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的战地新闻采访岁月

时间:2024-05-14

※文/韩武广

35年前的1987年5月,我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二等功。这枚军功章见证了我血与火的青春,记录了那段枪林弹雨硝烟纷纷的老山岁月。

1985年12月,作为师政治部宣传科新闻干事和前线《火线报》战地记者的我,随部队参加了老山前线对越防御作战。1986年4月27日,师政治部李德胜主任找到了我,向我介绍了4月26日晚,181团二连阵地受到越军强势突袭,七班战士张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让我去阵地了解情况,宣传英雄事迹。

4月28日天刚麻麻亮,我就来到181团尖山指挥所洞口,团组织股长闫敬元和干事张忠诚带领4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和我一行,顺着羊肠小道向二连阵地急速行进。前一晚刚下过雨,道路又窄又滑,我拄着拐杖,小心翼翼地在泥泞路上艰难行走,汗水迅速湿透了我的作战服,裤腿也被淤泥糊住。闫股长告诉我,路两边埋有地雷,要我一定走在路中间。在泥泞中,陡峭的山路使我行进的每一步都不能踩稳,一不小心就会触发地雷。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014号阵地,回身望去,老山战场被越军炮火削下四米山头,著名的拉那口被炮弹炸得像个小采石场。我顾不得危险,逐个猫耳洞看望满身泥土的战士。战士们见我来阵地上采访他们,疲惫的脸上焕发着喜悦,争先恐后和指导员高云鹏向我介绍4·26作战的全过程。

4月2 6日 晚 上9时 许,七班战士张建发现阵地前有沙沙声,警惕地把情况急速报告给班长周少刚和排长杜智谋。他一回头,就见越军的鬼影分两路向左右阵地摸去,他两手抓起4颗手榴弹,向越军扔去。随着巨响,越军鬼哭狼嚎。这时越军的炮火和对面火力点的各式武器疯狂地向二连阵地打来,二连阵地变成一片火海。杨连长立即组织火力反击,我军的炮火迅速向敌人压了过去,四十多名越军叫声一片,拖着尸体狼狈逃窜。

这一仗张建毙敌8名,伤敌6名,他却身负重伤。副指导员张长武来不及多说,背上张建就向012号阵地上爬去。浑身是血的张长武气喘吁吁地爬上012阵地口,张建的手用力捏了一下他的肩膀,身体就瘫软在他的背上了。张长武凭经验意识到张建已经牺牲了,他顿时泪流满面,痛苦地说:“张建呀张建,你小子对不起我,咋就这样走了呢!”张长武失声痛哭。

根据二连官兵对战斗情况的讲述,我很快将张建英勇作战和牺牲的过程真实地还原出来,文章先后被《中国青年报》《云南日报》《西安晚报》《火线报》等报纸刊载,在老山前线和张建的家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4·26战斗采写的新闻稿刚发出,182团袁建国政委就亲自打电话给我,要我去他们团采访。他告诉我团里不设限、不定调,我想采访谁就采访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袁政委的这句话,让我在182团七连的阵地上住了一个多月。一上阵地,眼前便是满目疮痍,山头被越军的炮弹炸秃了顶,树木被越军的炮弹削断了腰,山体被炸成了碎石焦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见证了战争的残酷,目睹了红军师“铁锤子团”官兵的战地风采。七连连长吴永奎和指导员补荣国,是一对十分优秀的基层指挥员,他俩爱学习,肯思考,智勇双全,真正的军政绝配。七连上阵地一百多天,和越军交战一百一十六次,扛住了敌人四千五百多发炮弹的轰击,毙敌五十余名,伤敌一大批,而七连却未亡一人,实现了中央军委“以小的代价夺取大的胜利”的作战方针。

5月28日晚,我和指导员补荣国正在猫耳洞聊天,阵地上突然炮声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我和指导员跑到连指挥所,见连长吴永奎手抓话筒,凝目地图,指挥若定。他急令阵地上各哨所停止打枪,集中用手榴弹反击敌人。他命令六〇迫击炮连发八发炮弹,偷袭的越军便迷失了方向,顿时乱作一团,仓皇逃命。战斗很快就结束了,阵地上迅速恢复了平静。我当时问吴永奎:“为什么不让战士打枪?”吴连长瘦小的脸上露出了诡秘的笑容,说:“你一打枪,敌人不就知道我们哨所的方位了吗?不就暴露目标了?”我当时就兴奋了,竖起大拇指夸赞吴连长的指挥谋略。这一仗后,在指导员补荣国的总结和帮助下,我采写了《一个讲求战场效益的青年军官》和《智斗顽敌》的通讯,很快在《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西安晚报》《火线报》和《边疆青年》等报刊发表,“讲求战场效益”的作战思想迅速风靡老山战场。吴永奎荣立一等功,光荣地出席了成都军区基层建设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军委杨尚昆副主席亲手给他挂上了金质奖章。面对连长的诸多荣誉,我又着力宣传了指导员补荣国的先进事迹,采写了《战地二传手》《战地模范指导员》的通讯。补荣国也被评为“战地模范指导员”,荣立了三等功。

在182团九连-42号阵地,战士们见我来猫耳洞采访,他们稚嫩的脸上都绽成了花,把舍不得吃的黄桃罐头打开给我吃。这些战士还是在娘身边撒娇的年龄,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多好的孩子!多好的战士呀!”我心头一酸,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抱起几个战士竟哭了起来。我在这里记录下了战士们普通而不凡的故事,采访了战士李荣亮在阵地上由后进变先进的心路历程,写下了《拨亮心灯》的战地通讯,在战场上和后方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西北大学为此专程请我和学生们座谈,探讨老山战士的奉献精神。

在老山前线,我还采写了许多战地通讯,《10·19出击作战》《老山大暴雨》《炮火下的帐篷小学》《猫耳洞之声乐团》《留得美名壮老山》《巧装边关迎新年》等战地通讯,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我采写的《军人的好妻子贺凤琴》一稿,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甘肃日报》《人民军队报》《中国妇女》杂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贺凤琴被甘肃省政府授予“军人的好妻子”荣誉称号,并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受到中央首长的接见。

作战总结时,师政委张海阳对我说:“小韩,是不是考虑给你立一等功。”我对政委说:“政委,把一等功给那些坚守在一线阵地的战士吧,我立二等功已经很高兴了。”

快三十年过去了,一百多天的阵地生活和采访,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我写的张建、吴永奎、补荣国、李荣亮、贺凤琴、高华、吴琳等可歌可泣、可亲可敬的阵地官兵和英雄模范人物,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是老山精神的凝聚和中国军人军魂的缩影,他们用汗水和鲜血将八一军旗渲染得更加鲜红灿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