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华天,中国马术第一人

时间:2024-05-14

◎文四川·姚天爱

相比乒乓球、跳水等传统优势项目,马术运动在我国虽然普及度没那么高,但在奥运会期间的关注度却丝毫不输前者,这其中和奥运骑士华天不无关系。

1900年马术进入奥运会,一百多年间的历史,马术项目一直缺少中国骑手的身影。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18岁的华天成为马术项目的中国“独苗”,填补了中国人在奥运马术赛场上的空白;8年之后华天作为唯一的中国队选手独闯里约,再次改写历史,获得了中国马术骑手在奥运赛场的最好成绩。

现如今,当年稚气未脱的少年已经成长为历经风雨的坚强骑士,俨然撑起了中国马术的半壁江山。

从小爱骑马

1989年,中英混血儿华天出生在英国伦敦。父亲华山是中国著名商人,在北京从事航空业。母亲罗山是英国人,长期在北京工作,热爱马术,甚至在怀着华天时都经常骑马。华天4岁时,母亲买了一匹马,那是他第一次接触马。从那时起,他便常常跟着母亲去马术俱乐部学习骑马。母亲的爱好,渐渐也成了他的爱好。华天认为,母亲对马术的执着,给了他很大的触动,某种程度上说,他是在实现母亲的愿望,做她爱做的事情。

1994年,华天在北京石景山乡村马术俱乐部开始正式接受马术训练,启蒙教练是中国第一代骑手哈达铁。他开始展现出优秀的马术天赋,日后的人生路径,也在父母的规划里日渐清晰。

11岁时,华天跟随母亲来到英国,就读于名校伊顿公学。在这里,骑马是一项普及度很高的运动。华天的父母开始期望把他培养成为真正的骑手,并为他请来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马术选手克莱顿·弗雷德里克斯做教练,对他进行专业的马术训练。

2005年5月,华天代表伊顿公学参加英国皇家温莎马术比赛,赢得了人生第一个重要奖项“女王杯”。此前他已经参加过多项马术比赛并获奖。父母开始把参加奥运会设定为他人生的新目标。

之后,他们回到中国,并从国家体育总局申请批示,认定华天为中国运动员。作为中英混血骑手,华天本可以选择代表英国进行参赛,但他最后选择了代表中国。他说:“我从小就开始骑马,以前从未考虑过我应该代表中国还是英国。这个决定是在我15岁时,第一场国际比赛后才做的决定。我觉得代表中国会让我的父亲骄傲,也会让我母亲骄傲,尽管我的母亲是英国人,但她比我父亲还要像个中国人。”

2008年,华天以出众实力和东道主的优势,获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代表中国队亮相奥运会。表现得不错,失误的是华天。在越野赛跨越第九个障碍时,他从“武松”背上摔了下来,被淘汰。他愤怒地捶打草地:“那是最矮的障碍,我太轻视了。”

比赛结束很多天后,他还是会像倒带一样回想坠马的每帧画面:“我感到恼怒、不甘,想再试试。”一年后,他收到布里斯托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但在去大学报到的前两天,他宣布:“我不上大学了,我要把骑马当做一生的职业。”

代表中国的马术健儿

北京奥运会上,华天的参赛项目是马术三项,需要骑同一匹马参加盛装舞步、越野赛和场地障碍三项比赛。第一天盛装舞步,骑手需要指导马行进、疾走、慢跑、随音乐运动,以此展示默契。第三天场地障碍,则需跨越不同高度的活动栏杆。

第二天的越野赛最有趣也最危险,过程类似闯关:在5到8公里的野外,骑手和马以不低于450米/分钟的速度,穿越30组左右的人工障碍。上马前,华天要穿上救生衣。救生衣与马相连,不慎坠马时,会像汽车气囊一样炸开,包住他的脊柱和脖子。

华天最喜欢的越野赛,因为它无法提前准备,骑手只能在规定时间靠步行了解路线,而马对路线一无所知。“你没法用语言告诉马,骑马跟开赛车完全不一样,马会思考、有感情、会害怕,比赛只能靠互相信任。”好骑手和好马联手不一定管用,重要的是其中的化学反应,马术比的就是这种默契。

然而备战北京奥运会期间,他的战马“孙悟空”开始变得不愿听从指挥,它会为了更容易到达终点而踢翻或是绕过障碍,有时它还会突然罢工,在障碍100米外减速,向华天示威:“我不想干了。”不得已,华天只好让这匹与他磨合了近10年的马提前退休。

