璃防护屏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根据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黄文华医生的文献介绍,他们所使用GEDSA床下铅橡胶帘前、后X线辐射剂量分别为(67.91±73.45)uSv、(4.47±10.37)uSv,防护效率为93.4%,铅玻璃防护屏前、后X线辐射剂量分别为:(56.46±41.23)uSv,(3.68±6.46)uSv,防护效率为93.5%,铅防护服前后X线辐射剂量分别为:(5.26±8.81)uSv,(0.61±1.36)uSv,防护效率为88.4%。经铅玻璃防护屏和铅防护服进行双重防护后的防护效率为98.9%。

因此,虽然有铅衣铅帽,但是如果没有习惯使用铅玻璃防护屏的话,射线防护仍不到位。同样可以看出,铅衣能有效阻挡射线,但铅衣内仍有射线的辐射,故在介入手术时加用铅短裤可以进一步阻止射线对性腺的损害。另外大部分医院没有配备铅眼镜,而由于晶状体也对射线高度敏感,对于长期从事介入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来说,带侧边防护的0.5当量以上的铅眼镜还是必不可少的。

三、距离防护

距离越远辐射衰减越厉害,黄文华医生测定数据为:离球管1米处辐射剂量为(1.91±2.12)uSv,2米处辐射剂量为(0.79±1.92)uSv,3米处辐射剂量为 (0.26±1.01)uSv,2至3米处的衰减量分别为58.6%、86.4%,由此可见辐射量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

四、时间防护

时间延长,其辐射剂量明显增多,故操作术中减少透视时间和次数可显著降低介入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因此在工作中,要努力提高操作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充分利用路图等功能,减少曝光量。

射线不可怕,但也要保持警惕,加强防护意识,在体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