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南太平洋上的“远望”征途

时间:2024-05-14

口述/郭仓仔

“580”这个任务代号,对中国航天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中国航天与航海命运交织的纽带。有幸参与“580”任务,是我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1980年5月1日,我们从浙江舟山启程,驶向波浪滔滔的南海。那是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东风-5型”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射程九千多公里。

为保证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中央军委组建了一支规模宏大的远航舰队,其中主要包括2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6艘“051”导弹驱逐舰、2艘潜艇救援船、2艘大马力远洋拖船和2艘海军补给船,参试人员达5000多人。船队经东海、穿冲绳、过关岛、跨赤道,驶向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完成落区的测量、打捞、护航和警戒等任务。作为第一泊(舶)次调度指挥使,我在远望1号开启了历时45天的海上征程。

作为国防科工委科研员,跟随着洲际导弹实验项目多年,我们出发前评估了各种突发状况,但来到海上之后,才发现真正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多。船队从离开祖国到抵达测量海域,短短十几天,经历三个季节,跨越三个气候带和三个时区。

巨大的风浪吹得船嘎吱作响,舰体剧烈摇晃。在那个年代,远望号上90%以上的船员没有出过远海。巨浪来袭,我看到有船员为求稳守岗位,用绳子把自己绑在岗位上。喝水会吐,吃东西会吐,这段时间我几乎把胆汁都快吐出来了。但在指挥舱内,任务大过一切,我和战友轮班倒换,保证每天按时做好向上级汇报情况、向舰船传达指令的工作。只要还能动,我就决不能倒下,扛过了最艰难的15天。

当行驶到赤道附近,大海终于变得宛如镜子一般平静,我们每人都获得了一枚珍贵的“过赤道纪念章”,也终于等到了任务来临的那一刻。

1980年5月18日北京时间10时,我国首枚洲际导弹点火升空,飞行29分到达南太平洋600公里高空。太平洋上,波光粼粼,飘扬着五星红旗的一艘艘测量船、打捞船,宛如迎宾的仪仗队,整齐地排列在火箭预定落区的两侧。护航舰船在船队周围巡逻。三架遥测直升机飞上了蓝天,配合测量船上的各种测量设备,捕捉着它的踪迹。

“发现目标!”人们纷纷拥上甲板。一个亮点直向预定海域飞来,亮点越来越大,只见火箭头部“扑通”一声入海,激起冲天的水柱。染色剂将附近海面染成一片翠绿,恰似大海中出现一片绿洲。这时,打捞直升机迅速向落点飞去,潜水战士跳入海洋,把黑匣子胜利打捞出水。

当时整个船上都沸腾了,大家激动地高呼着“我们赢了”。科研工作的道路,并不比枪林弹雨的战士更轻松,面对国际形势的压力与全国人民的期盼,我们在保证每个环节精准无误的同时还必须争分夺秒。常年和家人聚少离多,每次离家归队,都带着深深的愧疚。

580任务执行前,基地通知我们紧急转移,又通知我需要立刻动身去上海参加演练会议。刚生完孩子四十多天的妻子只得把孩子留在河北唐山老家,独自带着四岁的女儿回到昆明搬家。一大一小,带着两卡车物资,登上了发往无锡的专列。更让我揪心的是,没过两周,老家的医院就发来急电“孩子病危,速回!”

正值春节,被留在老家、出生只有两个月不到的儿子忽然发起了高烧,我姐姐发现后赶忙把孩子抱去医院。医院一遍遍发电报催促我们夫妻赶快回去,可“580”任务在即,我捏着电报看了许久,孩子需要我,可祖国更需要我。

我国从本土向太平洋海域发射的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获得了圆满成功,开启了星辰大海征途上的新篇章,同时,这也是远望号船和人民海军水面舰艇编队“走向深蓝”的起点。

随后的几年当中,我又陆续参加了我国第一次核潜艇向海上发射导弹任务和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海上测量任务。

如今,生活在西安这个内陆城市已有三十多年了,可我有时还是会梦到那片大海,梦到和我几番出征过的“远望一号”,那是我一生的荣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