幸好,一位爱马的广东商人拿出3000万帮华天解决了无马参赛的难题,华天拿这笔钱买了7匹马。新买的马中,有一匹白马体格精瘦,没精打采,训练懒散,不爱和人亲近,厌烦华天的抚摸和拥抱。它不被教练看好,定为替补马。然而一进赛场,它立刻昂首挺胸,环顾四周,朝下喷气:“都看着我!”华天给它取名“武松”,并带着它参加了北京奥运会。

奥运赛场上,“武松”

“我的人生是四年一度的循环”

和其他项目的运动员一样,奥运会也是职业马术选手心中最重量级的比赛。“我的人生就是四年一度的循环。”华天说,他几乎每周末要带马去各地比赛,“马不是练出来的,是赛出来的。”在欧洲,每个周末都有大大小小的马术比赛,他一年要赛近50次。比赛日,他凌晨起床,开着小型公交车大小的运马车,拉着五六匹马去比赛。有时路程较远,晚上他就躺在车厢顶部的床铺里,和马睡在一起。

职业骑手的团队一般由骑手、马主和养马团队构成,骑手很少自己花钱买马,他们和富裕的马主合作——马主为自己看好的骑手买马,骑手则替马主养马,并在比赛中为马主赢得荣誉和奖金。职业骑手通常都有自己的马厩,附有小型训练场,可以靠招收学员、替其他骑手养马赢利,相比付钱把马寄养在教练家,这是更为经济的驯马方式。

2010年12月,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华天开始经营自己的马厩。每次参赛前,华天都会将马按性格、特长、年龄罗列成表格,确定哪场比赛带哪匹马去:小马必须从一星级比赛开始打关,而配合默契、经验丰富的马则准备奥运会。他忙得焦头烂额,像个操心的班主任。

可惜他还是没能参加成伦敦奥运会。2011年,伦敦奥运会资格赛前夕,华天的马接连受伤,“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倒了”,整个马厩几乎都是受伤的马。最后只剩两匹:一匹老得不能参赛,一匹小得不够奥运水平。马术把他生活的高潮低谷呈现到了极致。这也改变了华天对比赛的态度,“很多事是控制不了的,就像生活。既然控制不了,就享受其中吧。”

2016年,华天站在了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他骑着“唐热内卢”参赛,并最终获得马术三项的第8名,这也是中国奥运选手在马术项目中获得的最好成绩。更特别的是,他还找到了那个难以捕捉的微妙瞬间,“那是每个骑手都在寻找的时刻——两心合一,就像音乐里那个最和谐的音高。”

在里约奥运会,跨过某个障碍时,他突然感到一阵电流,“我知道那个时刻到了。”华天和赛马融为一体,轻微的指令马都能迅速反应,“我们的肢体、思想都是一致的。”这个瞬间只维持了几秒,“我能感觉到,马也感觉到了,它在微笑。”

这个瞬间极不常有,华天也在等着下一次——也许下个月能有一次,也许一整年也不会有一次,“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对马术这么上瘾,这也是吸引许多选手一把年纪还热衷参加马术比赛的原因。”

2021年,东京奥运会,华天帮助中国马术队首次获得奥运团体赛资格,31岁的他第三次站上奥运会赛场。华天说:“对我个人来说,东京奥运会是个新的开始,我的第三次奥运之旅终于可以和团队一起参赛,这显然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奥运经历,也是马术运动在中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如今回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天觉得坠马是世界上“最好的事”。他常想,如果当时表现太好,他将收获一众褒扬,自满地觉得骑手生涯可以画句号了:“因为来得太容易了,接下来我就会按部就班地上学、工作、过正常的人生,只把骑马当作爱好,那我会错过很多。”

和马一同出生入死、朝夕相处20多年,现在的华天常说的话是“我不赶时间”。马术比赛,骑手的身体素质并不直接决定比赛结果,骑手的职业生涯很长,许多运动员中年才达到运动生涯的顶峰。华天的偶像新西兰选手马克·托德已经年过花甲,仍活跃在赛场上。

“我不觉得必须得拿个金牌。”华天说,“也许有一天会拿,但我不着急。”他希望自己像马克·托德一样,在参加第八次奥运会时,仍感到享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